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苦难的青少年时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695
颗粒名称: 一、苦难的青少年时代。
分类号: J825
页数: 2
摘要: 景乐民,满族,陕西汉中人,一九一四年生。他七岁时双亲病故,流落西安街头。一九二四年甘肃“平乐社”在西安招生, 被收为该社甲班(第一期)学员。他学艺三年后登台演唱,为社方义务演出三年,为谢师演出三年,第十年算毕业。
关键词: 地方戏 戏剧艺术 秦腔

内容

景乐民,满族,陕西汉中人,一九一四年生。他七岁时双亲病故,流落西安街头。一九二四年甘肃“平乐社”在西安招生, 被收为该社甲班(第一期)学员。他学艺三年后登台演唱,为社方义务演出三年,为谢师演出三年,第十年算毕业。
  景乐民的启蒙师傅是须生黄云亭(艺名“十四红”)。他在名师指导下,专攻架子须生,最初学了《逃国》(伍员〉、《临潼山》(李渊)、《破宁国》(朱亮祖)等,以后又演官衣生《杀驿》(吴承恩)、《八件衣》(杨琏),帖生戏《闯宫》(梅伯)、《蜜蜂记》(介子推),老生戏《烙碗计》(刘自明)、《卖画》 (白茂林)、《八义图》(程婴)等。景乐民在这一系列舞台艺术形象创作中,他那高亢激越的唱腔,朴实丰富的表演技巧,挺拔刚劲的风姿,赢得广大观众的爱戴。一九三二年,他遇到戏曲演员不可避免的“倒仓”(嗓音变哑),但他没有灰心,改专红净一门。曾投师京剧老师郭荣利领教,后又跟刘魁官学习,苦心孤诣地钻研吸收京剧表演技巧和艺术特色,用以丰富、改造当时秦腔演唱的“红生”行当。此后他演出秦腔关公戏《出五关》、《困土山》两个本戏及《单刀赴会》、《华容道》、《水淹七军》三个折戏,使秦剧红生戏的艺术面貌为之一新。再后,他演唱了《软玉屏》(戴殷)、《夺锦楼》(徐汉山)、《吕四娘》(骆秉章)、《宫锦袍》(左宗棠)等。所有这些演出,都逐渐丰富了他的舞台实践,为他以后在表演艺术方面的高深造诣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九三五年,景乐民赴河南参加了杨子恒五十一军的秦腔 “游艺队”,在河南郑州、开封、漯河,驻马店等地演出。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演剧队自行解散。一九三八年,景由豫返陕,在西安苏哲民主持的“三意社”演唱。半年后,又在李正敏主持的“正艺社”演唱。一九四〇年,经髙希中叫回乎凉,参加 “平乐学社”的演出活动。一九四五年,参加意桂滋十七军新二师六团的“精诚剧社”,直至解放。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地:1984.4

本书主要介绍了甘肃秦腔述略、秦腔戏在甘肃各地的演变、甘肃秦腔剧作家李道真、陇剧的诞生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兰州的话剧、关于《甘肃军统特务组织》的补充和订正、关于《东乡族近百年大事记》的订正、关于《宁夏和平解放亲历记》的订正、关于《兰州保干事训练班》的订正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景乐民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