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苗种遍播宝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话说陇西堂》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806
颗粒名称: 李氏苗种遍播宝岛
分类号: K820.9
页数: 2
页码: 177-178
摘要: 立足于台湾的李氏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明永历十六年到三十七年(1662—1683)郑成功父子治台时期,便有为数众多的李姓先民陆续由闽粤过海到了台湾。他们把“陇西李氏”的苗种,播种在美丽而富饶的宝岛上。在郑氏反清复明的行列中,李姓人士有文有武,建功立业者颇不乏人,以后成为日益昌盛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 陇西堂 文化研究 家族

内容

立足于台湾的李氏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明永历十六年到三十七年(1662—1683)郑成功父子治台时期,便有为数众多的李姓先民陆续由闽粤过海到了台湾。他们把“陇西李氏”的苗种,播种在美丽而富饶的宝岛上。在郑氏反清复明的行列中,李姓人士有文有武,建功立业者颇不乏人,以后成为日益昌盛的因素之一。明郑时期,在台李氏,据《台南市志》的《人物志》中载: 李胤,官拜延平郡王府的兵都事,于永历十五年(1661)四月渡台,在该志中列有专传; 李景,担任思明知州,是于永历十八年(1664)二月来台,附传于该志的冯锡范传; 李茂,也是冯锡范属下的要将,官拜右先锋镇,是永历三十五年(1681)设防淡水鸡陇山的北路副总督; 李锡,是守卫澎湖的右先锋镇领兵副总兵; 李昂,是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元老之一,后来官至右卫镇。据说,他其后便在打狗(今高雄市)附近定居落籍; 李思忠,是1662年10月跟世子郑经来台嗣袭的,在当时郑氏袭位之争中,立有大功。
  关于明郑时期李姓先民在台湾的活动情形,除《台南市志》外,还有许多散见《台湾通史》《台湾府志》等史志。
  在台湾南投县建的“李氏大宗祠”是在清雍正、乾隆年间。大陆来这里开垦的移民中有四十多位李姓先民,他们并不是从一个家族出来的,而是分别来自大陆的不同地方。他们辛勤劳动,都在这块土地上扎了根。
  为了叙亲谊,为了饮水思源,慎终追远,合力在他们的新天地里兴建起一座敬拜祖先的祠堂,作为“人在异乡,心在老家”的精神象征。四十多位虽然都姓李,但来自不同的地方与家庭。祠堂里该奉哪一位为祖先?经过讨论,本着重视根源的传统观念,大家一致同意供奉老子李耳为始祖,其下再分别奉祀各自的祖先。
  台湾的李姓,是一个亲谊浓重的家庭,在各个地方都有或大或小的宗亲组织,注册的有26所,像台北的世界李氏宗亲总会开始筹备于20世纪60年代。其间曾于1971年10月29日—30日在台北市李氏宗祠举行世界宗亲恳亲大会,有22个国家、地区,77个宗亲团体的六百多位宗亲代表出席了会议,可谓盛况空前。嗣于1973年3月15日正式成立。
  该会组织章程第二条:“本会以敦亲睦族、团结互助,进而复兴中华文化为宗旨。”该会是一个组织庞大、活动频仍的出色民间团体,会员包括我国台湾地区李氏在内的世界各国李氏组织为团体会员。

知识出处

话说陇西堂

《话说陇西堂》

出版者:金城出版社

出版地:2017.12

本书以探究陇西李氏文化为中心,汇集了数十位专家、学者关于李氏文化源流、沿袭脉络、发展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学术界研究李氏文化的资料内容,对于保存李氏文化资料、深入研究陇西李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