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瞿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590
颗粒名称: 二、瞿堆
分类号: K210.7
页数: 2
页码: 133-134
摘要: 据西和、礼县一带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喇嘛,是部落首领,法力很高,为了保护当地人、畜、庄稼免受暴雨袭击,他可以念起法术、手挽诀窍、手拿“拨云剑”“降庖杵”,并大声吼叫,把正在兴起或即将到来的暴风雨以“拨云剑”拨化,或以“降庖杵”将其指向他方。这个喇嘛姓吴,就住在龙王山南端“分水岭”,即本文解释的“嶓冢山”上。
关键词: 历史文化 研究 瞿堆

内容

据西和、礼县一带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喇嘛,是部落首领,法力很高,为了保护当地人、畜、庄稼免受暴雨袭击,他可以念起法术、手挽诀窍、手拿“拨云剑”“降庖杵”,并大声吼叫,把正在兴起或即将到来的暴风雨以“拨云剑”拨化,或以“降庖杵”将其指向他方。这个喇嘛姓吴,就住在龙王山南端“分水岭”,即本文解释的“嶓冢山”上。
   嶓冢山上的这位喇嘛因佑民有功,临归天给子孙安排,他归天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由十八庄轮流给他献一只羊,肉叫子孙们食用,头和腿骨埋在分水岭居处。喇嘛归天后,子孙们依遗言,将其安葬在分水岭居处,从此,此地便叫“喇嘛骨堆”。不知何年何月立庙祭祀,所立之庙就是“雷神庙”。“堆”在《水经注》中又以“瞿堆”称,在《山海经》中以嶓冢论。柏杨《中国人史纲》释喇嘛为高僧,这个解释是很恰当的。为什么称“瞿堆”呢?据《四库全书·经部》:“?即古‘瞿’字也,?字下引《汗简》作‘瞿’。”《古代汉语字典》字源:“会义兼行声字,由表示惊恐地向左右两边看的?和表示与鸟有关的隹两部分组成。?兼表声,瞿的本义指鹰隼惊恐的样子。”戴胜《礼记·杂记下》:“见似目瞿,闻名心瞿。”这个解释应当是很确切的,试想一下,当鸟在天空飞翔时雷声一响,能不“瞿”吗?之所以“瞿”,在雷神庙中“龙身而人头”的雷神像是可以想象的。山东省嘉祥县武翟山,是武氏家族墓葬的双阙和四个石祠堂的装饰画,其中以武梁的祠堂为最早,从汉桓帝刘志建和元年(即公元147年)开始,历数十年营造,故称“武梁祠画像”,祠内题写有“懼”字,这大概就是“瞿堆”之“瞿”的来源。《西北民族研究》载李希平《华夏先祖伏羲氏》一文,其中说道:“嘉祥县境内的武梁祠,刻有十一位远古人物,伏羲、女娲排列于前两位。”由此可以看出“瞿堆”与伏羲文化的密切联系。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本书共分二十七章,包括:八卦与六十四卦,关于《山海经》的若干问题,关于《水经注》的若干问题,昆仑,悬圃,流沙,开明兽,雷泽,华胥与西王母、雨师妾,嶓冢山,崦嵫山,梁集寨庙堂寺,西王母,天地之中,盘古之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