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花衫、青衣王晓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698
颗粒名称: 著名花衫、青衣王晓玲
分类号: J825
页数: 5
页码: 85-89
摘要: 在西北五省辽阔的地域上,四十年来热爱秦腔戏曲的广大观众,始终交口称赞着一个“铁嗓子”著名演员王晓。
关键词: 地方戏 戏剧艺术 秦腔

内容

在西北五省辽阔的地域上,四十年来热爱秦腔戏曲的广大观众,始终交口称赞着一个“铁嗓子”著名演员王晓。
  一、从旧唱戏的到革命演员。
  王晓玲,女,原籍河南开封,一九三一年生于甘肃临洮。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后,她参加兰州文化社”和甘肃省秦剧团± 作。一九五三年曾参加全国赴朝慰问团西北分团,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演出。
  王幼时家贫,七岁学艺,启蒙师傅是当时在临洮“福胜社” 的旦角演员曹福成。文约写定:技艺三年学成,出师后先给师傅义务演出一年。仅仅学习了四、五个月,因师傅对徒弟要求过于严格,动辄打骂,竟把王晓玲吓得大病一场。王的父母无法,只好找人退了文约。一九三九年,秦腔著名花衫朱训俗到临洮演出。他系西安“易俗社”第五期毕业生,扮相俊美,做派潇洒大方,代表剧目有《黛玉葬花》(黛玉)、《天女散花》(天女)、 《春闺考试》(徐瑞云)等。王晓玲看了朱的舞台演出后,颇为称羡,于是王家又托人说话,拜朱为其师傅。朱在临洮逗留期间,为她指点三折戏:《慈云庵》(《玉虎坠》的一折)、《别窑》、《探窑》。王晓玲登台首演后,以独特的宏亮嗓音打响了头一炮,博得满堂彩声。仅一年时光,就在当地红了起来。
  一九四二年,在兰州主办“新兴社”的陈景民听到临挑有个女娃娃唱得很好,便派人雇轿车将她接到兰州,写戏报时问她的年龄是九岁,便写了个“九龄童”。从此,她的这个艺名使用了数十个春秋。王晓玲来兰首演《别窑》、《慈云庵》、《柜中缘》, 立即轰动了兰州城,许多观众为其“铁嗓子”叫绝。接着,她向周围的名老艺人边学边演,陆续上演了《玉兰劝主》、《玉堂春》、《赶坡》、《打金枝》等戏,在表演艺术的道路上大步前进着。
  一九四二年,秦腔“平乐社”社长邱梅亭将王晓玲接到平凉演戏,公演《玉堂春》、《断桥》、《蝴蝶杯》后,又轰动了这座陇东名城。这时,许多著名秦腔艺人都在该地,其中与王晓玲合作演出的有王文鹏、李可易、晋福长等人。
  一九四三年,王晓玲返兰在“众英社”演唱,演出《卧薪尝胆》、《白玉楼》、《白玉瑱》、《天河配》等。这时,由于她勤学苦练,博采众长,演唱水平提高了,戏路更宽了,成为誉满甘肃的一个名伶。
  一九四七年,王晓玲赴迪化(今乌鲁木齐)王宝胜主办的 “兴中舞台”搭班演戏,同行的著名秦腔艺人有党玉亭、薛再平、王义民等。在迪化,王晓玲演出《玉堂春〉〉、《赶坡》、 《白玉楼》等折戏,也轰动了全城,汉、维、哈萨克各族观众将戏票抢购一空,剧社老闆发了财,一九四九年春,王晓玲返兰加入“精诚剧社”演戏。兰州解放后,王在“文化社”搭班演出。她演出计有:《刘胡兰》、《刘四嫂》、《圈套》、《好军属》、《蓝燕娘》、《白毛女》、 《小二黑结婚》、《梁山伯与祝英台》、《长恨歌》等,曾荣获 “进步艺人”奖章。
  一九五三年,王晓玲赴朝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大戏在野外搭台演出的有《秦香莲》、《游龟山》等,小唱段则到前哨与坑道演唱。在朝期间,她演《秦香莲》挣得吐了血,但仍坚持演完。一九五五年,王晓玲主演的《玉堂春》在甘肃戏曲会演中荣获一等奖。
  应该指出,王晓玲从髫龄登上戏曲舞台起,经历了数十春秋,她的戏路宽,技巧熟,既能演花旦、闺门旦、青衣,又能演娃娃旦、丫环旦,还能演刘胡兰、喜儿、小芽等新女性。她以坚轫不拔的毅力钻研戏曲艺术,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她的演唱风格是什么呢?—九七九年《甘肃日报》发表的文志祥、田萍写的《秦腔名演员王晓玲舞台四十年》一文中曾指出:“在四十年的舞台生涯中, 她勤学苦练,勇于实践,在钻研秦腔演唱艺术的同时,注意博采豫剧、晋剧、京剧等剧种之长,学习研究梅兰芳、常香玉的唱、 念、做、打等方面,加以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她的唱腔工力尤深,发音自然,音质优美,字正腔圆、高音铿锵有力,低音悠婉动听;在有些唱腔的变化上,有异峰突起之妙。她擅长‘苦中乐’、‘麻鞋底’、‘十三腔’、‘倒板序子三拉腔’等秦腔中难度很大的彩腔,更是独具一格”。另据本人谈:建国后,她特别注意刻划剧中人物的性格,务使唱腔服从所饰角色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情绪,并据以设计各种不同的唱腔。例如除谙熟和擅用“三拉腔”、“三滴水”、“麻鞋底”等秦腔传统彩腔外,在五十年代,她更从评剧中汲取“偶然刹板,行云遏驻、然后放腔直至高八度”的唱法,使《后三对》(《铡美案》 一折)的秦香莲音乐语言更加丰富、抒情,感人至深。
  由于王晓玲唱腔优美,感情丰富,一些秦腔爱好者不惮千里专函求她。她曾为新疆阿尔泰的一位观众热情地选录了《白蛇传》、《铡美案》、《回荆州》、《珍珠衫》等一些唱段寄去, 并嘱对方不必寄来费用。
  二、助人为乐的品德。
  王晓玲从豆蔻年华到鬓发斑白,始终保持着中国妇女优良的传统美德。在苦难深重的旧社会,她因是“红演员”,经济收入较富裕,对患难中的同行颇多关怀,有的演员病.了,失业了, 遭到了天灾人祸,她伸出温暖的支援之手。例如著名花脸田德年,当年的坤角李屏卿,都曾经在王家里吃、住过一个时期,有的临走还得到盘缠。主又用钱接济过同行孔新晟、荆生彦(名琴师)、余海如与佟桌(均系鼓师)等。全国解放以后,通过学习和党的教育培养,她进步觉悟到社会主义品德是一个文艺工作者的灵魂。因此在结婚后,她对公婆孝敬,如亲生父母一般。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丈夫一九五七年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党籍, “文革”中又遭残酷迫害,被遣送原籍。她没有嫌弃,反而倍加照顾,并继续按月给公婆寄钱。而她这时的经济并不宽裕,因为五个孩子都靠其供养和上学。
  一九八一年夏,王晓玲响应党中央“为儿童做好事”的倡议, 在景泰县剧团和八名老艺人配合下,在兰州连续演出了她的拿手戏《玉堂春》、《秦香莲》、《五典坡》、《杀狗劝妻》等戏,收入全部捐献作为儿童镉利基金。她说:“为了我们下一代茁壮成长,我应该尽一份力量。”王晓玲这种高尚的思想品德,受到文艺界的称赞,也得到省上有关领导的表扬。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地:1984.4

本书主要介绍了甘肃秦腔述略、秦腔戏在甘肃各地的演变、甘肃秦腔剧作家李道真、陇剧的诞生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兰州的话剧、关于《甘肃军统特务组织》的补充和订正、关于《东乡族近百年大事记》的订正、关于《宁夏和平解放亲历记》的订正、关于《兰州保干事训练班》的订正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晓玲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