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6号墓壁画内容与西凉李暠生平业绩相一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话说陇西堂》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716
颗粒名称: 嘉峪关6号墓壁画内容与西凉李暠生平业绩相一致
分类号: K820.9
页数: 7
页码: 095-101
摘要: 嘉峪关6号墓壁画内容与西凉李暠生平业绩相一致包含(一)两幅《持笏晋见》图与西凉李暠两次率表于晋廷相吻合、 (二)“朱线绳络犊车”与“勋德之公”(三)6号壁画墓中7个圆形图像的诠释 (四)“舞女”“步摇”与墓主身份(五)“杂裙垂髾服饰”与“黄金为山”发饰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陇西堂 文化研究 家族

内容

(一)两幅《持笏晋见》图与西凉李暠两次率表于晋廷相吻合 嘉峪关6号墓壁画内容诸多与西凉李暠生平业绩、身份官职相一致。
  最主要的是两幅《持笏晋见》图,与西凉李暠两次奉表于东晋王朝的历史史实相一致。这是推断6号墓为西凉李暠墓的主要依据。还有多幅《贵妇》图与《侍女》图,这也是六号墓区别于其他几座壁画墓的主要特征。
   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用于记事和奏事上书。《晋书·兴服志》有文曰:“笏者,有事则书之……三台五省二品文官簪之。”《晋书·职官志》又云:“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品秩第一。”李暠自为西凉公,受晋封,且开府,官职为一品,而二品以上文官可以持笏板。6号墓中室壁画两幅《持笏晋见》图,这表明该墓主身份应在二品以上,与李暠身份相符。在河西的历史时空里,再无有此等身份的人葬于此处。
  两幅《持笏晋见》图,一幅绘于中室过道左侧前上方,图绘使臣两人,手持笏板,身着朝服,毕恭毕敬,作递给状。这幅绘画,虽无表现朝廷与帝王,但从人物表情、动作及身着朝服几个方面可以看出,这是觐见帝王时的情景。这种画龙点睛之笔,正是中国绘画的高妙之处,以形表意,惟妙惟肖,淋漓尽致。这幅《持笏晋见》图当与西凉李暠第一次遣使黄始、梁兴代表自己间行奉表于东晋王朝相对应。是西凉李暠第一次与东晋王朝接触史实的真实写照。(见插图1) 第二幅《持笏晋见》图绘于中室左侧后上方,图上绘有3人,前后两人均持笏,中间一人双手捧木剑。这幅《持笏晋见》中与李暠第二次遣使奉表东晋王朝相对应。是西凉李暠与东晋王朝第二次接触历史史实的真实记录。就连沙门(僧人)形象(图中头戴“高山冠”者)也跃然画中。以奉表为内容的画面,墓葬中出现两次,而河西其他壁画墓中绝无这种“奉表”画面出现。这绝非巧合,而是历史史实的真实记录。这种纪录画风为我们今日破解墓主身份提供了可信条件。连续二次奉表于东晋朝廷,表现了西凉李暠当时“天邈远,正朔未加”时的焦急心情。
  西凉之国与江南晋廷相距数千里,限于当时的交通条件,其间又有好几个封国,往返一趟,谈何容易!至于捧木剑者,更是晋王朝臣下晋见天子时的一大规矩。《晋书·舆服志》云:“汉制自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剑,其后唯朝带剑,晋世始代之以木。”晋之始祖是以弑君而后登基的,为防不测,所以有此规矩。(见插图2)插图1 西凉李暠第一次遣使奉表插图2西凉李暠第二次遣沙门(中)、法泉奉表于晋廷 (二)“朱线绳络犊车”与“勋德之公” 6号壁画墓中室左侧上方有一《朱丝绳络幢盖犊车》图像。犊车是晋代诸王三公特有的车乘,取其“负重致远安而稳”之意。《晋书·舆服志》云:“位至公或四望三望夹望,车油幢,车驾牛。”“通幔车驾牛,犹如今犊车制,诸王三公并乘之。”“幢朱线绳络,诸王三公有勋德者特加之。”这种“朱线绳络幢盖犊车”实乃罕见,唯嘉峪关6号壁画墓中有此图像。它与其他车舆的不同之处在于车厢之上装有网状绳络幢盖,颜色有青赤两种,“王青盖车”。6号壁画墓中这辆犊车,幢盖青色,青与赤均为魏晋时期诸王三公犊车用的色彩。前文已有表述,西凉公李暠祖上两代均为晋世郡守、将军,李暠又雄踞酒泉,统领六郡及西域诸国——西域鄯善、龟兹诸国与南凉王秃发辱檀都通好西凉李暠。李暠不愧一代雄杰,史家多有褒赞,视为“有勋德者”。“绳络幢盖犊车”一般为朝廷所赐或准许自制。这种车子,汉代为皇帝狩猎装载动物专用,后来被赐于臣下。这辆绳络幢犊车亦是最好之身份证明,说明墓主是位“勋德之公”。(见插图3)插图3 朱线绳络幢盖犊车(三)6号壁画墓中7个圆形图像的诠释 6号墓中室过道左侧有7个圆形图像,其中一个涂染红色,其余6个均为白色。这7个圆形图像究竟为何物?依据史料记载,笔者认为:它与后凉主吕光遣使于阗(今新疆和田)市玉及西凉李暠于敦煌纳玉有关。《晋书·凉武昭王传》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初,吕光称王也(公元399年,吕光于姑臧〔今武威〕自称‘三河王’),遣使于阗购买六玺玉,至是玉至,敦煌纳之郡府。”李暠于公元400年在敦煌自称凉公。正值后凉购玉使臣返回途经敦煌,李暠将后凉的这批“六玺玉”料截获归已有。
  何为“六玺玉”?《晋书·舆服志》云:“乘舆六玺,秦制也,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汉遵秦制不改,又有秦始皇蓝田玉玺,螭兽纽,在六玺之外。”吕光遣使去于阗购买“六玺玉”,是要自比秦皇汉武。不想天不作美,“六玺玉”玉料途经敦煌,被西凉李暠得去纳之郡府。李暠向来自谦,并未将“六玺玉”玉料雕刻成玉玺,只是把它供之于“靖恭之堂”。405年,西凉李暠迁都酒泉,在酒泉设府建宫,“六玺玉”玉料也可能随之到了酒泉宫,李暠卒后,墓室壁画中反映了这件事情。故6号墓壁画中有了形似璧玉的6个圆形图像。因是“六玺玉”料,故中间未穿孔。6号墓中室女主人一侧绘画中也有一组圆形图像,亦属玉料类无疑。吕光遣使市玉,肯定地说,不只是一组六玺玉料,而是一批“六玺玉”料。酒泉丁家闸5号墓绘画中,也有一组白色圆形图像,共为9个,当属玉质类礼物无疑,古时西域诸国多以9为礼数.在此不论。历史上有许多巧合,其实并非偶然,它们彼此之间都有一定的必然联系。因事隔近一千六百年,现今难以认知罢了。前面提到的一块红色玉料,当是准备雕刻“秦始皇蓝田玉玺”之玉料。“秦始皇蓝田玉玺”,其色朱红,王莽篡权时,曾与其姑母争夺此玺,被王莽之姑母掷之于地,摔了一小缺口,后人用金填补,更具色彩,是我国国宝级文物。这种表示“六玺玉”和“秦始蓝田玉玺”之玉料,在6号壁画墓壁画中出现,它与史料中记载的“后凉主吕光遣使于阗市玉”、“西凉主李暠敦煌纳玉”一事相合,绝非偶然巧合,而是历史史实的真实记录,也从另一个方面佐证6号墓主为西凉公李暠。
  (四)“舞女”“步摇”与墓主身份 “舞女”之部是佐证6号壁画墓葬为西凉李暠墓葬的又一依据。春秋战国之时,天子可拥有八舞女表演的舞蹈,即“八佾舞”。汉制:帝王可纳“三夫人九嫔,诸王三三公豢养舞女不得超过七人,晋因之”。嘉峪关6号墓壁画中的《七舞女》图像,绘于中室座向右侧后壁上,她们有的持巾,有的持盘。魏晋之时,流行“巾舞”“盘舞”。《晋书·乐志》云:“舞者执巾。”以7人为一部的舞女图像,唯6号墓有,这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墓主的身份,当在三公之上。
   6号墓出土桃形金叶32枚。桃形金叶是妇女首饰“步摇”上的饰物。“步摇”是古代妇女重要的首饰之一,其制以金银丝编为花枝,上缀珠宝花饰,并有五彩珠玉垂下,使用时插于发际,随着行走时步履的颤动,下垂的珠玉便不停地摇曳,故名“步摇”。《晋书·舆服志》云“步摇”是皇后谒朝时的首饰。“首饰则假髻步摇,俗珠松是也,簪珥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支支。”桃形金叶的出土,表明该墓主女主人(陪葬嫔妃)入葬时,头饰“步摇”。饰“步摇”者,当为“王妃”。6号墓中室东壁绘画中有9幅《贵妃》图像。
  (五)“杂裙垂髾服饰”与“黄金为山”发饰 “杂裙垂髾服饰”是两晋之时上层妇女的一种特殊着装。它的特征是将衣服的下摆剪成三角,形似燕尾,穿着此服,给人以仙风若骨,飘逸、洒脱的感觉。正统史料中,可以从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作的《列女图》《司女箴图》中看到这种服饰的风韵。西汉辞赋家枚乘在《七发》中写道:“杂裙垂髯,目窕心与。”嘉峪关6号壁画墓中室壁画绘有多个妇女形象,其中《贵妇人》图像中,《贵妇人》皆身着“杂裙垂髾服饰”。《贵妇人》图像中有一妇头饰“黄金为山”发饰。所谓“黄金为山”发饰,就是在梳理好的发髻上插三根黄金材质的发簪,形似汉字“山”字,这是典型的汉制皇后头饰。只因两晋战乱纷争,各处僭越行为多有发生,诸王妃也扮起“皇后”的头饰来了。(见插图4)插图4 头饰“黄金为山”的贵妃 西凉李暠政权是五凉政权中唯一的汉族政权,诸多方面都遵汉制,尤重农桑与礼教。史书记载:西凉李暠“后宫嫔妃诸弟子躬受分田,身劝蚕业,以勤俭素德为荣”。这些情景,在壁画中均有反映。更有意味的是,画家在画不同阶段的人物时采用了不同的态度。在绘统治阶级人物图像时,态度及笔法认真细致,状物实形,一丝不苟,十分形象逼真;在绘被统治者时,则是寥寥数笔,勾画出人物轮廓便收笔作罢。这种情景在壁画中表现十分突出,给我们今天分析人物身份提供了方便。
   除上述几个方面的壁画内容与西凉李暠生平业绩相一致外,尚有“大酒容”与李暠《槐树赋》写作时的情景相一致。即便墓门楼所绘“风伯清尘”“雨师洒道”(古时“蜚廉”为“风伯”,“青龙”为“雨师”)均为王者之仪仗。这些内容均符西凉李暠身份。

知识出处

话说陇西堂

《话说陇西堂》

出版者:金城出版社

出版地:2017.12

本书以探究陇西李氏文化为中心,汇集了数十位专家、学者关于李氏文化源流、沿袭脉络、发展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学术界研究李氏文化的资料内容,对于保存李氏文化资料、深入研究陇西李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