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皇帝李世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话说陇西堂》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832
颗粒名称: 二、皇帝李世民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201-203
摘要: 玄武门之变后的第三天,即六月六日,世民被立为太子。八月,李渊传位于太子世民,自己只好去当太上皇。
关键词: 李世民 文化研究 家族

内容

玄武门之变后的第三天,即六月六日,世民被立为太子。八月,李渊传位于太子世民,自己只好去当太上皇。
  李世民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时年29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太宗从正式立为太子即帝位这段时间,主要是在致力于建立一个忠实于他的、有政治见解的决策班子。因此,他即位前便通过李渊任命了新的决策班子,从而形成唐太宗统治集团的核心。这个决策班子和统治核心是:秦叔宝为左武卫大将军,程知节为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右武侯大将军,高士廉为侍中,房玄龄为中书令,萧瑀为左仆射,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杜如晦为兵部尚书,宇文化及为中书令,封德彝为左仆射,杜淹为御史大夫,颜师古、刘林甫为中书侍郎,侯君集为左卫将军,段志玄为骁卫将军,薛万彻为右领将军,张公瑾为右武侯将军,长孙安业为右监门将军,李客师为领左右军将军。这些任命都在一个月当中宣布,可见唐太宗对于建立一个新的决策班子和统治核心的重视和迫切。
  唐太宗在政治方面实行了许多改革,主要是革新宰相制度,精简机构和裁减冗官,严肃地方吏治等。
  唐太宗革新宰相制度,一是在“三省”长官之外,建立以他官代行宰相职权的制度;二是充分发挥宰相班子的作用。“三省”长官是:尚书省的左、右仆射,中书省的中书令,门下省的侍中。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品位都很高。唐太宗为了提拔一些品位不及宰相但却很有才干和政治远见的官员参与朝廷的最高决策,其名目有“参议朝政”“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知政事”等等。为了充分发挥宰相班子的作用,唐太宗强调说,中书省制订的诏勅,由门下省进行审议,这本是为了防止过失和错误:应当知道,“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这是“亡国之政”,尤其要注意防止。要求宰相们既通力合作,又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隋朝时,朝廷官员有二千五百多人。唐高祖李渊时,在机构和官员设置上,“多因隋制,虽小有变革,而大较不异”。唐太宗即位后,看到这样一支庞大的朝廷官员队伍,办事效能并不高,因而感慨地说:任用官员,主要看他是不是贤才,“若得其善者,虽步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何)为?”他指示房玄龄等人务必要精简机构,做到“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在”。根据唐太宗的指示,房玄龄等人大刀阔斧地进行机构调整,最后确定朝廷官员编制为640人。这项改革不仅提高了朝廷官员的办事效能,而且也节省了国家用于官员俸禄方面的大量开支。
  为了严肃地方吏治,唐太宗还按照地理形势把全国划成十个“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道。
  唐太宗从朝廷要员中委任观风俗使,分行四方,“观风俗之得失,察政刑之苛弊”,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以决定对他们的赏罚和升降。同时,唐太宗还亲自负责选派各州刺史的工作。所有这些,对革新地方吏治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知识出处

话说陇西堂

《话说陇西堂》

出版者:金城出版社

出版地:2017.12

本书以探究陇西李氏文化为中心,汇集了数十位专家、学者关于李氏文化源流、沿袭脉络、发展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学术界研究李氏文化的资料内容,对于保存李氏文化资料、深入研究陇西李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渊
相关人物
高士廉
相关人物
房玄龄
相关人物
萧瑀
相关人物
无忌
相关人物
杜如晦
相关人物
颜师古
相关人物
刘林甫
相关人物
侯君集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