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李宝及其子孙在北朝政权的任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话说陇西堂》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709
颗粒名称: 6.李宝及其子孙在北朝政权的任职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079-081
摘要: 李宝及其子孙在北朝政权中,曾任地方行政官吏甚多,其中记载简介。
关键词: 陇西堂 文化研究 家族

内容

李宝及其子孙在北朝政权中,曾任地方行政官吏甚多,见于记载的有: 李宝(并州刺史)、李抗(刘宋晋寿、安陆、东莱太守)。
   宝子承(荥阳太守)、茂(西兖州刺史)、辅(颍川太守)、佐(常山太守、怀州刺史、相州刺史、并州刺史),抗子思穆(京兆内史、营州刺史)。
   承子韶(并州刺史、行秦州事、行定州事、相州刺史、行雍州事、冀州刺史、定州刺史)、彦(齐郡太守、河南尹、行扬州事、平州刺史、徐州刺史、秦州刺史)、虔(清河太守、长乐太守、燕州刺史、兖州刺史)、蕤(东郡太守);茂子静(东平原太守)、孚(汝阳、汝南、中山三郡太守、沧州刺史);辅子延庆(陈留太守)、延席(安德太守);佐子柬(任城、济北二郡太守、济州刺史)、神?(荆州刺史、行相州事、行并州事、肆州刺史);冲子延实(青州刺史)、休纂(雍州刺史)、思穆子奖(行瀛洲事、魏尹)。
   韶子玙(东徐州刺史),彦子燮(高都太守)、德明(高阳太守),虔子晓(顿丘太守,广武、东二郡太守)、蕤子义兴(东郡太守,济、广二州刺史);静子遐(河内太守);延实子彧(广州刺史)、彬(齐州刺史),休纂子昴(广平郡太守)。
   玙子诠(任城郡守)、谧(高阳郡守、安州刺史),瑾子茜之(行阳翟郡守)、行之(齐郡太守);燮子士万(高都太守);唤子裒(章武郡守);奭(汲郡守),晓子仲举(司州武修令、冀州清江令);裒子义雄(琅琊郡守)、礼成(迁州刺史、北徐州刺史)、智源(高都郡守)、信则(沔州刺史)。
   由上可知,李宝(包括其弟抗)一族自入魏后,其子孙在北朝任地方州、郡、县各级行政官吏者甚多,几乎整个北部中国各地均有陇西李氏子孙任过地方官吏。不仅如此,从史籍上看,大多数李氏子孙在地方为政清廉,多有政绩。如李韶在冀州刺史任内,“清简爱民,甚收名誉,政绩之美,声冠当时”,“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冀、定)境既连接,百姓素闻风德,州内大治。”[1]其子玙出为东徐州刺史,“为政清静,人吏怀之”[2]。李辅任颍川太守,“绥怀招集,甚得边和”[3]。李佐行荆州事,“威信大行,边民悦附,前后归之者二万许家”[4]。思穆为京兆内史,“在郡八年,颇有政绩”[5]。然而,也有个别李氏子孙在地方为政欠佳,如李彦,正光时任秦州刺史,“刑政甚严”,激起秦州各族人民的反抗,被杀。[6] 综上所述,李暠子李宝一族投归北魏后,作为河西传统汉族文化的代表,对北魏政权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多有建树,对北魏政权的巩固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北魏时期,陇西李氏一族贵盛无比,太和年间定四海望族,“以(陇西李)宝等为冠”[7]。而这些作用归结到一点,那就是陇西李宝一族能顺应历史发展之潮流,用传统的汉族文化、思想贯彻施行于北魏的礼仪、律令、都城建设及行政制度各方面,大大有利于入主中原的鲜卑族的汉化,加速了内地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其功善莫大焉。

附注

[1]见《魏书》卷三九《李宝附传》。 [2]《北史》卷一一〇《序传》。 [3]见《魏书》卷三九《李宝附传》。 [4]见《魏书》卷三九《李宝附传》。 [5]《北史》卷一一〇《序传》。 [6]见《魏书》卷三九《李宝附传》。 [7]《新唐书》卷九五《高俭传》。

知识出处

话说陇西堂

《话说陇西堂》

出版者:金城出版社

出版地:2017.12

本书以探究陇西李氏文化为中心,汇集了数十位专家、学者关于李氏文化源流、沿袭脉络、发展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学术界研究李氏文化的资料内容,对于保存李氏文化资料、深入研究陇西李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宝
相关人物
李抗
相关人物
宝子承
相关人物
承子韶
相关人物
韶子玙
相关人物
静子遐
相关人物
玙子诠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