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图书 |
唯一号: | 290120020210002533 |
颗粒名称: | 秦腔艺术最显著的变化 |
分类号: | J825 |
页数: | 2 |
页码: | 7-8 |
摘要: | 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秦腔艺术在舞台演出形式和剧场设备方面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最显著者有二:(一)关于灯光。清末民初,兰州秦腔戏班演出均以两盏“钢盔形”的菜油灯悬之舞台左右上方以照明。及至刘郁芬入甘,在“万顺班”中期,才改用汽灯照明,这自然是个跃进。至一九四八年,秦腔艺人陈景民在双城门修建了剧场,才首次采用电灯布景。(二)关于剧场座位。清末民初,兰州的秦腔戏班多是利用庙宇舞台或广场搭台子演出,观众根本没有座位。有时为了招待官府、士绅,临时放置几张桌子和几条长登。及至“万顺班”中期,才仿京剧剧场设备,增添了长条靠背椅,并附设茶水、瓜子、糖果等小卖。 |
关键词: | 地方戏 戏剧艺术 秦腔 |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地:1984.4
本书主要介绍了甘肃秦腔述略、秦腔戏在甘肃各地的演变、甘肃秦腔剧作家李道真、陇剧的诞生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兰州的话剧、关于《甘肃军统特务组织》的补充和订正、关于《东乡族近百年大事记》的订正、关于《宁夏和平解放亲历记》的订正、关于《兰州保干事训练班》的订正的内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