二、助人为乐的品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700
颗粒名称: 二、助人为乐的品德。
分类号: J825
页数: 2
页码: 88-89
摘要: 王晓玲从豆蔻年华到鬓发斑白,始终保持着中国妇女优良的传统美德。在苦难深重的旧社会,她因是“红演员”,经济收入较富裕,对患难中的同行颇多关怀,有的演员病了,失业了, 遭到了天灾人祸,她伸出温暖的支援之手。
关键词: 地方戏 戏剧艺术 秦腔

内容

王晓玲从豆蔻年华到鬓发斑白,始终保持着中国妇女优良的传统美德。在苦难深重的旧社会,她因是“红演员”,经济收入较富裕,对患难中的同行颇多关怀,有的演员病了,失业了, 遭到了天灾人祸,她伸出温暖的支援之手。例如著名花脸田德年,当年的坤角李屏卿,都曾经在王家里吃、住过一个时期,有的临走还得到盘缠。主又用钱接济过同行孔新晟、荆生彦(名琴师)、余海如与佟桌(均系鼓师)等。全国解放以后,通过学习和党的教育培养,她进步觉悟到社会主义品德是一个文艺工作者的灵魂。因此在结婚后,她对公婆孝敬,如亲生父母一般。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丈夫一九五七年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党籍, “文革”中又遭残酷迫害,被遣送原籍。她没有嫌弃,反而倍加照顾,并继续按月给公婆寄钱。而她这时的经济并不宽裕,因为五个孩子都靠其供养和上学。
  一九八一年夏,王晓玲响应党中央“为儿童做好事”的倡议, 在景泰县剧团和八名老艺人配合下,在兰州连续演出了她的拿手戏《玉堂春》、《秦香莲》、《五典坡》、《杀狗劝妻》等戏,收入全部捐献作为儿童镉利基金。她说:“为了我们下一代茁壮成长,我应该尽一份力量。”王晓玲这种高尚的思想品德,受到文艺界的称赞,也得到省上有关领导的表扬。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地:1984.4

本书主要介绍了甘肃秦腔述略、秦腔戏在甘肃各地的演变、甘肃秦腔剧作家李道真、陇剧的诞生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兰州的话剧、关于《甘肃军统特务组织》的补充和订正、关于《东乡族近百年大事记》的订正、关于《宁夏和平解放亲历记》的订正、关于《兰州保干事训练班》的订正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晓玲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