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图书 |
唯一号: | 290120020210002665 |
颗粒名称: | 四、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的“平乐社” |
分类号: | J825 |
页数: | 2 |
页码: | 47-48 |
摘要: | 据吕天乐同志追忆说:“平乐学社”一九四一年剩下的三期学生,大的年约十七八,小的十二三岁。一九四七年以后,马继援的八十二军在平凉、庆阳一带布防,平凉城内每晚戒严,剧社必须在晚七时以前把戏演完。当时人心惶惶,观众大减,收入甚微。这时的社长是郗永清(先唱旦后唱小生,郗晓玲的父亲),因经济无力维持,演出便瘫痪了,演职人员只有靠给工厂撕、纺羊毛度日,直至一九四九年平凉解放。 |
关键词: | 地方戏 戏剧艺术 秦腔 |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地:1984.4
本书主要介绍了甘肃秦腔述略、秦腔戏在甘肃各地的演变、甘肃秦腔剧作家李道真、陇剧的诞生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兰州的话剧、关于《甘肃军统特务组织》的补充和订正、关于《东乡族近百年大事记》的订正、关于《宁夏和平解放亲历记》的订正、关于《兰州保干事训练班》的订正的内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