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关于盘古和盘瓠的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623
颗粒名称: 六、关于盘古和盘瓠的传说
分类号: K210.7
页数: 2
页码: 171-172
摘要: 《庙会与中国文化》述及原始神庙会时说:“盘古是传说中的开天辟地大神。……盘古与盘瓠的身份相当特殊。” 历史上,“盘古”其名在典籍中出现频率较高,“盘瓠”则相对较少,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亦同。事实上“盘瓠”就是“盘古”。但在干宝《搜神记》中却说:“高辛帝有犬,其文五色,名盘瓠。”干宝之说源出何处,不得而知,但此“盘瓠”不是彼“盘瓠”。
关键词: 历史文化 历史探渊 盘古和盘瓠

内容

《庙会与中国文化》述及原始神庙会时说:“盘古是传说中的开天辟地大神。……盘古与盘瓠的身份相当特殊。”
   历史上,“盘古”其名在典籍中出现频率较高,“盘瓠”则相对较少,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亦同。事实上“盘瓠”就是“盘古”。但在干宝《搜神记》中却说:“高辛帝有犬,其文五色,名盘瓠。”干宝之说源出何处,不得而知,但此“盘瓠”不是彼“盘瓠”。
   “盘古”是相对于年代而言,“盘瓠”是相对于地理而言,为什么是相对于地理而言呢?因为传说上古时,天降大雨,洪水滔天,淹没大地,人类几乎灭绝,伏羲的母亲把伏羲和女娲装入瓠芦,瓠芦随水漂流至一瓠芦孤岛,伏羲兄妹才得以活下来。后来因无可选择才兄妹成婚,繁衍人类。这应当是盘瓠之说的初级阶段。
   云南拉祜族地区,自古就有祭祀瓠芦的习俗,瓠芦内雕刻有男女二人,有的就设在山间路旁,供路人祭祀。地在今云南拉祜族自治县。这应当是伏羲氏后裔“一分为四”后的遗俗。
   郦道元《水经注·瓠子河》曰:“瓠河左径雷泽北,其泽薮在大成阴县,故城西北十余里。昔华胥履迹处也。”郦道元把“华胥履迹处”,加注在瓠子河是个失误。因为瓠子河原是古代在濮阳从黄河分出的一条小河,循黄河往东南流,经今山东梁山北折,注入济水。黄河纳入故道后瓠子河逐渐枯竭,以后就不复存在了。 瓠子河在今河南省濮阳,华胥在今甘肃西和县、礼县境地,难道华胥从甘肃跑到河南濮阳“履迹”,而后又回到甘肃西和县、礼县之地“生于仇夷”吗?回答是否定的。倘若是交通非常方便的今天,上午在东半球,下午在西半球也是举手之劳,但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水经注》的这个考证的正确性,值得怀疑。
   那么,郦道元为什么要如此注释呢?这个原因应当还在一个“瓠”字上,是传说中把“瓠芦河”误认为是“瓠子河”,或者是把像“瓠芦”的河误认为是“瓠子河”。尽管渭河的第一大支流为“葫芦河”,但仍然没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证明其与“瓠芦”的形象之处。又何况葫芦河是流入渭河注入黄河的,而西和县、礼县境内的瓠芦形的西汉水是注入嘉陵江,汇入长江的,二者界线分明,不可混淆。(图76、图77、图78、图79、图80)
   总而言之,“盘瓠”之“瓠”既不是“瓠子河”之“瓠”,也不是“葫芦河”之“葫”,而是今西和县、礼县境内的形如“瓠芦”的“西汉水”。凡《山海经》所言之“河水”“洛水”“汜水”“沔水”“赤水”“弱水”“漾水”及五色水均在此可证。其水可以证山,山可以证水,山水互相印证伏羲文化的存在。
   从字义看,《广韵》释“瓠”:“瓠芦瓢也。”《说文》曰:“瓠,匏也。”陆机诗疏“匏,瓠也”。《尔雅·释宫》:“瓠,壶也。”此更加说明“瓠”乃“瓠芦”之“瓠”非“瓠子”之“瓠”。因为“瓠子”之状如图79,“瓠芦”之形如图78,“盘瓠”就可以理解为蟠龙盘踞在瓠芦形的西汉水域。《尔雅·释水》:“水曲如钩,流盘桓也。”指的就是西汉水,也只能是西汉水。“盘古”“盘瓠”也只能是伏羲。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本书共分二十七章,包括:八卦与六十四卦,关于《山海经》的若干问题,关于《水经注》的若干问题,昆仑,悬圃,流沙,开明兽,雷泽,华胥与西王母、雨师妾,嶓冢山,崦嵫山,梁集寨庙堂寺,西王母,天地之中,盘古之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