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组回教教育促进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490
颗粒名称: 改组回教教育促进会
分类号: K294.2
页数: 3
页码: 239-241
摘要: 我们利用伊斯兰学会的名义,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工作时,已 经和党的地下组织有了联系,而改组回教促进会的工作则完全是 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关键词: 文史 资料 甘肃政治

内容

我们利用伊斯兰学会的名义,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工作时,已经和党的地下组织有了联系,而改组回教促进会的工作则完全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委员人选名单,经地下党领导我们小组拟定,有吴鸿宾、杨静仁、鲜维俊、马明德、吴鸿业等。召开十四坊回民群众会议后,一致同意我们提出的候选人,选举产生了十三名委员,马慎德和郭南浦、喇世俊都落选了,我们把“回教教育促进会“改名为“甘肃省回民教肓促进会,”同国民党只承认回教,不承认回族和回民的反动政策相对抗。改选后,马慎德说我们改组不合法,拒不办理移交,国民党省党部也不承认我们改组, 说我们选出的尽是“卖葱卖蒜”的,能办什么教育!我们和马慎德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正在此时,国民党省主席兼省党部主任委员朱绍良下了一条手令,命令回族军阀杨德亮主持另行改选,杨德亮召集各方面负责人开会,出示了朱绍良的手令,上面写着:“著一九一师师长杨德亮协和各方改选甘肃回教促进” 我们坚决不同意。地下党组织认为:为了顾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局,可以同意参加选举,积极扩大我们的影响,争取多选自己的人和接近我们的人进去。改选的结果,我和鲜维俊、马明德、吴鸿业等人都再次当选为委员,马慎德等仍然落选。常务委员中有杨德亮,吴鸿此和我,我同时被选任委员会书记(相当秘书长),我们参加的党的秘密组织起初是党的同情小组,后改为回民特别支部。杨德亮虽然当选为回民教育促进会的常委,但他和四马(马步芳、马步青、马鸿逵、马鸿宾)有矛盾,和白崇禧也有矛盾,同时他是云南回民,在甘肃没有群众基础,他虽然很反动,但处在上述几种矛盾之中,我们得以利用这些矛盾同他进行斗争,极力限制他在回民教育促进会的作用。
  回民教育促进会和伊斯兰学会的工作十分活跃,我们这些青年人满腔热诚,忘我工作,连车马费也捐做工作经费。我们在兰州、榆中等地恢复和新设了七所回民小学,在兰州北塔山办了一所中学补习班,后改为“知行中学”,设初中两班,高中一班, 共有一百多名学生,吴鸿宾、吴鸿业、鲜维俊和我都在学校担任义务教师。在榆中县成立了回民教育促进会的分会,由张杰、金少伯同志负责,并逐步在二十多个县成立了分会。我们经常办壁报,举办座谈会,邀请著名学者和进步人士作报告,曾请顾颉刚先生作过学术报告,请张仲实同志在小范围内讲民族问题。一九三八年初,进步作家茅盾路经兰州,我们曾请茅盾同志为兰州文艺界作.题为《抗战与文艺》的报告,讲话全文曾刊登在我们出版的《回声》第一期。
  一九三八年,省工委决定派鲜维俊同志去延安向中央报告工作,然后和另一党员去武汉,向周恩来同志和董必武同志请示在国民党统治区如何做好民族工作,并学习抗日救亡进步团体的经验。鲜维俊同志从延安回到西安后,原定另一党员和他一同去武汉,但该同志惧怕日本飞机轰炸,不愿去。地下党组织决定改出我和鲜维俊一同去武汉。到武汉后,董老(董必武同志)和博古同志(秦邦宪)接见我们,在谈话中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并介绍我们会觅当时在武汉的许多著名进步人士如沈钧懦、史良、 柳湜、张仲实等同志,向他们学习开展抗日民主进步活动的经验,使我们在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上学习到不少可贵的知识。我们在武汉和中国回民青年抗日救国会也取得联系,并决定在兰州成立甘肃分会。为了使鲜维俊同志去延安和我们一起去武汉的行动,不被国民党特务注意,中共甘肃工委决定采用了一个掩护的名义,并登了报,以迷惑国民党当局。
  一九三九年,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面目进一步暴露,朱绍良借口统一领导,限制抗日进步活动,规定社团重新登记,实质是取缔进步团体,打击进步力量。他们不准伊斯兰学会宽新登记,我们出版的《回声》也被勒令停刊。但我们用中国回民青年抗日救国会甘肃分会的名义继续坚持活动,有时也还用伊斯兰学会的名义召集会议。
  一九四〇年,蒋介石国民党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组织通知大家隐蔽,鲜维俊同志去了延安,我到宁夏暂时隐蔽,以后也去了延安。伊斯兰学会和回民教育促进会的抗日活动完全结束了,但是党的地下斗争仍在继续。
  (一九七九年七月十九日述,旭华记)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80.1

本书为甘肃省的史料,包括“谢老在兰州”、“回忆八路军驻兰办事处”、“怀念高金城烈士”、“中共甘肃工委斗争概况”、“回忆罗云鹏同志”等十余篇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