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满悲剧的一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677
颗粒名称: 一、充满悲剧的一生。
分类号: J825
页数: 3
页码: 66-68
摘要: 耿忠义( 1884—1947 ),乳名福保子,甘肃武山人。其父是清末兰州秦腔名艺人元官的高徒、擅演须生的黄毛子,成年后曾收艺徒麻旦儿等人。耿父因少年时代家乡连年荒旱,便投奔兰州进入戏班学戏,并且长期定居下来。
关键词: 地方戏 戏剧艺术 秦腔

内容

耿忠义( 1884—1947 ),乳名福保子,甘肃武山人。其父是清末兰州秦腔名艺人元官的高徒、擅演须生的黄毛子,成年后曾收艺徒麻旦儿等人。耿父因少年时代家乡连年荒旱,便投奔兰州进入戏班学戏,并且长期定居下来。
  据耿忠义的女儿耿玉琴说,她爷爷一向痛恨旧社会地主官僚对穷艺人的鄙视,故未让她父亲跟自己学戏,倒殷切盼望忠义好好读书,以便“改换门庭”。但是,事与愿违,正当忠义读私塾时,她爷爷由于劳痒贫病而与世长辞。留下的孤儿寡妇,环頋破屋冷灶,面临着米面盐醋的严重威胁。为挣扎着活下去,年幼而性格刚直的忠义便挑起全家生活担子,做了裁缝、木匠、油漆匠的临时艺徒。他十三、四岁时,大半时间是跟棺材打交道的。 因为当时有钱人家死了人,便把灵柩寄厝木塔寺(今木塔巷北头),漆匠师傅就叫他日夜给棺材刷漆。后来他逃跑不干了,去找父亲的艺徒麻旦儿学戏,开始了他的戏剧艺术生涯。
  成年后,耿忠义娶兰州盐场堡魏姓姑娘为妻,一九二〇年农历六月生女儿玉琴。后其妻因产后风不幸病逝,他便把女孩送给五泉山开茶馆的温厚庵抚养。一九二一年,耿忠义去凉州(今武威)搭班演戏,一去就是十年。在凉州,他续弦生下男孩介长, 但不久妻子又死去了。一九二六年他只好领着孩子返回兰州,在这里又演唱了十余春秋。这期间,他曾前往西宁演出,又把多年积攒的一千多银币被一个姓马行商骗得一干二净。由于中年丧妻的忧郁悲愤,再加上这一沉重的经济打击,竟折磨得他有点精神失常。但是,更大的摧残还在后头。当儿子长大时,国民党又把他抓了兵,孩子受不了蛮横屈辱的军营生活,便开了小差。国民党部队派人到耿忠义所在戏班,将忠义解往军营审问拷打,要他“交出逃兵”。最后,他儿子终被捕获,旋即死在张掖一带。 当儿子惨死的蠆耗传来时,耿忠义伏案大哭,从此他淳厚的脸上消失了笑容,心灵受到难以平复的创伤,据赵福海(耿忠义嫡传艺徒)说,耿以后将这种感情注入《打子》、《哭祠》的郑丹角色里,演唱得有声有色,催人泪下。
  一九四〇年,耿忠义随张裱匠(玉书)办的秦腔“云育社” 从西宁回到兰州。这时,因丧妻亡子使其麻木了的神经又复苏清醒了。于是,他又专心钻研演唱艺术,结合自己的体形、音色、语系等条件,进行全面深入地探索和改革,特别是对净行“瘦脸型”脸谱予以革新创造。这时候,耿忠义的戏曲艺术不论从台架、声腔、念白以及锐气和风貌,都达到了高峰。他常对赵福海、彭燕明、吴德育等人说:“人捉马尾巴,各有拿法。只要黄河日日夜夜朝东流,咱们的秦腔改良就不会无路可走。秦腔演唱艺术好象皋兰山,福庆子老前辈走的是五泉的路,咱们给它从西边绕上去。我甘愿做铺路石。”他这种改革秦腔的雄心壮志和深邃见解,正是他高人之处。但是,正当他推广其独特的艺术流派之际,一九四七年农历七月间,终因积劳成疾,卧榻不起。已经出嫁的女儿玉琴见父病日趋严重,遂变卖自己首饰,为老人缝制了寿衣。“文化社”的领班张玉书,却狠心不给耿忠义一文钱。 直到他停止了心脏跳动,才由剧社同仁凑钱买了付棺材,安葬在兰州望远坪,享年六十三岁。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地:1984.4

本书主要介绍了甘肃秦腔述略、秦腔戏在甘肃各地的演变、甘肃秦腔剧作家李道真、陇剧的诞生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兰州的话剧、关于《甘肃军统特务组织》的补充和订正、关于《东乡族近百年大事记》的订正、关于《宁夏和平解放亲历记》的订正、关于《兰州保干事训练班》的订正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耿忠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