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满金城的花脸唐待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669
颗粒名称: 誉满金城的花脸唐待诏
分类号: J825
页数: 3
页码: 55-57
摘要: 唐华,俗呼唐待诏,陇南人,生于清同治初年,殁于民国七、 八年,终年约五十七、八岁。李德庵先生说,唐华最初在兰州街市以挑担理发为业,以后结识了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福庆子,便拜师学艺,开始粉墨生涯。因他做过理发匠,故有“唐待诏”之称。
关键词: 地方戏 戏剧艺术 秦腔

内容

唐华,俗呼唐待诏,陇南人,生于清同治初年,殁于民国七、 八年,终年约五十七、八岁。李德庵先生说,唐华最初在兰州街市以挑担理发为业,以后结识了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福庆子,便拜师学艺,开始粉墨生涯。因他做过理发匠,故有“唐待诏”之称。
  就唱腔来说,唐的嗓音浑厚,富于韵味,演唱秦腔花面角色, 能以自己的声带特点发挥宽音,讲究嗓音自然悦耳,避免杂音, 使唱腔平易近人,充满感情,尤以粉面戏最为出色。其特点是激越粗犷,深沉轰鸣,并能把优美的唱腔与所扮演的角色相结合, 成为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例如,他扮演《白逼宫》的曹操和《下河东》的欧阳方,前者表现为富有文才,权倾天下,深谋远虑,奸诈毒狠,后者表现为性格凶恶,气量狭溢,经纶浅薄,面目狰狞。由于身份、地位和性格的不同,唐在安排板路、唱法等方面也随之而异。虽则是普通的“二六”、“代板”、“尖板”、“浪头” 等唱段,扮演曹操则显得稳重大方,声腔雄伟;而扮演欧阳方在诬陷和责打呼延时,则表现得得意晃荡,声腔飘然。所有这些, 都展示了不同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感情,因而被人称道。他的代表剧目有《黄河阵》、《绝龙岭》(闻仲)、 《游西湖》(贾似道)、《白逼宫》(曹操)、《红逼宫》(司马师)等,均能细致入微地刻划剧中人物,活灵活现。据李德庵先生说,除上述剧目外,他的《鸿门宴》(项羽),《双玉镯》 (知县)、《高平关》(高鹤子)、《哭祠》、《打子》(郑丹) 等,都演得很有特色。唯其声腔中兰州土音太重,虽受当地观众欢迎,但外来观众有时就不易听清。他的表演艺术继承人耿忠义后来在舞台实践中改革了土语腔调,大受外地来兰观众称赞,实为一大改进。
  关于脸谱,唐系师承福庆子而来。一般说来,大净和粉面角色的扮演者,最好身材要魁梧,脸型要大,脑门要宽。而唐待诏正是大个儿,高额颅,大眼睛,因之化妆和穿戴起来十分威风。 在粉面化妆上,他有继承,也有改进。李德庵先生说,清末粉面戏的化妆,多用白粉抹脸子,容易造成敷粉不勻,热汗下流更会成为“五花脸”。唐改用毛笔自上而下地画,这就避免了上述之不足。画眼时,唐以指蘸墨,一道粗黑的眼圈顺着颧骨上沿楠圆形地向上,因而显得双目分外圆大,炯炯有光。开花脸时,唐把全部额颅及耳根都画入脸谱,面型显得格外阏大。开红脸时,用笔从眉间直画鼻尖,使角色变为“通天鼻子”,显得脸型长而威严。上述这些手法和别具新意的构图配合起来,就形成了他脸谱艺术的特色,当时誉满西北。可惜他死后“脸谱”画本也失落了。著名秦剧演员耿忠义的“瘦脸脸谱”,便是继承唐待诏的脸谱艺术,并根据自己脸型瘦小的具体条件加以灵活运用和创新而别具一格的。
  在传授技艺和提携后进方面,唐待诏亦有过人之处。在旧社会,技艺私有,所谓“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但唐不然, 如他对学生喜娃(刘彦青)在须生戏唱做上的培养,就是用尽心血,不遗余力的。当喜娃崭露it角时,一次演《牛头山》,按当时情况,已经成了秦腔名角的唐待诏,是不会给别人做配角的。 但是,唐却扮演了金兀术,让喜娃主演岳飞。唐还给他“替”戏壮胆,促使喜娃在艺术上不断进步,得以成名。
  唐待诏对练功抓得很紧。即使成名以后,他还是经常在散戏后的深夜,把沙袋绑在腿上,在街道上往返行走。所以当其青壮年时,一出台就可以用四五步把角色送到台口,真如生龙活虎一般。后来由于他长年演出劳累,又嗜吸鸦片,故登台演唱,往往力不从心。他在福庆子逝世后,还曾将“福庆班”改名“华庆班”,但为时不长,便遇清廷“双国孝”,戏班就散伙了。
  总的说来,唐待诏秉性朴实,待人诚恳和霭,艺术上精益求精,除净角戏外,须生戏也唱得很好。可惜他未及六旬,便溘然长逝了。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地:1984.4

本书主要介绍了甘肃秦腔述略、秦腔戏在甘肃各地的演变、甘肃秦腔剧作家李道真、陇剧的诞生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兰州的话剧、关于《甘肃军统特务组织》的补充和订正、关于《东乡族近百年大事记》的订正、关于《宁夏和平解放亲历记》的订正、关于《兰州保干事训练班》的订正的内容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