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话说陇西堂》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819
颗粒名称: 玄武门之变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191-193
摘要: 李渊统一了全国,唐政权基本稳定下来后,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开始尖锐起来。李渊的窦皇后生有4个儿子,除三子元霸早死外,长子李建成经常在李渊的身边协助他处理军国大事,次子李世民经常率军出征,他们两人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都立了大功。
关键词: 陇西堂 文化研究 家族

内容

李渊统一了全国,唐政权基本稳定下来后,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开始尖锐起来。李渊的窦皇后生有4个儿子,除三子元霸早死外,长子李建成经常在李渊的身边协助他处理军国大事,次子李世民经常率军出征,他们两人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都立了大功。李建成在处理一些事情时比较谨慎,不像李世民那样勇于进攻,所以政治主张比较接近李渊;而李世民的见解则常与李渊相左。根据嫡长子继承的封建制度,李渊倾向于把皇位传给李建成,这样在他们之间就爆发了一场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他们的四弟李元吉,在这场斗争中一直是支持李建成的,因此李世民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地位。
  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斗争,为了扩充自己的力量,都各自结成了死党,用各种明争暗斗的方式,来打击对方。在大臣中,李建成争取到裴寂、封德彝的支持,而肖瑀和陈叔达却倾向于李世民。裴寂最为李渊所宠信,所以李建成在大臣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在皇宫中,李建成利用自己长期居留首都的条件,在李渊的妃嫔中的扩大影响,让自己的妻子长孙氏经常进宫,拉拢和收买李渊的妃嫔。他们都在京城蓄养着精锐的王府兵和僚属,作为自己身边的骨干力量。在地方上,他们也各自拉拢和树立一批势力,以作为外应。特别是双方都收买对方的部下为爪牙,以便打入内部,分化瓦解对方的死党。李建成曾以重金收买李世民的部下尉迟敬德和段志玄等人,但没有成功;而李世民收买李建成的部下常何与王晊却成功了。
  李渊对他们两人之间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看起来是采取调和姑息的态度。他立李建成为太子,但当李建成扩充私人武装,勾结庆州都督杨文干,准备用武力除掉李世民时,他又对李建成不满,甚至想把他废为蜀王。后来,李建成又想在酒中下毒,借邀请李世民饮酒的机会,把他毒死,但李世民幸免毒手。李渊看到这种情况,就想把李世民调开首都,让他驻守洛阳,以减少他们之间面对面的冲突。洛阳是李世民的老巢,在那里有他强大的势力,让李世民去洛阳,在李建成看起来是放虎归山,所以极力加以反对。这样做的后果,必然会导致公开的内战,所以后来李渊也认为不妥,而收回了自己的打算。
  李建成因为毒杀李世民的阴谋未成,感到如不尽快下手收拾掉李世民,自己就会更被动。但现在李世民已有充分的防备,用阴谋毒害的手段已难于达到目的。因此,他就想捏造罪名,用李渊之手除掉李世民。
  李元吉对李渊说:“李世民平定东都洛阳后,在那里发展自己的势力,不马上赶回首都报告;他还发放钱粮给贫苦百姓,想收买人心;又私赐准安王土地,以培植私人势力。这些都是想夺李渊的权,还不能以造反的罪把他杀掉?”李渊犹豫不决,正好这时突厥军队扰边,李建成就推荐李元吉作统帅,把李世民的精兵和骁将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秦叔宝等人都拨给李元吉指挥,孤立李世民后,就很容易杀他了。李建成的这一密谋,被他的部下王晊密告给李世民,他听了十分惊恐,知道已经到了马上动手的时候了。李世民与长孙无忌等商量后,决定先发制人,发动宫廷政变,消灭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世民首先向李渊密告了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搞阴谋诡计的事。李渊决定第二天让他们三个兄弟当面对质。李渊的宫人张婕妤探听到这一消息,马上派人通知了李建成。李建成找李元吉商量对策,李元吉主张集结部下,借病不去,以观动静,但李建成认为李渊会支持自己,所以主张还是去。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这一天是李建成的心腹常何值班守卫玄武门,李建成认为这对自己有利,所以一早就和李元吉入宫朝见李渊。他不知道常何早已被李世民收买,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9人,早已伏兵玄武门。当他们行至玄武门不远的临湖殿,发现守门的士兵全是李世民的部下,情知有变,正想拨马返回时,李世民一箭将李建成射死,李元吉也被尉迟敬德所杀。双方的部下在玄武门一带展开了激战。
  这时李渊还对玄武门发生的事一无所知,正和一些亲信大臣在湖内划船取乐。

知识出处

话说陇西堂

《话说陇西堂》

出版者:金城出版社

出版地:2017.12

本书以探究陇西李氏文化为中心,汇集了数十位专家、学者关于李氏文化源流、沿袭脉络、发展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学术界研究李氏文化的资料内容,对于保存李氏文化资料、深入研究陇西李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元吉
相关人物
李建成
相关人物
肖瑀
相关人物
陈叔达
相关人物
裴寂
相关人物
封德彝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