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突厥的态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话说陇西堂》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818
颗粒名称: 对突厥的态度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189-191
摘要: 隋末唐初,由于中原的战乱,雄踞漠北的突厥又强大起来。一些地方割据势力如薛举、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高开道等人,都勾结突厥的力量,接受突厥可汗的封号。李渊在太原起兵时,为了稳定后方,也不得不给突厥始毕可汗写信,愿意与他和亲友好,如果得到突厥的支持,甚至还愿意将掠得的财物、子女送给突厥。
关键词: 陇西堂 文化研究 家族

内容

隋末唐初,由于中原的战乱,雄踞漠北的突厥又强大起来。一些地方割据势力如薛举、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高开道等人,都勾结突厥的力量,接受突厥可汗的封号。李渊在太原起兵时,为了稳定后方,也不得不给突厥始毕可汗写信,愿意与他和亲友好,如果得到突厥的支持,甚至还愿意将掠得的财物、子女送给突厥。太原起兵的时候,又派刘文静去突厥,以离间突厥和刘武周的关系,防止他们联合起来对付自己。他虽然也希望突厥能派兵支持他的起兵,但又怕突厥的军队危害百姓,影响他在群众中的形象,所以只希望突厥能派几百人来,作些象征性的支援。这说明李渊在起兵时,对待突厥问题上心情是很矛盾的。
  突厥并不希望支援哪一个力量,能在中原建立一个强大的政权,而是希望在混乱割据的情况下,利用他们的矛盾以实现其掠夺财富的目的。
  所以突厥对李渊的起兵并不反对,康鞘利曾带领突厥兵500人、马2000匹,随刘文静来表示对李渊的支持。另外,他们又支持刘武周进攻太原,威胁李渊的老巢,后来虽然被李世民率军击退,但一直成为李渊稳定后方的一大威胁。
  李渊当了皇帝以后,对突厥一直采取退让迁就的政策,避免双方的矛盾激化。突厥的使者来长安,总是受到隆重的招待,走时又都送以重礼。但突厥对唐,却是时和时战,摇摆不定。他时而请求与唐和亲,时而又派兵进攻唐的边境,反复无常,多方索求财物,李渊这时因为财力和人力都集中在国内的统一战争上,抽不出力量来对付突厥的欺辱,所以只能对之且战且和,尽量争取和好,不得已时也在军事上予以反击,然后在取得一些小胜利后再争取和谈。如武德六年(623年)十月,突厥的颉利可汗曾率军进攻马邑(今山西朔县),并遣使向唐求婚,李渊答以解马邑之围后,方可议婚。后来颉利可汗为了和亲,把已经占据的马邑又交还给唐朝。
  由于突厥骑兵不断地骚扰边界,侵扰关中,有时甚至到了长安附近,有人为了躲避突厥的骚扰,提出放弃长安,迁都樊、郑一带的主张。这时李渊也苦于无防御突厥骚扰的良策,而倾向于这种迁都的打算。李世民坚决反对这种退却逃跑的办法,他认为:少数族骚扰边界,历代都有这种情况,并不是唐朝才遇到的新问题。如果因为他们侵扰边界,就迁都来躲避,必然给后世留下笑柄。他主动提出承担反击突厥的任务,表示数年之后,如果不能击败突厥,到时再迁都也未晚。有人讥笑他像汉代的樊哙一样.“想以10万人的军队横行于匈奴中”,太不自量力了。李世民反驳说:“时代不伺了,小小的樊哙算得了什么!不用10年的工夫,我就可以解决突厥问题,到时候看事实吧!”由于李世民的坚决态度,说服了李渊等人要迁都躲避突厥的打算。接着他又在邠州(今陕西彬县),利用反间计激化了突厥内部统治阶级的矛盾,迫使突厥撤兵,从而解除了突厥对长安的威胁。
  从唐初李渊在对待突厥的总的态度上看,一直是采取和平与防御的办法,这是与当时的整个国内形势相一致的。在李世民当了皇帝的时候,由于国力已经强盛,到贞观四年(630年),也就是李世民下决心要征服漠北不到6年的时间,唐朝就击败了东突厥,平定了漠北。

知识出处

话说陇西堂

《话说陇西堂》

出版者:金城出版社

出版地:2017.12

本书以探究陇西李氏文化为中心,汇集了数十位专家、学者关于李氏文化源流、沿袭脉络、发展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学术界研究李氏文化的资料内容,对于保存李氏文化资料、深入研究陇西李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如薛举
相关人物
王世充
相关人物
刘武周
相关人物
梁师都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