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批主要演员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601
颗粒名称: 一、两批主要演员简介
分类号: J825
页数: 3
页码: 21-23
摘要: 据王正端(朱的女婿)说,“化俗社”创办后,一九一三年的首批主要演员有:朱怡堂(青衣)、安鸿印(花衫,青衣)、 王德孝(小生)、唐玉麟(花脸)、胡文汉(花脸)、王德容 (丑)、牛百顺(须生)等;一九二三年左右的第二批主要演员有:曹福成(旦角)、周登科(小生)、杨鸿声(花脸)等十余人。
关键词: 地方戏 戏剧艺术 秦腔

内容

据王正端(朱的女婿)说,“化俗社”创办后,一九一三年的首批主要演员有:朱怡堂(青衣)、安鸿印(花衫,青衣)、 王德孝(小生)、唐玉麟(花脸)、胡文汉(花脸)、王德容 (丑)、牛百顺(须生)等;一九二三年左右的第二批主要演员有:曹福成(旦角)、周登科(小生)、杨鸿声(花脸)等十余人。现将这些演员的艺术特点及情况简介如下。
  朱怡堂,艺名紫娃,陕西关中著名秦腔青衣,音域宽,音质纯,腔调宏亮流利,一字一板,观众站在剧场最后栏杆外也能听得清清楚楚。故当时有“紫娃的乱弹关娃(雪亭)的走”的说法。一九二八年曾任兰州秦腔“觉民学社”的教练。其拿手戏有 《清风亭》(张母)、《四贤册》(王月娥)、《千里寻夫》 (盂姜女)、《七人贤》(母亲)、《闯宫抱斗》(姜娘娘)、《抱琵琶》(秦香莲)等。
  安鸿印,著名秦腔花衫、青衣,很懂得“浑身戏在脸,满脸戏在眼”的表演窍道,艺术修养很深。解放后到西安“易俗社”授徒传艺。他的拿手戏有《怒沉百宝箱》、《桑园会》、《周文送女》等。
  王德孝,驰名陕甘的小生,嗓音嘹亮,做派大方,擅演贫生戏,能够得心应手地配合小锣鼓点,上下自如地运用头巾,熨贴活跃,堪称“绝活”。其拿手戏有《木兰寺》(吕蒙正)、《激友》(张仪)、《吃鱼》(简仁同)、《打柴劝弟》(陈勋)等。
  唐玉麟,工花脸,台架美观,声似洪钟,传说兰州名须生老十二红(李夺山)经常向他领教,学其架子工。他的拿手戏有《破宁国》(常遇春)、《取洛阳》(马武)、《救驾》(单童)等。
  高天喜,陕甘著名须生,对甘肃派的戏曲艺术程式最有研究,秦腔界呼为“甘肃通”。传说麻子红经常请教于他,麻的 《烙碗计》就是在其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加以创造而别具一格的。 兰州名须生老十二红也经常向他学戏。髙的唱腔苍老刚劲,浑厚雄伟,刀尤其耍得好,有“空中飞刀”美誉。一九三四年他赴西安“易俗社”任教练,将麻子红的《烙碗计》带到关中,对陕甘戏曲艺术交流有所贡献。他的拿手戏《太湖城》(孙武)、《闯宫抱柱》(梅伯)、《蚊龙驹》、《山海关》、《取洛阳》等,做工之好,誉满陕甘;还有反串的《碧游宫》(火灵圣母) 也很有特色。
  王德容,著名丑角,擅演喜剧、闹剧,妙趣横生。其拿手戏有《背娃进府》、《降妖》、《十八扯》等。
  牛百顺,著名须生,用鼻音送字,唱腔华丽俏皮。拿手戏有《斩韩信》(韩信)、《乾隆打宫》(乾隆)、《回荆州》(诸葛亮)等。
  曹福成,著名旦角,系张凤翙、惠春波在西安主办的“榛苓社”出科的优秀学生。解放前在岷县“玉盛社”(何大净主办)、 临洮“福胜社”、武威“新伶社”搭班。解放后,曾在兰州“工人剧团”和靖远秦剧团演唱兼教学生。其拿手戏有《张公揹张婆》、《吊金龟》、《樊梨花斩子》、《叮本》、《大上吊》等》。
  周登科,文武生角,颇具特色。拿手戏有《拷寇》、《抱妆盒》(陈琳)、《截江》、《长板坡》(赵云)等。
  杨鸿声,大花脸,唱工好。拿手戏有《豫让剁袍》(豫让)、《斩单童》(单童)等。
  毛金荣,陕甘著名须生,台架好,嗓音美,甩梢子(头发)系其“绝活”。拿手戏有《拜台》(诸葛亮)、《四郎探母》(杨延辉)等。
  另据水梓先生回忆,“化俗社”在民国初曾邀请陕西名角到兰作短期演出。其中著名的有:汉中李、东子儿、船户娃、冬生等,还有旦旦娃、刘旦、一枝花、胎里红(党甘亭)、喜盛子等,亦各有好戏,对陕甘戏曲艺术交流很有裨益。此外,陕西秦腔在民初即引入京剧锣鼓、乐器、脸谱等,对兰州秦腔发展与改革有促进作用。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地:1984.4

本书主要介绍了甘肃秦腔述略、秦腔戏在甘肃各地的演变、甘肃秦腔剧作家李道真、陇剧的诞生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兰州的话剧、关于《甘肃军统特务组织》的补充和订正、关于《东乡族近百年大事记》的订正、关于《宁夏和平解放亲历记》的订正、关于《兰州保干事训练班》的订正的内容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