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李氏源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话说陇西堂》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874
颗粒名称: 陇西李氏源流
分类号: K820.9
页数: 5
页码: 254-258
摘要: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豪壮诗篇:“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天开青云路,日为苍生忧。”时至今日,中华民族之李氏,不仅遍布中州,而且走向世界各大洲。在今天全国可考的九千多个姓氏中,李姓人口达1亿之多,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最大的姓氏。遍布全国旅居海外的李姓人士.大多数都认为自己的“根”在陇西,并命自己的堂号是“陇西堂”,共尊陇西为其郡望。
关键词: 陇西堂 文化研究 家族

内容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豪壮诗篇:“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天开青云路,日为苍生忧。”时至今日,中华民族之李氏,不仅遍布中州,而且走向世界各大洲。在今天全国可考的九千多个姓氏中,李姓人口达1亿之多,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最大的姓氏。遍布全国旅居海外的李姓人士.大多数都认为自己的“根”在陇西,并命自己的堂号是“陇西堂”,共尊陇西为其郡望。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巍巍陇山,泱泱渭水孕育了源远流长的陇西李氏文化,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李氏之远祖肇自轩辕黄帝之孙颛顼。约在四千多年前,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为尧之大理。李姓以皋陶为血缘始祖,皋陶的子孙,世袭大理之职,因官命族为理氏。夏商之际,有理徵为翼隶中吴伯,当时商纣王昏庸无道,沉湎女色。理徵屡进谏,执法不阿,遂为商纣王所不容,终遭杀身之祸。其妻契和氏携子利贞,逃于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食木子而得全,为躲避暴君追杀,隐姓易名,遂改理为李。
  利贞公成为李氏得姓之姓祖。利贞传10代孙至李耳(即老子),字伯阳,谥曰聃,居苦县(今河南鹿邑东)。老子是春秋时道家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任周守藏室之史,亦谓“柱下史”,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28年),孔子将适周观藏书以徵礼,曾向老子问礼。回去后谓弟子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中国儒家尊为至圣的孔子称老子之道“犹龙”也,意为高远如龙深不可测。李姓始显,后人亦用“犹龙”为老子的代称,如“犹龙世泽长”喻李氏之源远流长。老子8世孙李昙生4子:崇、辨、昭、玑。“长子崇,字伯佑,陇西守,南郑公”(《新唐书》,李崇即陇西房始祖,李崇子孙以陇西为基地,世代繁衍生息,建功立业,根深叶茂。其后裔分布在陇、蜀、秦、晋、苏、皖、桂、粤、闽、台等地)。
  李崇六代孙伯考生2子,长曰尚,为成纪令。尚生广,西汉名将,威震匈奴,史称“飞将军”。“飞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史记·李将军列传》),《史记》特为李广家族立传,使陇西李氏初步具备了文化形态上的意义,陇西之士多居李氏门下,逐渐积演为“西州右姓”。
  东晋十六国时期,陇西李氏因李暠建立西凉政权而获更大声望。其后,陇西李氏累世为官,功著秦陇,世称陇右豪族。《魏书·李宝传》:“人位兼举,因冲宠遇,遂为当世盛门”;《隋书·李穆传》:“一门执象笏者百余人”;《周书·李贤传》:“自周至隋,郁为西京盛族。”正因隋朝末年,李姓门第显贵,权倾一时,当“杨氏当灭,李氏当为天子”的道教谶语在民间流传时,陷入农民起义汪洋大海之中的隋炀帝如惊弓之鸟,听信方士安伽陀的谗言:“李氏应为天子,宜尽诛灭天下李姓!”于是发生了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年)的李门惨案,被满门抄斩者32人,其余“自三从以上皆徙边徼”。唐国李渊老谋深算,“纵酒纳贿以自晦”而侥幸免祸。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也是陇西李氏大发展的关键时期。
  生长于渭水河谷的李渊父子,统率10万关陇军,逐鹿九州,一匡天下,唐太宗下诏:“朕之本系,起自柱下。”修《氏族志》时,以李姓为天下姓氏之冠,诏令天下李姓皆以陇西为郡望,且对受封归降的显赫之士广赐李姓。渊有子22人,次子世民继承皇位,余皆分封各地为王。至唐玄宗又确立凉武昭王暠为始祖,天宝元年(742年)诏令:“凉武昭王孙宝以下”,“四公子孙,并宜隶入宗正寺,编入属籍”(《唐会要》)。从而使陇西李氏统统具有了皇族身份。陇西李氏阵营不断壮大,逐渐形成39个大房。其中有4房最为兴旺,故谓:“陇西李氏,定著四房:一曰武阳,二曰姑臧,三曰敦煌,四曰丹阳。”(《新唐书·唐宗室世系表》)李唐王朝开疆拓土,影响遍及欧亚大陆,李氏子弟分赴神州各地,陇西堂号从此遍布四海。于是出现了“天下李氏出陇西”“故言李者必称陇西”的局面。
  陇西自秦汉以来,始终是华夷杂居,具有浓郁的多民族文化之地域特色。李唐认宗陇西即反映了其对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归属。陇西李氏对中华民族的凝聚作用,亦借此得以体现。陇西李氏本枝日繁,瓜瓞绵绵,许多外族外姓的赐姓、从姓,也为陇西李氏输入了新的血液。出于李唐皇室的后裔,自然以“陇西”郡望而自豪;一些自己不明来龙去脉的李姓,也汇入大流用“陇西”作标志,并引以为荣。
  如果说,唐代陇西李氏在北方达到了鼎盛,那么中唐以后则开始了陇西李氏向南方迁徙发展的历史,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多灾多难、饱经战乱和饥馑之苦的疆场。唐末、五代,社会动荡,民族交融,陇西李氏大规模避乱南迁。据“中国家谱资料中心”新藏近百部李氏族谱记载,渡江南迁的陇西李氏,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李唐王室的后裔;二是李唐宗室的旁支近族和王公贵戚;三是做官经商散居各地而开宗立派的陇西后裔。他们南迁后,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身世,始终以陇西作为自己的郡望或堂号。至宋、元、明、清,李氏足迹遍布江南,并于元末、明初开始向海外播迁。
  四川《庆符李氏族谱系略》载:“相传吾家籍隶陇西,系出青莲。原有谱系,毁于明末之乱,遂不可考。始迁祖曰朝翰公,于前明中叶,由楚宦川,八籍庆符……”广西玉林地区的李姓人家,常在雨帽和家用器物上标有“陇西”二字,世代相传,以示“饮水思源”,不忘祖地。湖北阳新李氏宗祠有一楹联曰:“我自陇西来,驻马东征,回首难忘桑梓地;家依江北住,飞鸿南向,一联聊寄子孙心”。内蒙古《岱海李氏族谱自序》载:“我家血统,源自甘肃省陇山之右,发展于晋阳宫鼎盛之时”,“另修岱海李氏族谱……就李氏而言,是为维护家族血统重振广大家声;就国家而言,旨在恢复固有道德弘扬中华文化。”《李宗仁回忆录》中称:“祖籍陇西”,祖先经秦时南迁后,经汉、唐二代,才入广西的桂林。安徽绩溪《胡氏宗谱》记载:绩溪胡氏,系出陇西李唐。前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博士就出生于绩溪上庄,他曾对旗人说:“我们绩溪姓胡的,都是李唐的后裔,应该有大志而有所作为。”分布于福建、两广一带的客家李氏,系唐高祖第二十子、闽越江王李元祥之后裔。始迁祖曰火德公,生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由宁化迁至上杭,因那里“山秀水肥,民敦俗美”,“遂居焉”。其后裔散居闽、粤各省及海外。据《福建上杭李氏族谱》记载,新加坡的李光耀、香港地区的李嘉诚均系火德公后裔且行辈分明。现存于上杭稔田乡官田村的“入闽大始祖火德公大宗祠”,成为潮、汕、闽及海外李氏寻根敬祖、敦宗睦族的重要场所之一。现今台湾地区的李氏,大都称源自“陇西”,自唐代起南下至闽粤,又由闽迁布而至台湾。在马来西亚的乡村,凡是门上题有“陇西”二字的,一望便知是李姓人家。根据李甲中先生的考证,“中华民族的李氏,绝大多数出于陇西四房的后裔”(《三陇李氏渊源考略》)。
  遍布世界的陇西李氏为了敬宗睦族,加强联谊,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在各自的居住地成立了各种宗亲组织。在美国有“美国李氏敦宗总会所”等25个宗亲组织遍及全国,加拿大有“温哥华域多城李氏公所”等九个组织,马来西亚有“吉隆坡李氏联谊总会”等8个组织,菲律宾有“菲律宾陇西李氏宗亲总会”等8个组织,日本有“日本东京李氏宗亲会”等两个组织,新加坡有“新加坡李氏总会”“新加坡潮州陇西公会”等组织,泰国有“李氏宗亲总会”,缅甸有“仰光只荷坦陇西堂”,印度有“印度加尔名誉李氏自治会”,欧洲有“北欧李氏宗亲会联络中心”,我国香港地区有“香港陇西李氏宗亲总会”“香港新界李氏宗亲会”,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世界李氏宗亲总会”。这些李氏宗亲虽大多侨居异乡,但都有一种强烈的寻根意识,关怀故乡的发展和建设,关心祖地的兴旺和发达。
  坐落渭水之滨的今甘肃省陇西县,就是古代陇西郡属地。在今陇西县境内,还保留了大量李氏文化遗址遗迹。重要的有李家龙宫、头天门、太白故里、太白井、李贺南园、李贺墓、五李亭和读书堂等。今南安乡一心村庙儿巷相传是李氏聚居地,那里曾有始建于唐中叶的“李家龙宫”。称其为宫者,不但规模大,而且规格也高于庙,分前、中、后三组建筑,殿堂林立,建筑巍峨,环境肃穆,颇为壮观。其中主祭堂悬挂“陇西堂”匾额,李氏族人均在此祭祀祖先。同治五年(1886年),陇西城陷于兵灾时该建筑被毁。其后,李氏族人为了祭祀祖先,屡屡建筑宫、祠,均毁于兵燹。今仅存牌楼(俗称头天门)和大小殿宇楼阁ll座。1993年9月,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甘肃省陇西堂筹建委员会多方筹资,对李家龙宫头天门和西主殿进行了恢复原貌的维修。
  (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资料室整理)

知识出处

话说陇西堂

《话说陇西堂》

出版者:金城出版社

出版地:2017.12

本书以探究陇西李氏文化为中心,汇集了数十位专家、学者关于李氏文化源流、沿袭脉络、发展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学术界研究李氏文化的资料内容,对于保存李氏文化资料、深入研究陇西李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研会
责任者
李崇
相关人物
李暠
相关人物
李渊
相关人物
孙颛顼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