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081
颗粒名称: 注释
分类号: B9
页数: 2
页码: 155-156
摘要: “门宦”就是伊斯兰教的道门。“门宦”的来源,有的是中国人(主要是西北地区的人)到阿拉伯领受回来成立的;有的是阿拉伯和其他伊斯兰教国家的人来到西北地区而传授的。首辈受教的人称为“道祖”道祖对他的道门的传统,有的是“传统”,有的是“传子”,浸假而滥觞到氏族、亲戚;分支渐多,区域渐广。伊斯兰教在进修的问题上,分三个阶段,阿拉伯语称为“舍勒尔提”即常道,“脱勒格提”即中道;“哈格盖提”即至道。“门宦”是属于中道的,都是传“理学”的。
关键词: 宗教 甘肃 宗教理论

内容

(1)“门宦”就是伊斯兰教的道门。“门宦”的来源,有的是中国人(主要是西北地区的人)到阿拉伯领受回来成立的;有的是阿拉伯和其他伊斯兰教国家的人来到西北地区而传授的。首辈受教的人称为“道祖”道祖对他的道门的传统,有的是“传统”,有的是“传子”,浸假而滥觞到氏族、亲戚;分支渐多,区域渐广。伊斯兰教在进修的问题上,分三个阶段,阿拉伯语称为“舍勒尔提”即常道,“脱勒格提”即中道;“哈格盖提”即至道。“门宦”是属于中道的,都是传“理学”的。
   (2)“正统派”亦称“逊尼派”。阿拉伯原为政教不分的国家,“正统派”的主张是“尊经奉圣,以教为体,以政为用”。
   (3)“分离派”也称“十叶派”,它的主张是“以政为要,以教行政”。
   (4)四大学派,阿拉伯语称为四大“卖子赫布”。“阿拉伯尼弗”也译“阿乃斐”,中国称为“大依马目”即“大教长”意。这派学说,除全中国遵行外,还为土耳其、苏联、印度等国的伊斯兰教所遵行。“沙斐尔“学说,除中国部分的维吾尔族外,还为阿拉伯南部和马来群岛等处的伊斯兰教所遵行。“马力克”学说,行之于非洲。“罕百里”学说行之于阿拉伯中部。
   (5)“拱北”是“门宦”的传教人死后埋葬供教徒展拜的处所。
   (6)“穆扶提”是阿拉伯道堂赠予的光荣称号,按阿拉伯语是“出法的人”的意思。
   (7)“希拉耶统拉嘿”(道号),经名“华哲阿法根”,阿拉伯人,穆罕默德第二十五代后裔,于清康熙十一年(一六七二年)正月,由新疆到青海西宁市的凤凰山传教,次年二月仍回阿拉伯,据传此人先后来到中国三次,其余两次在什么时期待考。
   (8)毕家场“门宦”道祖马宗生的第四子招赘于刘姓,出为“刘门”。
   (9)丁门道祖殁于黄河,尸体漂流至宁夏,葬于银川市东郊之塌桥地方,建有简单“拱北”,兰州“拱北”是他的衣冠冢。
   (10)“华哲阿卜董拉希”阿拉伯人,穆罕默德第二十九代后裔,曾充麦加“噶得林耶”道堂执事,于清康熙十三年(一六七四年)由海道抵广州,教于广东、云南、陕西、甘肃、青海等地,最后至临夏,传教于“大拱北门宦”的始祖祁静一。清康熙二十八年(一六三九年)殁于四川阆中县,葬于该县的蟠龙山。
   (11)祁静一殁于陕西西乡县,葬于该县的鹿岭寺。后由临夏回族自治州杨悉家教徒百余人前往盗骨,葬于临夏市西郑,现西乡县的“拱北”是纪念冢。
   (12)“巴巴”是年长有德之称。“香巴巴”据传是“香妃”的胞兄,清乾隆帝镇压新疆维吾尔族,“香妃”被俘,“香巴巴”械系赴京,囚车过兰时,海阔在皋兰县房班工作,被派监关,因受其传,成立“海门”。海阔传教殁于宁夏,葬于银川市通贵地方,建立“拱北”。他临殁时,将所持的手杖、捻珠派人送至兰州交沙满拉,作为依钵,沙将此二物埋于兰州的西津桥。这个拱北,是他的遗物冢。
   (13)马文泉朝阿拉伯时带回生物解刮学一本,上有图说,甘肃反对他的教派,以他信奉图象与教义不合,诬为邪教,诉于官厅,官厅不察,即予捕杀。
   (14)马启西是一文秀才,经常研究中文所译的阿拉伯经典和有关宗教学说的书籍,广事宣传,后被马安良杀害。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62年12月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自一九六二年创刊至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前,共编辑出版了五辑。由于当时是内部发行,印数很少,又经十年动乱,这些选辑现在均不易找到了。为了保持资料的完整,供史学工作者研究甘肃近现代史和满足广大文史读者的需要,我们决定重印《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至五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