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北军撤走时的临时措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040
颗粒名称: 一西北军撤走时的临时措施
分类号: K820
页数: 2
页码: 81-82
摘要: 驻在甘肃境内的西北军,从一九二九年秋后,即开始陆续东撤。到一九三〇年春,除留雷中田部的一个团驻扎省城外,所有原驻兰州及河西、陇东、陇南各地的西北军,全部东下赴陕转豫。原任甘肃省主席孙连仲与行政要员,均于一九三〇年三月间离兰出省。临行时,孙在兰召集军政首要人员商讨善后办法,布置一切防守事宜,当决定由当时的民政厅长王桢代理主席。王初以自己既非西北军嫡系,又无一兵一卒,决不敢留甘而推却。后经孙连仲当面劝勉,刘郁芬(当时任陕西主席兼负甘肃后防责任,与王有同学之谊)从电话中鼓励,并一致允许留雷中田部潘振云的一团兵力(雷当时只有一个团人)与高振邦的武装警察(高当时任甘肃省会公安局长),共同协助王桢维持省城治安。至于省城以外各重要地方,王如能设法防守,则竭力防守;如果力不能及,决不加责云云。王乃接受新命,并提出省政府委员名单,经孙、刘同意并转冯玉祥批准,于一九三〇年三月孙连仲离兰后,宣布就职。当时公布的省府委员为:王桢、杨思、裴建准、喇世俊、张维、王廷翰、李朝杰、赵元贞八人。
关键词: 传记 历史人物 中国

内容

驻在甘肃境内的西北军,从一九二九年秋后,即开始陆续东撤。到一九三〇年春,除留雷中田部的一个团驻扎省城外,所有原驻兰州及河西、陇东、陇南各地的西北军,全部东下赴陕转豫。原任甘肃省主席孙连仲与行政要员,均于一九三〇年三月间离兰出省。临行时,孙在兰召集军政首要人员商讨善后办法,布置一切防守事宜,当决定由当时的民政厅长王桢代理主席。王初以自己既非西北军嫡系,又无一兵一卒,决不敢留甘而推却。后经孙连仲当面劝勉,刘郁芬(当时任陕西主席兼负甘肃后防责任,与王有同学之谊)从电话中鼓励,并一致允许留雷中田部潘振云的一团兵力(雷当时只有一个团人)与高振邦的武装警察(高当时任甘肃省会公安局长),共同协助王桢维持省城治安。至于省城以外各重要地方,王如能设法防守,则竭力防守;如果力不能及,决不加责云云。王乃接受新命,并提出省政府委员名单,经孙、刘同意并转冯玉祥批准,于一九三〇年三月孙连仲离兰后,宣布就职。当时公布的省府委员为:王桢、杨思、裴建准、喇世俊、张维、王廷翰、李朝杰、赵元贞八人。
  王桢代理主席后,自觉才能难孚众望,在所有文件上,主席的名义仍署孙连仲。而在其旁加盖“代行主席职务王桢”戳记,表示甘肃主席仍为孙连仲。在王代行主席期间,其政务分工是:李朝杰兼任民政厅长,李未到任以前,仍由王桢兼代,后复由郑濬代理月余,李即来兰就职(李原任安肃区行政长);王桢兼任财政厅长(直到马鸿宾任主席后又过数月始去职);张维兼任建设厅长,赵元贞兼任教育厅长,裴建准兼任军事处长,王廷翰兼任禁烟善后局长,廖元佶任省府秘书长。
   对于省城及附近各县防务的部署,除委任雷中田为甘肃暂编第一师师长外,并扩编高振邦部为雷的第一旅,潘振云部为第二旅,并以高、潘分任旅长。又收编石英秀部为第三旅,任石为旅长(石原系苏雨生旧部),令其驻防靖远。对于定西、临洮两县防务,王桢又加委定西县长王元与临洮县长王敏悟为东南两路游击司令,嘱其招军购械,以备防守。以后临洮又被鲁大昌部夺占。此外,又委马锡武为东路交通司令,令其在兰筹设司令部,并派员招抚陇东一带的武装。当时陇东各县的地方武力,除陈珪璋外,为惠彦清、杨老二、吴发荣、马三刚、王富德等部。受马招抚者,仅王富德一部分,受抚后调兰,改编为骑兵团,隶属东路交通司令部。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62年12月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自一九六二年创刊至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前,共编辑出版了五辑。由于当时是内部发行,印数很少,又经十年动乱,这些选辑现在均不易找到了。为了保持资料的完整,供史学工作者研究甘肃近现代史和满足广大文史读者的需要,我们决定重印《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至五辑。

阅读

相关人物

孙连仲
相关人物
孙在兰
相关人物
潘振云
相关人物
冯玉祥
相关人物
张维
相关人物
王廷翰
相关人物
李朝杰
相关人物
赵元贞
相关人物
王代行
相关人物
马鸿宾
相关人物
廖元佶
相关人物
王敏悟
相关人物
鲁大昌
相关人物
吴发荣
相关人物
马三刚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