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著名花脸十娃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668
颗粒名称: 秦腔著名花脸十娃子
分类号: J825
页数: 3
页码: 53-55
摘要: 十娃子,原名陈德胜,兰州人,秦腔“东盛班”的创办人。 他师承戏曲艺术知识渊博的元官,出科后与师弟福庆子展开了争胜斗妍的艺术竞争。
关键词: 地方戏 戏剧艺术 秦腔

内容

十娃子,原名陈德胜,兰州人,秦腔“东盛班”的创办人。 他师承戏曲艺术知识渊博的元官,出科后与师弟福庆子展开了争胜斗妍的艺术竞争。
  十娃子由于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把师傅所教授的表演艺术视为金科玉律,因而对福庆子在脸谱艺术与表演程式上的改进与创新,认为是“欺师灭祖”,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在演唱艺术上取得更高的成就。然而,十娃子在创造舞台艺术形象上的细致逼真与入情入理,却是他毕生粉墨生涯的最大优点。他虽则嗓音差些,但却能根据自己的条件,在吐字、收音、行腔和运气等方面下苦功,形成声腔上粗矿苍凉的独恃风格。其次是身段的美观大方和表现人物神采风韵上更见功夫。对于塑造人物,精雕细刻,细膩而又含蓄,内含深邃。其舞台艺术杰作有《马踏五营》的杨衮、《马武闹馆》的马武、〈<花线带》的方腊等,台架威武,气势磅礴,撼人肺腑。此外,他所饰演的闹剧、喜剧《二瓜子吆车》、《秃女子抹牌》,诙谐滑稽,妙趣横生,传扬一时。
  一八九五年(光绪二十一年)“河湟事变”平息后,陕甘总督陶模在兰州“卧龙阁”为董福祥“庆功”,董点十娃子主演 《马踏五营》,看后大加赞赏,赏制钱五十串。这虽系封建官僚玩乐开心,也证明了十娃子表演艺术的精湛。
  据水梓先生说,他当年看过十娃子这出脍灸人口的《马踏五营》,其艺术特点是:在“抢亲” 一场中,当杨衮挥舞练就的“双锤”激战孙通父子时,铁锤在空中飞舞,惊险、轻巧而美观,非有深厚功底者不能为之。当杨衮血战盘河湾,连踏后周五座营寨, 赵匡胤、郑子明等招架不住,他却奋力拚杀,“刀花”闪光,硬将赵匡胤拨下马来,真实可信地表现了一位叱咤风云的古代战将的英雄风姿。
  艺术需要后来人。十娃子深知秦腔戏曲必须有接班者,故寄希望于青年一代。他强调“学艺功底须厚,功底厚然后性灵出。”在他培养的众多艺术人才中,六指子(李海亭)是最突出的一个。 六深得十娃子的口授心传,在花脸的台架上,很讲究高度凝炼、 显明节奏、强烈夸张等等传统的艺术手段,故在辛亥革命后艺声大震,这与十娃子的栽培实有力焉。
  另据兰叟在《十娃子慧眼识人才》中说,当年八娃子(史月卿)从兰州民间艺人学唱眉户小戏,登台首演《白蛇传》。撩演花衫、小旦、刀马旦的十娃子看了史的演出后,连连赞道:“好材料,好材料!可惜学的还不得法;如果跟我学,我能把他教成好花旦!”当时有人将此话传给八娃子,八即备了礼物去见十娃子,拜他为师。从此,十娃子尽其所有,将平生拿手好戏如《破洪州》、《水牢》、《打楼桃》、《杀狗》等,都传给八娃子。 八经过十娃子的指点,技艺大进,声名日盛。兰州秦腔老前辈十娃子对年轻一代演员的这种深情关怀和严格培养的精神,很值得我们仿效发扬。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从前在封建官僚和军阀争权夺利的年代里,政治危机和道德堕落都深刻反映到现实生活中来。十娃子面对尔虞我诈、污浊腐朽的时代环境,毕生为人正派,烟酒不近, 宽厚和平,襟怀开阔,私生活也很严肃。这是很可贵的。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地:1984.4

本书主要介绍了甘肃秦腔述略、秦腔戏在甘肃各地的演变、甘肃秦腔剧作家李道真、陇剧的诞生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兰州的话剧、关于《甘肃军统特务组织》的补充和订正、关于《东乡族近百年大事记》的订正、关于《宁夏和平解放亲历记》的订正、关于《兰州保干事训练班》的订正的内容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