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锦在陇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020
颗粒名称: 孔繁锦在陇南
分类号: K820
页数: 7
页码: 51-57
摘要: 孔繁锦安徽合肥人,清末陆军讲武堂毕业,是北洋军阀时代北京警察总监吴炳湘的外甥。一九一四年张广建任甘督时,经吴的举荐,充任了张的亲兵司令来到甘肃。一九一八年,天水驻军哗变,陇南一带地方极不安宁,张广建先派孔为陇南清乡督办,旋又派任陇南镇守使,在天水设置镇守使署。孔在天水前后八年时间(一九一九——一九二六年),所谓的陇南边防,并没有宁靖,就是天水肘腋下的仇池山,一直为杨霏部所占据,孔始终无法将其肃清。一九二四年,孔虽又被加上“甘肃边防督办兼援川总司令”的头衔,但他的部队在龙绵一带屡战屡败,毫无所获。
关键词: 传记 历史人物 中国

内容

孔繁锦安徽合肥人,清末陆军讲武堂毕业,是北洋军阀时代北京警察总监吴炳湘的外甥。一九一四年张广建任甘督时,经吴的举荐,充任了张的亲兵司令来到甘肃。一九一八年,天水驻军哗变,陇南一带地方极不安宁,张广建先派孔为陇南清乡督办,旋又派任陇南镇守使,在天水设置镇守使署。孔在天水前后八年时间(一九一九——一九二六年),所谓的陇南边防,并没有宁靖,就是天水肘腋下的仇池山,一直为杨霏部所占据,孔始终无法将其肃清。一九二四年,孔虽又被加上“甘肃边防督办兼援川总司令”的头衔,但他的部队在龙绵一带屡战屡败,毫无所获。
   当时孔的部队,历经扩充,足有一师之众,多系新式武器装备,军容也较整齐。但孔本人对军队的教育、训练和纪律都不多过问。自以为是理财政、兴实业、办教育的能手,感到他任镇守使是大材小用,因而喜听人称“督办”,不喜听称“镇守使”。在张广建督甘期间,孔对省方的态度尚能服从。一九一九年张广建去职,继任者为陇东镇守使陆洪涛。孔以陆的职位,已驾己之上,心怀忌妒,不满情绪,常流露于言表。对中央政府的一切措施,亦常以个人喜怒为迎、拒标准,兰州、北京当局亦无可如何。对其专断横行的作风,时人称为“陇南王”,实非虚语。
   孔繁锦的部队,当时散驻陇南十四县,其军费大部分由各县县长会同士绅、驻军头目就地筹摊。由于军队调动无常,人数不等,因而各县负担的确数也各不一。关于政费和所谓“兴办实业”诸费,是按县的大小分别负担,经常是大县每年四十万元,中县二十万元,小县十万元,总计全年不下二百八十万元。筹款的方法是:先以督办(甘肃边防督办)名义召集各县县长和士绅到天水开会。会前督办大摆筵席,请这些人吃饭、看戏、参观,表示“殊遇”。到开会之时,将各县配额宣布,这些人一致承认,表示同意。会后不到三个月,二百八十万元即争先恐后地源源解到。而各县在摊派时,于正额以外,至少附加一半,美其名曰“补救款”,实际上这项附加款,完全作为各县县长、士绅以及参与筹款者的“酬劳”以自肥的,也是督办明知而故昧的。孔利用这种“酬劳”以讨好筹款者;各县县长、士绅为了得“酬劳”,都是争先恐后地完成任务。而陇南人民在此军用浩繁,政费庞大的情况下,负担之重,无以复加。
   孔繁锦的另一发财之源,就是开放烟禁。当一九二二年前后,伪北京政府厉行禁烟,一时烟价腾涨,每两高达十元之多。孔繁锦认为北京政府对陇南是鞭长莫及,如广开烟禁,人民获利既多,负担能力亦随之增强,政府搜刮,也就有了财源。遂决定开放烟禁,派大批人员分赴各县劝种鸦片,并向民众保证“有督办在,绝不犯法”。而民众方面,感到民力枯竭,地方负担日益加重,现在不种烟也是死(当时不种者课以懒务款),种烟也是死(交烟亩款、高利贷、家人子弟吸烟等),与其不种而死,毋宁种而稍苏。在此不得已的情况下,就开始种烟。但种烟以后,粮食缺少,粮价激增,物价亦随之飞涨,民食民衣特别困难。而孔繁锦犹不觉察,认为他勒索多少,人民就能拿出多少,全是开放烟禁的好处。但人民对孔恨之入骨,矛盾越来越尖锐化了。
   孔繁锦的又一发财之道,是铸造铜元和大量印发钞票。其办法是仿“四川军政府、四川铜币”制,将陇南范围内的制钱(即麻钱)尽量搜刮起来,设了铜元厂,铸成“当五十”、“当一百”、“当二百”的铜元三种(币面字样与四川铜元完全一样),在陇南全区通用。计每五个制钱可铸“当五十”铜元一枚;每十个制钱,可铸“当一百”铜元一枚;每十三个制钱,可铸“当二百”铜元一枚。总计一串(一千个)制钱,可铸造出值两万制钱的铜元。但真正的四川铜元,由于是机制,质量好,人民欢迎使用;铜元厂的出品,是纠合市面上铜匠用手工铸造的,因而薄厚不一,字迹模糊,质量极为粗糙,一般称为“沙板”,不受人民欢迎,由公家强制流通。同时,由于质劣,私人偷铸者甚多,一时沙板铜元充斥市面,公造私造,不能分辨,真正的四川铜元逐渐绝迹。孔闻悉此种情况,大怒之余,下令搜捕私铸铜元者。先后抓获多人,均以“伪造铜元罪”杀之。虽如此,但私造者仍不能禁绝。以后,对继续抓获者只打罚,不再杀头了。 孔繁锦在铸造铜元的同时,仍感到不能适应需要,又大量印发“陇南镇守使署钞票”(票面印当制钱若干串的数目)以资维持。不料钞票一发,物价飞涨,不到半年,柴、米、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都涨价二百倍;银元每枚,由兑换率两串,上涨到三百或多至四百串。这时,西安某印刷商专门偷印“陇南镇守使署银票”,秘密运到陇南,大量收换沙板铜元,收去制造铜器销售。从此陇南的沙板铜元愈来愈少,镇守使署的银票愈来愈多了。孔鉴于金融如此紊乱,难以长期维持,于是又责成陇南实业银号(一九二三年成立)从事整顿。适于这时,机器局铸造的机制铜元成功,其形状与四川铜元毫无二致,陇南实业银号所印行银元钞票,遂与机造铜元同时发行。事先又把镇守使署印发的钞票大量收回,仅从天水市收回的旧钞票,在南河滩上销毁了四天四夜,其发行数目之多,可想而知。从此,银元价跌,物价亦渐趋稳定。
   此外,孔繁锦在陇南期间,还举办了几件劳民伤财的所谓“实业”,主要有以下几项: 1.设办“陇南机器局”。孔繁锦为了计划炼铁、炼钢、炼铜、造机器、铸银元、铸铜元、修配和制造军械,决定筹办“陇南机器局”。所有的机器,大部分是由上海、汉口运来,且有外国名厂的出品。这些机器,估计总值不下三百万元(运费在外)。在建筑过程中,除钢筋水泥购自天津外,其他建筑材料,统由陇南十四县无偿摊派,路远县份收款,附近县份征实物。建筑工程人员,都由四川以重金聘用,木、泥、铁工工人,全由各县征用。从开建到投入生产,约有两年时间,规模比较宏大,设备也比较完善,职工技师多达五百人,其中大工程师还是以重金从德国聘来的。但工厂建成后,由于天水附近不产煤炭,所需燃料须由陇东区的华亭县驮运,不得已乃以本地的木炭为主,佐以华亭的石炭。旋因木炭易尽,石炭又供应不及,不得已停止炼铁炼钢,专门炼铜;把铸银元紧缩为铸铜元;把制造军械改为修配军械;并将机器制造暂停。后又因附近林木经不起大量砍伐,木炭产量愈来愈少,又不得已把上述各项生产,改为不定期停工,只有每逢开大会,兰州及伪中央“大员”蒞临时,特为升火开工,以壮观瞻,最后演变到常年停工。到国民军入甘,刘郁芬赶走孔繁锦后,即将整个机器迁到兰州,改设为甘肃造币厂。
   2.开设“天隆纺织厂”。陇南素以纺织著称,主要是妇女手工纺织,出品少而获利不大。孔繁锦到天水后,以“兴办实业”为名,筹设了“天隆纺织厂”。开办之初,以纺纱机器不易办到,暂购织布机百台,开始织布,所用之纱线是由陕西纺纱厂购来,因而产品获利仍极有限。最后迳由上海购买布匹,陆续运到纺织厂批发,支持门面。由于运费过大,所得利益大半为运输商占去。孔正在另想办法时,适陇南各县人民,因差徭频繁,畜力屡被官家拉去,叫苦不堪。经共同协议,由各县人民分别集款,购骡百余头,鞍?俱全,作为“官骡”,目的是希望以后不再向民间拉差。孔繁锦将这批“官骡”接收后,即全数拨归纺织厂作为运输工具,又在河南省陕州之观音堂设置“陇南镇守使署观音堂办事处”,作为运输的枢纽站。计从天水运往各大商埠的是鸦片、药材、皮货等;由各大商埠运回天水的是布匹、洋货、绸缎、奢侈品、机器、枪械等。从此“天隆纺织厂”和各大商埠都有了生意来往,陇南以及洮、岷、陇西各地,也都有该厂的销货市场,这样就使“天隆纺织厂”的“生意兴隆通四海”了。但“官骡”每有差损,仍由各县人民凑款补充,而官家的拉差,非但未减,反较前更多了。
   3.筹组“和丰制革织呢有限公司”。天水不产皮毛,是皮毛的过载站,也是制革原料的集散地。孔繁锦利用这个条件,筹组了“和丰制革织呢有限公司”,资金由镇守使署筹拨,所谓商股是徒有其名;技工多由四川以重资招来,学徒全由天水本地招收,职工人数经常在二百左右。所出成品,起初质量好,成本低,但大部分是军用品,民用的为数极少。在直皖战争以后,孔将各种成品,大量运出贡献给曹琨、吴佩孚;直奉战争以后,又将成品献给张作霖、冯玉祥。刘郁芬入甘之初,孔又派其亲信王桢,携带大量革、呢成品及“陇南机器局”、“和丰制革织呢公司”照片奉赠刘郁芬表示亲善,得到刘的表扬称赞。这个公司在孔繁锦垮台后,全部迁到兰州开办。旋以出品质量低、成本高,又无销路而倒闭。
   关于孔繁锦的生活作风,亦略述如下: 1.以杀人立威。孔在陇南先后八年之久,杀过的人实在不少,动辄以“绑在西辕门斩首”来镇压人民。如有一个月不杀人,人们即感到稀奇。孔经常亲自审问案件,凭个人一时的喜怒判决案件,往往是非颠倒,把应杀的饶过,把不应杀的杀了。当时民间有“督办要杀,总应该死”的说法,这样就建立了他的“威风”。
   2.所谓私察暗访。孔不惯于治军,又不乐于过衙署生活,好出巡街头巷尾,进行所谓私察暗访,目的是要人民把他以包拯、于成龙看待。但所谓察访到的案件,凡是与他自己有关,或与部属及劣绅土豪有关者,都得到他的袒护包庇,而人民的怨声载道,恨之入骨。如某年河滩发现一女尸,孔当时召集各机关首长检验,势将彻底究办。后悉是他亲信副官辛某公馆的丫头,即停止追究。此其一例,类似者不胜枚举。
   3.绿呢大轿,八面威风。甘肃旧官僚的坐汽车,以孔繁锦为最早。这辆汽车,当时是从观音堂半开驶、半牛拉运到天水的。由于天水无汽车路,汽车在四郊驶不出三五十里。孔亦不常乘坐,只在大节日或招待来宾时,间或用之。每逢出巡必坐绿呢大轿,轿的前后有马队卫护,并有坐蓝呢轿的要员随行,轿的左右有把轿者,逢上山即征民夫二、三十人拉〓,真是“前护后拥,八面威风”(孔有铭威将军头衔)。
   4.大修督署,浪费民财。孔繁锦当时嫌镇守使署狭小,不够堂皇,遂仿照兰州督署,大事改修,除大堂以外,其余均重新修筑,征地征工,浪费民财无数。督署修成后,头门比兰州督署头门更为高大,匾书“甘肃陇南镇守使署”,署款为“至圣七十二代孙孔繁锦立”;两门扇上大书“高门有阬,大邦为屏”一联。孔的部属,都称镇守使署为督办衙门,以投孔的所好。
   孔繁锦在国民军刘郁芬主甘后,曾想通过亲信的王桢,利用他们在讲武堂与刘同期同学的关系,进行联络,保持职位。结果,王出卖孔作了个人活动。后来刘派张维玺率队攻袭天水,孔于仓卒中逃走,临行时给刘郁芬一信,内容仅写八个字:“兄去矣!弟好自为之。”孔在甘肃的政治生活,从此结束。在抗日战争时期,孔由天津重返天水,当时因产业问题,曾与人兴讼,最后病死于天水。(政协天水市委员会供稿)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62年12月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自一九六二年创刊至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前,共编辑出版了五辑。由于当时是内部发行,印数很少,又经十年动乱,这些选辑现在均不易找到了。为了保持资料的完整,供史学工作者研究甘肃近现代史和满足广大文史读者的需要,我们决定重印《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至五辑。

阅读

相关人物

杨集瀛
责任者
王桢
相关人物
孔繁锦
相关人物
张维玺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