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李氏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话说陇西堂》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769
颗粒名称: 台湾李氏概况
分类号: K820.9
页数: 9
页码: 157-165
摘要: 台湾李氏概况包含绪言及台湾李姓的分布、台湾李氏来自大陆,根在“陇西”、台湾的李姓组织及活动情况、近年来台湾李氏宗亲来大陆的寻根敦睦活动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陇西堂 文化研究 家族

内容

绪言及台湾李姓的分布我国历史悠久,地广人众,姓氏起源多端,其间分化更改,极为繁杂。春秋时代,我国姓只有数十,汉史《急就篇》列有130姓,唐高宗时的《氏族志》有293姓,现今流传的宋本《百家姓》有438姓,清本《百家姓》有1006姓,《中国名人大辞典》附录姓氏考略,举出4189姓,当今有人统计为5300姓,更有考据为9177姓,研究其来龙去脉,浩如烟海,实在不易。
  台湾的姓氏情况,最早有记载的在1930年,日本人富田芳郎的抽查,得193姓。日本投降之后,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在1953年到1954年间,对全省12县5市做调查,共得737姓。到1968年,台湾大学联合人口学者多人合撰《台湾人口之姓氏分布》一书,经调查共得1027姓,其中单姓1013姓,复姓14姓。1978年,台湾当局为出版《台湾区姓氏堂号考》一书,以台湾省1978年6月30日的全部户籍卡为准,当时台湾人口为16951904人,得姓1694姓,其中单姓1611姓,复姓75姓,三字姓4姓,四字姓的4姓。这是台湾地区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全部户籍资料为准进行的全面调查统计,可能有个别遗误,但精确性和可信性甚强。据这次调查看,罕见之稀姓甚多,但所占人口比率极低,然而常见姓不多,却占人口比例极高,就前十大姓而言,分别所占比例为:陈10.9%、林8.2%、黄6.1%、张5.4%、李5.2%、王4.2%、吴3.9%、刘3.2%、蔡2.9%、杨2.6%。前10姓共占台湾当时人口的52.5%。其中李姓在台湾21个县市的前10大姓氏中所处的位次是:在台北、宜兰、新竹、台东四县处第3位;在云林、高雄、屏东县和基隆、高雄、台北市6个县市处第4位;在南投、嘉义、花莲、台南四县处第5位;在苗栗县处第6位;在台中县和台南市处第7位;在新竹县和台中市处第8位:在彰化县处第9位。综合统计,李姓当时共有875597人,是台湾地区第5大姓,至今亦是。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杜若甫、助研袁义达对百家姓人数排列提出了准确的结论。他们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1982年全国人口千分之零点五随机抽样资料以及1970年台湾出版的《台湾地区人口姓氏分布》一书进行统计,再经过计算机处理获得: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约占汉族人口的7.9%,其次为王姓和张姓,分别约占7.4%和7.1%。他们的研究发现,占汉族人口1%以上的大姓共有19个,除李、王、张三大姓外,还有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这19个大姓加起来约占汉族人口的55.6%。
  台湾李氏来自大陆,根在“陇西” 现今台湾的李姓人氏,大都皆称源自“陇西”,自唐代起南下至闽粤,从明朝末年,又由闽粤播迁而至台湾。史料中记载主要是明清两代,大量的李氏人士,主要从福建的泉州、彰州、汀州、永春州等府和广东的嘉应州、潮州、惠州等辖地,陆续到台湾屯垦建业的。也还有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之后,由大陆各省直接到台湾的。
  据现有文字可考,最早到台湾的李姓人士是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李旦(又名李旭、李习,化名颜思齐)和李魁奇与郑芝龙结盟,拥兵占据台湾,定居在诸罗(今嘉义)一带,福建沿海一带居民依附近千家。公元1628年,郑芝龙集团受明朝招抚。时值福建大旱,郑向福建巡抚熊文灿建议移民台湾。熊采纳他的意见,“乃招饥民数万,人给银3两,3人给牛l头,用海舶载至台湾,令其芟舍开垦荒土”(黄宗羲:《赐姓始末》)。到郑芝龙、郑成功父子治台的明郑时期,已经有不计其数的大陆先民移居台湾,在明末永历十六年到永历三十七年(1662—1683),郑氏领导的反清复明军事对峙中,李姓人士可说是允文允武,人才济济,成为一大姓氏了。
  台湾及闽、粤的李姓,根据他们各地的《李氏族谱》记载,大多传自李元祥。李元祥是唐高祖李渊的廿子,封为闽越江王,其子孙自然与江南地区结缘。生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的李火德,是自宁化迁至上杭定居,是台、闽地区众多李姓家族所供奉的闽、粤李姓大始祖。
  从李利贞的姓算起,李火德是第76世,他是宋靖康(1126年)时兵部侍郎李纲的曾孙。李纲在宋高宗时为相,其子李孟封临淮王,居徐州,生子李珠,珠生5子,三子火德。据台湾李氏宗亲总会编撰的《李氏受姓后系表》载:“75世珠公,际宋元兵乱,自陇西来汀州,娶吴氏,生5子,曰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又据明朝天顺八年(1464年)福建上杭的儒学教谕李远,曾为李火德撰写了一篇《始祖火德翁传》,对李火德的生平事迹有极为生动的记述,此文开头曰“火德翁姓李,其先汀之宁化人,值宋季元兵乱,与妻伍避居于福建省汀漳道上杭县胜运里之丰郎乡,因其山秀土肥,民俗淳美遂居焉”。其后子孙遍及闽、粤、台等地及东南亚各国。现台湾及闽、粤地的李姓宗祠中,绝大多数都供有李火德的牌位,以他为李氏入闽及粤的一世祖。现台湾保存的《仙景李姓七大房世序》指出:“开始由火德公、历代祖传登号陇西……随后子孙移居来台湾……” 台湾李氏的千枝万叶同归一源,在台湾还有一例:南投县草屯镇有一座建筑高耸、金碧辉煌的李氏大宗祠。清雍正、乾隆年间,有四十多位李姓先民由大陆到此拓垦,尽管他们在大陆时的祖籍和出身家庭不一,但经过长期的辛勤耕耘,他们建立了友谊,在此扎下了根。为了叙亲联谊、饮水思源,这四十多位李姓先民决定合力在此兴建一座敬拜祖先的祠堂,作为“人在异乡、心在老家”的精神象征。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决定供奉周代的老子李耳为始祖,然后再祭祀各自的先祖。一直到今天,老子的精美雕像依然被供奉在南投李氏大宗祠里,接受着成千上万李姓子孙的膜拜。还有在台北市南京东路的“台湾李氏大宗祠”,是全台最大的中心宗祠,这是一座雄伟辉煌的新型宫殿式6层大厦,在其4层上镶有“李氏宗祠”4个大字,其两端更镶有一层同高的两个巨宇“陇西”,十分光彩醒目。
  “天下李氏出陇西”,台湾也不例外,据多方考证,台湾的李姓宗亲组织及宗祠,其堂号皆为“陇西”(郡号),其根在陇西是不言而喻的了。
  台湾的李姓组织及活动情况目前,台湾全省及金马地区,有李氏宗亲会、宗祠等社会团体共27个,它们是:台湾“世界李氏宗亲总会”“财团法人台湾李氏宗祠”“李氏文献会”“台北市李氏宗亲会”“台北市万华区李氏亲睦会”“台北市大同区李氏亲睦会”“台北县泸洲乡保安宫李氏宗庙”“漳化县李姓宗祠”“花莲县李姓宗亲会”“大溪镇李姓宗亲会”“宜兰县李姓宗亲会”“南投县李姓宗亲会”“基隆市李姓宗亲会”“南投县太清宫李氏宗祠董事会”“桃园市李姓宗亲会陇西堂宗祠”“嘉义市李姓宗亲会”“桃园市李姓宗亲会”“桃园县八德乡李氏宗亲会”“新竹市李氏宗亲会”“新竹县李氏宗亲会”“云林县李氏宗祠”“台南市李氏宗亲会”“高雄市李氏宗亲会”“高雄县李姓宗亲会”“金门县李氏宗亲会”。其中“世界李氏宗亲总会”和“财团法人台湾李氏宗祠”在全台湾最具代表性,影响也较大,特作介绍。
  (一)台湾“世界李氏宗亲总会”该会是1971年10月30日在台北市的李氏宗祠召开“全球李氏宗亲代表大会”时酝酿成立的,当时聚会的一些李姓人士决定成立“世界李氏宗亲联合总会”,通过了章程,选出了理监事,并正式向台湾“内政部”呈报登记。到1973年4月台湾“内政部”才准予立案成立,颁发了证书及图记,将该会名称中删去“联合”二字,定为现称。因此正式成立日期为1973年3月15日。该会的组织章程表明:“以敦亲睦族,团结互助,进而复兴中华文化为宗旨。”会员分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两种,凡世界各地年满20岁李氏宗亲个人和团体均得申为会员。该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理事会代行其职权;监事会为监察机构。该总会设理事35人,监事11人,由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任期均为3年,可连选连任。会员大会每年举行一次,理监事会半年举行一次。该会理事会下设总务组、财务组、联络组、文献组、侨务组等办事机构。会址设在台北市南京东路三段309号,与台湾的李氏大宗祠同址。
  台湾“世界李氏宗亲总会”在1971年酝酿成立时的发起人有李嗣璁、李石曾、李品仙、李宗黄、李建兴、李朴生、李英、李峻峰(旅菲律宾)、李鸿儒、李雅仙、李继渊、李儒聪、李普同、李丙心、李开忠、李法、李士贤、李宝淦、李侠志(旅美国)、李文琪(香港)、李进发(旅日本)等。该会自1973年3月15日召开成立大会即第一次会员大会,至今已召开了八届会员大会,历时二十余年。历任理事长如下:第一届1973年,理事长李宗黄(任期一年后由李雅仙代理);第二届至第三届1974—1980年,理事长是李雅仙;第四至第五届1980—1986年,理事长是李儒聪;第六届1986—1989年,理事长是李瑞河;第七届1989—1992年,理事长是李伸一;第八届1992年至今,理事长是李瑞标。
  台湾“世界李氏宗亲总会”的永久名誉理事长,现任理事长李瑞标,台湾基隆市人,早年毕业于日本近畿大学政经系,获日本政经博士学位及美国伍德贝利大学荣誉人文博士,是台湾《民众日报》的创办人,曾连任多届基隆市新闻记者公会理事长及台湾省报业协会理事长,现任台湾《民众日报》发行人、董事长,欣德天然公司常务董事、总经理,再为慈善基金会董事长,民众投资公司董事长,民众新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民众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李瑞标有2子4女,长子李哲郎,现任《民众日报》社社长,南镇天然气公司常务董事、总经理,南华管理学院董事长。
  台湾“世界李氏宗亲总会”的会刊是《世界李氏》杂志,创刊于1987年1月10日。开始以月刊增送方式试办一年,发行了12期,后因经费和稿源缺乏,改为双月刊,到1990年又出于同样原因,自第5卷起改为季刊至今。值得一提的是,该刊物现任主编是我省甘谷县去台人士李玉成先生之女李芸玫女士。
  (二)台湾李氏宗祠该宗祠为台湾最大的李氏宗祠。早在1920年,台湾北部李氏宗亲发起第一次宗亲总会时,由当时的宗亲会会长李种玉、副会长李声元发起,在台北市蓬莱阁成立李氏家庙筹备委员会,并推选李丰年、李松圳等50人组成执行委员会开始募捐,由于当时为日本统治及各方面原因使此举落空。到1960年11月,菲律宾李氏宗亲总会召开成立25周年纪念会,应该会会长李峻峰之邀,台湾组成以李团居为团长、李神义为副团长一行10人的代表团赴菲律宾致贺。有感海外李氏宗亲组织活动有声有色,尤其是菲律宾李氏宗亲会的“陇西堂”大厦,建筑雄伟,组织健全,声誉甚隆,使台湾本姓感动不已,再萌在台湾建李氏大宗祠之念。于是在1961年,菲律宾陇西李氏宗亲会会长李峻峰又率团到我国台湾地区,带头捐新台币15万元为倡导,遂成立了台湾李氏宗祠兴建委员会。在李宗黄、李鸿文、李鸿儒等人的推动下,由李英为董事长、李腾岳为监事长、李水连为总干事,完成财团法人登记,正式成立了“财团法人台海李氏宗祠”。并在1963年10月28日,购得台湾台北南京东路土地173坪(572平方米)。1964年5月24日破土开工,1967年10月完工,11月27日邀请了美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和我国香港等地的李氏宗亲代表共同举行了落成典礼,同时决定每年在农历的2月15日(老子圣诞)和10月26日(该祠落成纪念日),定期举行春秋二季祭祖大典。
  台湾李氏宗祠为一新型宫殿式六层大厦,楼顶重檐斗拱,屋脊有螭吻朝凤等雕饰,甚为壮观,四五层楼的正面外墙上镶有“陇西”两个大字,总建设面积为2300平方米。六楼为李氏祠堂,称之为玄元殿,殿内供奉太上老君——老子李耳,左右其他配祝全为李氏祖先,即李白、李靖、李铁拐、哪吒、李琼(吕洞宾)、济公李修缘、李世民,颇具道教色彩。五楼是放置台湾李氏各列祖列宗牌位和进行祭典的场所。二至四楼是办公和接待的地方,一楼是大礼堂。
  台湾李氏宗祠的组织机构,设会员大会、董事会(由董事长、副董事长、荣誉董事长、常务董事长和董事共35人组成)、监事会(包括监事长、副监事长、常务监事、监事共12人组成)。董事会下设奖金基金、财务、祭祀、公共关系、发展、管理、文化发展、老人福利等7个委员会。主要活动是每年度拟定工作计划,组织敦亲睦族活动,举办每年的春秋二祭仪式和组织玄元殿所供奉先祖依各诞辰日的供品和膜拜活动。
  该组织已历任八届理监事,现任董事长李成发。
  每年的春秋二祭大典,其祭典的程序与祭孔子的太牢之礼颇为相似,都是依循古礼而设。该宗祠成立之初的祭典活动,大致是沿用祭祀延平郡王(郑成功)的仪式,与台湾各地的祭祖程序都大同小异。后来感到此程序不适用来祭祀太上道祖和李氏历代列祖列宗,应使用祭孔的如释奠典般大规模使用太牢之礼与程序为妥,但又受到该祠殿堂场地的限制,于是在1990年理监事会提议,由李振坤组成小组,经过半年时间,在台湾走访民俗专家、孔庙管理委员会、台湾礼乐协会和各地使用三献礼的单位,并参照有关文献,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可行的祭典程式和内容,不但用于该祠的春秋二祭,也可供台湾各地李氏祭祀参照,同时还成立了三献礼执事礼生团。经过审查通过后确定之程序共有38项,十分繁琐,同时对祭典的出席人员,进出的次序、步伐、站置位序,使用的器乐、人员的穿戴、称呼、祭文的写法、读法等都有十分详细严格的规定,此文不再冗述。
  台湾“世界李氏宗亲总会”和“财团法人李氏宗亲祠堂”,皆有自己的会歌,抄录如下:“世界李氏宗亲总会”会歌(李鸿儒词): 我李根深世泽长,陇西赵郡各辉煌;经传道德垂千古,身世犹龙仰八荒。大唐宏规崇四海,中华文化渡重洋;何当寰宇宗亲套,戮力家帮致富强。
  《李氏家歌》(李宗黄词): 国之本兮,积家而成。份子强健兮,本固帮宁。合父母昆季兮,陶冶身心性情。敏天伦之乐兮,相勖修齐治平。光陇西之世胄兮,图民族之繁荣。
  近年来台湾李氏宗亲来大陆的寻根敦睦活动 1990年底,香港地区海外李氏宗亲总会举行第四届恳亲大会,此后新加坡潮州陇西工会也举行成立百周年年庆,都向台湾发出邀请。经过很久的筹备,台湾李氏宗祠和台湾李氏宗亲总会组成46人的访问团前往,团长是台湾“世界李氏宗亲总会”当时的理事长李伸一。在香港参加了10月25日由香港陇西李氏宗亲总会主办的海外李氏宗亲总会第四届恳亲大会之后,该团又分为两团,一团19人,由李忠宗带领去新加坡。另一团为“大陆寻根敦睦团”,一行24人,由李伸一为团长、李存敬为副团长、李普同为秘书长,于10月26日抵达广州。这是台湾李氏第一次有组织地回大陆访问,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该团先后到福建的厦门、漳州、南靖、龙岩、永定访问祭祖。29日起北上,先后参观了杭州西湖、北京故宫、天安门、八达岭长城。11月3日到达兰州。当时笔者接待他们时,团长李伸一表示:到兰州的主要目的是想在“陇西”寻“根”,并预备在“陇西”找寻一个适当地点筹建一个世界性的“陇西堂李氏大宗祠”,以便世界各地包括台湾和大陆各地李氏宗亲到李氏发源地的“陇西堂”来拜祖,以此来凝聚1亿多李氏宗亲为中华民族、社会贡献一份力量,造福人类及后代子孙。台湾敦睦团的这一倡议,得到了我省有关部门的重视,进而成为甘肃省政府批准在陇西县筹建“陇西堂”的原因之一。当时在兰州,台湾李氏宗亲总会便与我省有关部门,商定了双方的联络人员,并赠送了台湾李氏宗亲总会的研究刊物和会旗等,我们亦设宴招待。该团还游览了白塔山、五泉山、省博物馆,坐船游黄河等,这一切都给台胞留下了极为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1992年10月,台湾“世界李氏宗亲总会”在台北李氏宗祠召开第七届会员大会,同时纪念该会成立二十周年。当时的理事长李伸一在做会务报告时讲到该会今后的工作指出:“李氏源于陇西,为溯源归宗,让全球各地李氏,有齐一祭祀之所,实有在陇西择地建宗祠之必要,应推动在陇西筹建世界李氏宗祠。”会上还将甘肃筹建“陇西堂”和成立李氏文化研究会事,列为提案交大会审查,意见是:“导根探源,敦亲睦族,助益颇多,移下届理事会办理。”并决议成立5人小组,派员来陇西做实地了解。其时,我省“陇西堂”筹建会已成立,整个修复“陇西堂”的总体规划已在紧锣密鼓地设计和实践之中,而陇西县城南仁寿山的“陇西堂”大殿的匾额也高高地挂了起来。
  特别要说的是,我省一些去台李姓人士和台湾的一些李姓同胞,得知我修建“陇西堂”的消息,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或为之传递讯息、提供建议,或为我收集寄赠台湾李氏资料,交流研究情况,或慷慨解囊、捐赠钱物……爱国爱乡之情,感人肺腑。类此袍泽义举,不便一一陈述,但其作为,有助于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和统一,有功于子孙后代,是值得家乡父老铭怀的。

知识出处

话说陇西堂

《话说陇西堂》

出版者:金城出版社

出版地:2017.12

本书以探究陇西李氏文化为中心,汇集了数十位专家、学者关于李氏文化源流、沿袭脉络、发展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学术界研究李氏文化的资料内容,对于保存李氏文化资料、深入研究陇西李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温璞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