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独创的老十二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671
颗粒名称: 贵在独创的老十二红
分类号: J825
页数: 2
页码: 60-61
摘要: 老十二红( 1897—1929 )姓李名夺山,乳名好好,原籍陕西。李髫龄投兰州“福庆班”学艺,启蒙师傅为岳麻子、林儿。 岳因爱其天资聪颖,学习刻苦,以女许配,精心培植。李成名后,曾在“化俗社”、“万顺班”和自办的“得胜社”演唱,在甘肃秦腔界和广大观众中有“唱做合壁”的赞誉。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在当时兰州高居于麻子红、耿忠义、文汉臣之上。
关键词: 地方戏 戏剧艺术 秦腔

内容

老十二红( 1897—1929 )姓李名夺山,乳名好好,原籍陕西。李髫龄投兰州“福庆班”学艺,启蒙师傅为岳麻子、林儿。 岳因爱其天资聪颖,学习刻苦,以女许配,精心培植。李成名后,曾在“化俗社”、“万顺班”和自办的“得胜社”演唱,在甘肃秦腔界和广大观众中有“唱做合壁”的赞誉。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在当时兰州高居于麻子红、耿忠义、文汉臣之上。
  早在一九〇八年,李即以魁梧身材、炯炯大眼、丰满神采、唱腔宏亮而一鸣惊人。据魏绍武先生说,当其初次登台,年仅十二岁,主演《斩韩信》还穿不起戏袍,但因嗓音刚劲,一时轰动兰州,故观众呼为“十二红”。在荣誉面前,李并未却步不前,而是在艺术学习的历程中,凭借自己宏亮圆润、善于抒情的嗓音和长相魁梧的优越条件,在民国初年戏曲改良的浪潮影响下,针对当时“甘伶重架架,陕伶重声腔”的偏向,在向著名秦剧老前辈高天喜、唐待诏学习领教之后,对当时兰州的秦腔作了“唱做并重”的尝试和改进。这种在艺术上不墨守陈规和勇于进击的精神,使他在舞台上创造刻划了王奎(《盘城》)、田单(《黄金台》)、赵匡胤(《下河东》)、朱由检(《上煤山》)、吴承恩(《杀驿》)、杨继业(《金沙滩》)、诸遂良(《宫门挂带》)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对综合陕、甘表演艺术打下了雏型,既不失法度,又有所创新,后为麻子红继承发展而完成,使观众耳目一新。例如,老十二红在《出棠邑》中扮演的智勇兼备、肝胆照人的伍员,通过“坐马式”、“抖发”、“跌叉”、 “吹胡子”、“屁股坐子”等艺术手段,把剧中人的思想情绪展示得十分深刻。又如《上煤山》“斩宫”里的朱由检,在其追杀长平公主砍掉一只胳膊,公主跌朴在地回首泪眼望他时,他通过如泣如诉的唱段与“仰天独白”、“拭泪”、“挥剑再砍”等动作的配合,艺术地再现了一个封建皇帝在“国破家亡”时刻的复杂心理与性格特征,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老十二红虽则擅演须生戏,但也能演花脸、小生、丑角等, 是个多才多艺的演员。他主演的花脸戏《黄花山》(闻太师)、 《花线带》(方腊)、《黄河阵》(三教主)、《五岳图》(张奎) 等,也是他在艺术上辛勤劳动的一批成果。他活用戏曲各种程式, 通过手、眼、身、步等造型手段,在突出“个性”(剧中人)与 “形体”(台架美)上,构成激越、稳健、细致的演唱艺术风格。
  另外,他嗓音初期宏亮圆润,临终前几年则宏大苍劲。他先天塌鼻梁,不宜戴官帽。对此,他在选择剧目角色时,力求避免。他重视舞台演出,从不惜力,从不怕难。
  但是应该指出,老十二红思想比较保守,心直口快,气浮性躁,除麻子红拜他为师学艺弄得不欢而散外,他只培养了妻弟岳钟华和其子李化仁,外人是不得其门而入的。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地:1984.4

本书主要介绍了甘肃秦腔述略、秦腔戏在甘肃各地的演变、甘肃秦腔剧作家李道真、陇剧的诞生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兰州的话剧、关于《甘肃军统特务组织》的补充和订正、关于《东乡族近百年大事记》的订正、关于《宁夏和平解放亲历记》的订正、关于《兰州保干事训练班》的订正的内容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