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其他典籍所载之河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630
颗粒名称: 四、其他典籍所载之河水
分类号: K210.7
页数: 2
页码: 184-185
摘要: 郭璞《山海经图》赞积石曰:“积石之中,实出重河。夏后是导,石门涌波。珍物斯备,比奇昆阿。”“积石”同山海经积石之山。“重河”,指三(淖)水汇而成河,或汜水决而复入为“重河”。“夏后是导,石门涌波”,指大禹嶓冢导漾,水自石门流出。“珍物斯备”,喻万物尽有。“比奇昆阿”是说古昆仑与积石之山是一体相连的,仅仅是东、西之别,二山之比,昆仑略显高。因为《尔雅·释地》曰“偏高曰阿丘”。《释名》曰“阿,荷也。如人担荷物,一边偏高也”。所以说“比奇昆阿”。
关键词: 历史文化 历史探渊 山海经

内容

郭璞《山海经图》赞积石曰:“积石之中,实出重河。夏后是导,石门涌波。珍物斯备,比奇昆阿。”“积石”同山海经积石之山。“重河”,指三(淖)水汇而成河,或汜水决而复入为“重河”。“夏后是导,石门涌波”,指大禹嶓冢导漾,水自石门流出。“珍物斯备”,喻万物尽有。“比奇昆阿”是说古昆仑与积石之山是一体相连的,仅仅是东、西之别,二山之比,昆仑略显高。因为《尔雅·释地》曰“偏高曰阿丘”。《释名》曰“阿,荷也。如人担荷物,一边偏高也”。所以说“比奇昆阿”。
   《禹贡》曰:“道河积石,至于龙门。”此“道河”即“嶓冢道漾”。“积石”即“积石之山”。“龙门”,即“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之“石门”。
   《淮南子·地形训》曰:“河水出昆仑东北陬(zōu),贯渤海入禹所导积石山。”此文原本是《山海经》“河水”序文。区别是不见“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淮南子》的作者,在东渤海海域附近,找不出“又出海外,即西而北”的地理特征。想牵强附会也丝毫没有证据,想否定又没有历史根据。故干脆略而不书,不了了之。这种解法,在近现代学者《山海经》注文中多有出现,把山海经所述之“五色水”或避而不谈,或总而揽之,一句带过。对“河水”“渤海”亦如此,不了了之。《淮南子》在“河水出昆仑东北陬(zōu)”之后,一并注明“贯渤海入禹所导积石山”一句,是其无奈之举,并非《淮南子》不知道东“渤海”之概貌。 《史记·夏本纪》曰:“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同为逆河,入于海。嶓冢道漾,东流为汉。”此“黑水”是古昆仑之黑水。“西河”,是指自西注入西渤海的河水,非指今“西和县”,亦非《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的“西河”。“雍州”,是指“西和属雍梁二州”之雍州。“弱水”即“河水”或曰“漾水”。“弱水既西”,“指弱水自西向东注入西渤海。“琅玕”,以建木解,或以“生河上西北”的寻木解。“积石”,仍指积石之山。“龙门”指积石之山下有石门。导河积石与嶓冢道漾同意。“同为逆河”指漾水北流、西流的过程是逆行的河,故曰逆河。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本书共分二十七章,包括:八卦与六十四卦,关于《山海经》的若干问题,关于《水经注》的若干问题,昆仑,悬圃,流沙,开明兽,雷泽,华胥与西王母、雨师妾,嶓冢山,崦嵫山,梁集寨庙堂寺,西王母,天地之中,盘古之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