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李氏入闽的几支主要宗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话说陇西堂》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748
颗粒名称: 陇西李氏入闽的几支主要宗系
分类号: K820.9
页数: 8
页码: 137-144
摘要: 根据史书、方志和谱牒的有关记述考证,北方李氏有较多人数南迁入闽,却是始于唐朝。入闽李氏的较大脉派宗系有以下一些,他们的堂号都是“陇西堂”。
关键词: 陇西堂 文化研究 家族

内容

根据史书、方志和谱牒的有关记述考证,北方李氏有较多人数南迁入闽,却是始于唐朝。入闽李氏的较大脉派宗系有以下一些,他们的堂号都是“陇西堂”。
   (一)永安开基祖唐江王李元祥宗系 根据福建省永安市《大潮李氏族谱》记载,唐高祖李渊第20子李元祥于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皇封“闽越江王”时年10岁。在他35岁(高宗龙朔二年,即662年)时,到今福建省永安市大湖镇开基创业,子孙繁衍茂盛,遍布全省各地。
   建在大湖镇坑源村的“江王祠”,迄今还保存完整。祠堂大门顶挂“江王祠”匾额,大门对联书“祀开唐帝念一子,派衍闽邦亿万家”。厅堂楹联主要有: 其一陇西成纪圣地祖,留守鲁晋太原府, 大唐长安京师郎,分封闽粤桂林城。
   其二堂朝燕水流绪唐天,蒸尝一念酬祖德, 祠立湖山支蕃闽地,春秋两祀报宗功。
   其三仰高祖唐公义师平隋乱,开国创基功德满天下, 羡青莲居士醉草吓蛮书,锦心绣口文章贯域中。
   江王祠已批准定名为“江王祠纪念馆”,列入省级文物古迹保护单位。
   根据福建省永春县达埔镇犹峰村《官林李氏七修族谱》记载,江王李元祥封于闽越后,其后裔部分衍迁南安县、尤溪县或沙县。到元末沙县李氏有一支派迁徙永春县,而卜居永春县官林村的时间,已迟至明太祖洪武初年,开基祖名李祖友。官林李氏子孙迁居台湾的甚多,至民国17年(1928年)第7次修谱时已达两百多人。
  (二)漳州开基祖唐将领李伯瑶宗系 根据《漳州府志》、河南《光州志》和《固始县志》记载,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泉、潮间“蛮獠”啸乱,朝廷以河南光州固始人陈政总管岭南军事,率领其子陈元光和府兵3600名、将校132员入闽,而偏稗将领之中,已见有李姓。后因作战失利,退守九龙山,朝廷又命陈政之兄陈敏、陈敷,率“五十八姓”兵民入闽增援。平蛮建州后,两批入闽将士及其眷属子民都就地定居落籍。《漳州府志》又载:“李伯瑶者,固始人,随陈元光开发漳州,平‘蛮獠’三十六寨,战功推为第一。”平蛮建州后,唐军将领李伯瑶所率入闽将士及其眷属子民都就地定居落籍,繁衍生息。其后裔散居今天福建省漳州、漳浦、龙海、诏安等市民,成为闽南一大李氏宗系。
  (三)南安开基祖唐江王李元祥曾孙李万康宗系 《唐书·高祖诸子传》载:“江安王……长子讳〓,为永嘉王,以罪诛;次子讳皎,为武阳王;余皆爵公。武后时多及诛。皎子丛[1],以幼流死岭表,葬南安[2],人号其冢为‘天孙坟’。”《唐书·宗室世系表》载,武阳王皎生子丛,丛生子万康,赠秘书监。万康生子4人:楚珪、晁嵩、晁唐、晁嶐。楚珪封陇西郡公、左领军卫大将军、太常卿,生子4人:尚昊、尚殷、尚芬、尚连。尚昊授洪州都督长史,尚殷封游击将军[3],尚芬授左骁卫翊府左郎将,尚连生子阐。晁嵩封奉天定难功臣、左武卫将军。晁唐任寿王傅,授浙江东道越、福等12州招讨海贼使,生子4人:尚仪、尚禄、尚锃、尚羲。尚仪授桂州长史,尚禄授羽林大将军、试鸿胪卿、陇西郡男,尚锃授试太仆卿,尚羲授右骁卫翊府中郎将。晁嶐授左骁卫翊府中郎将,生子5人:江澄、江清、尚长、尚容(授丹州长松府折冲都尉)、尚荣。
   根据福建省南安市仑仓镇《园美李氏族谱》、莆田市涵江区《白塘李氏宗谱》和仙游县凤山乡《汾阳李氏族谱》记载,武阳郡王李丛于武后当政除唐宗属时,约于垂拱乙酉岁(685年)流死岭表,所遗幼子李万康,流落南安县安定里,幸得县丞李融收养为子,遂成南安人。玄宗天宝十年,李万康得以敕准申述改正,复隶宗正寺。天宝十四年安史乱起,玄宗敕寻访宗室,诏天下勤王。万康子楚珪、晁嵩、晁唐、晁嶐率诸子宗属等五十多人,勤王从军于漳浦,以功授官职爵位。万康也以子孙靖难有功而显贵,赠秘书监,其后裔,终唐之世,代有簪缨。
   闽南漳泉各市县的李氏,有不少人供奉李君怀为始祖。李君怀为李元祥公36代裔孙,生5子分居五山,故又称“五山李”,葬南安大盈(今为朴山村)。因为农历十月初十日为君怀的诞辰,所以闽南李氏宗亲每年祭祖都选定于这一天。随“五山君怀公”灵像(正像已保存六百多年)出祭的黄龙旆上书:皇唐帝裔、五州节度使加封南靖王五山始祖君怀公。
   江王李元祥的第14代裔孙李伯玉于北宋初年由南安县迁徙莆田县白塘定居,成为“白塘李氏”始祖,其玄孙李富曾组建义军抗金,宋廷授予殿前制干官职。“制干李富祠”(列为市级文物古迹保护单位)和“梅峰祖祠”分别建于莆田市涵江区和城厢区,今尚保存完整,其主要楹联有:其一江王世胄, 制干名家。
  其二 忠孝溯源流,脉分塘外千泓水, 文章归道学,香悟峰头数点梅。
  (清)第十八代裔孙宰相李光地其三 忠扶宋室之倾,万古纲常昭日月, 道倡梅峰之刹,千年檀樾镇河山。
   宋著名史学家郑樵在其所撰《白塘李氏宗谱序》中,记述白塘李氏是唐江王李元祥的后裔。
   江王李元祥的第15代裔孙李圣于五代后汉乾祐戊申岁(948年)由南安县迁徙仙游县永福里汾阳,成为“仙游李氏”始祖。仙游县凤山乡前县村汾阳现尚存一座“李尚芬祠堂”(列为县级文物古迹保护单位)作为“汾阳李氏宗祠”。该祠堂始建于宋代,现保存明代完好风格,大门口有一对盈米余大石鼓,据福建省博物馆考证为南宋遗物,大门对联书:“江国安王裔,汾阳御史家。”祠堂厅内主要楹联有:其一唐室十六侯,苏国芳名未艾, 宋朝九及第,汾阳文藻犹香。
  (明)户部尚书郑纪其二 奉祯祀兮追前勋,唐室安王世裔, 序昭穆兮睦厥族,明朝桂史家声。
  (明)户部尚书郑纪其三 唐潢遗谱衍闽南,泉及仙居谁不曰源流远大, 天府策名霸朝右,忠由孝作且遥观事祀必芬。
  (清)康熙宰相李光地其四 派衍兴仙祖及父, 枝分凤台子而孙。[1] 《仙游县志》(清乾隆版)载,宋仁宗景祐丁丑岁,诏修录唐宗室,敕授汾阳李庭芝为泉州助教,赠迪功郎。
   福建省仙游县城东镇“西利李氏祠堂”的主要楹联有:其一 陇西琼苑扬唐德, 制干鸿图系道馨。
  其二 大宋名臣卫国抗金,忠孝两全垂祖绪, 皇唐帝裔研文习武,簪缨满室报宗恩。
  福建省仙游县盖尾镇“石马李氏宗祠”的主要楹联有: 裔出江王玉牒,大唐世胄, 脉承制干家声,有宋名臣。
  福建省仙游县榜头镇“山坪宗祠”的主要楹联有: 道德传神州,沙关腾紫气, 文章夸柱下,邺水绕彤云。
  福建省古田县杉洋“风林李氏宗祠”的主要楹联有:其一 帝王三百载, 道德五千言。
  其二 系承唐室金枝挺秀, 基肇凤林玉叶生辉。
  福建省闽侯县“珍山李氏宗祠”的主要楹联有:其一 义颂贞观年代, 世瞻元礼萧墙。
  其二 礼仪为宣圣先师,关上骑牛来紫气, 诗学冠唐朝杰俊,殿前走马仰青莲。
  福建省闽清县“李坂李氏宗祠”的主要楹联有:其一 望山陇西基肇闽峤,叶叶繁荣承祖德, 派源天府蕃传梅邑,枝枝茂盛仰宗功。
  其二 吾族自颛顼络绎上下五千年,演诸肇基开李板, 此地从塘石秀色蜿蜒三百里,凤林发迹衍梅溪。
   李万康的后裔散居今泉州、南安、莆田、仙游、惠安、安溪、同安、永春、德化、永泰、福州、福清、平潭、闽侯、闽清、古田等市县。宗支脉派,蕃衍旺盛,成为闽中一大宗系。后又迁徙广东、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地,在远洋海外的衍传分布也很广。
  (四)邵武开基祖唐哀帝李祝子李熙照及其后裔南方大始祖李火德宗系 根据福建省《上杭县志》、上杭县官田村李火德公祠《李氏史记》《永定县文史资料》、安溪县《湖头李氏族谱》、仙游县《东屏山李氏族谱》和《中华姓氏丛书·李姓》记载,唐哀帝幼子李熙照被堂叔李开来救出,并带回原籍福建省邵武县定居,其子孙就在闽北繁衍生息。李熙照下传7世至李纲(曾任宋宰相),再下传5世至李火德。
   李火德于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生于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19岁任宁化县教谕,21岁时,因宋元兵乱与其兄木德从宁化石壁迁徙至福建省上杭县胜运里(今官田村)。李火德生3子:三一郎、三二郎、三三郎,子孙繁衍极盛。上杭县官田村《李氏大宗祠》经重修后更加辉煌,其主要楹联有:其一 丞相将军府, 忠臣孝子门。
  其二 肇基趾于陇西,唐宋元明世推望族, 溯渊源于柱史,帝王将相代有伟人。
  其三 祖庙敞官田,美轮美奂百代人文看炳蔚, 宗功追丰郎,序昭序穆万年俎豆荐馨香。
  其四 历多年而建庙知祖泽犹新,式焕龙门规矩, 会数省以敦伦愿孝思不匮,光昭鹿洞楷模。
  福建省安溪县“湖头李氏宗祠”的主要楹联有: 亘古今派溯陇西,千秋屡盛,曾几多将相王侯迹留青史; 观中外枝荣宇内,百世长兴,数不尽英才志士功励后人。
   李火德的后裔,名人辈出。8世孙李崇诚,任明文渊阁大学士;17世孙李光地任清宰相,23世孙李嘉诚为海外华人首富;28世孙李光耀是新加坡前总理,现为内阁资政。李火德宗系遍布海内外,不仅今福建、广东、香港、台湾的李氏宗亲多是其裔孙,甚至远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东南亚及欧洲各国的李氏华侨,也有不少是其裔孙。李火德宗系是闽西南和南方陇西李氏一大宗系。
   关于黄巢、王审知入闽义军李氏将士宗系。
   根据《五代史》《福建通志》《福州府志》和河南省《光州志》记载,唐末僖宗乾符四年(877年),黄巢起义军转战江南,进军福建,攻占福州。起义军采取流动战术,在转战福建各地期间有少数中原兵民(其中也有李氏兵民)流落民间繁衍生息。
   黄巢起义后,群雄割据。安徽寿县人王绪聚众起义,占领河南光州,光州固始县人王潮、王审知兄弟率乡民五千多人参加起义军。王绪遂率光、寿两州34姓子民随军南下,攻占福建汀州、漳州等地。王绪滥杀将士,军次南安时发生兵变,被迫自杀。起义军公推王审知为帅,接又攻占泉州、福州等地。不久遂据有全闽之地。唐廷授王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封琅琊王。唐亡后,审知建“闽国”,入闽将士和随军子民一般都就地落籍定居,其中有不少李姓将士子民。当时,中原五代更替,战乱不已,民不聊生,“闽国”相对稳定,更有不少北方李姓子民避乱南迁入闽,或者入闽为官,也都就地落籍定居。
   根据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芙蓉李氏宗谱》记载:“远祖在五季初,随王潮南下,分居八闽各地。吾乡一世祖广孙公,生于元泰定元年,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县,携眷定居武荣(南安市原名)芙蓉乡,繁衍生息。”明嘉靖十一年,由裔联李白水主持首次修谱,至1949年已修8次。从13世至18世都有许多裔孙衍迁台湾,到第8次修谱时已达222户。还有许多裔联衍迁东南亚,爱国华侨领袖李光前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迄今,芙蓉李氏已衍传24代,人口近两万人。
   根据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地山李氏宗谱》记载:“其始光州固始县人,随同审知入闽,遂卜同安县仁德里地山保。家焉。”清康熙末年以后,地山李氏多次成批向台湾移民开垦,清时渡台达一百四十多人。
   目前,台湾各姓居民按人口数排位,李姓居第4位,其祖籍大多在福建。
  结语 统观以上论述,经考证可以初步认定陇西李氏入闽始于唐朝,是多中心的,并不是由某一个陇西李氏家族南迁入闽,而后衍传分布全闽各地,更不好说某一个人是全闽李氏的血缘始祖。当然,我们可以而且应当探究哪一个李氏宗系最早入闽,且影响较大,而把这一李氏宗系的始祖看作是全闽李氏的公共始祖。如果按照这个标准衡量,那么我们初步认定全闽李氏的公共始祖是唐江王李元祥。
   因为笔者手头持有的原始资料不全不多,特别是全闽各地的地方志和谱牒,缺少比较全面的实地考察和分析论证,而且限于水平、时间、经费和精力,所以上述见解只是初步的,有待于进一步探究确认。本文意在“抛砖引玉”罢了。
   (本文作者系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教务主任,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李氏筹委会负责人之一,福建省莆田市姓氏源流研究会常务理事。)

附注

[1]“丛”在《唐书·宗室世系表》中记述为“〓”。经查“丛”是李〓的别名。 [2]“葬南安”,指葬福建省南安县趋庭里德教乡皇平山。趋庭里即今南安市向阳乡八都。 [3]《唐书·宗室世系表》中对李尚殷的官职缺载,其官职录自福建省《兴化郡志》,。

知识出处

话说陇西堂

《话说陇西堂》

出版者:金城出版社

出版地:2017.12

本书以探究陇西李氏文化为中心,汇集了数十位专家、学者关于李氏文化源流、沿袭脉络、发展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学术界研究李氏文化的资料内容,对于保存李氏文化资料、深入研究陇西李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