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池德圣忠惠威显广济王神道碑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582
颗粒名称: 黑池德圣忠惠威显广济王神道碑记
分类号: K210.7
页数: 5
页码: 117-121
摘要: 本文描述了黑池德圣忠惠威显广济王神道碑记研究。
关键词: 历史文化 研究

内容

粤自亘古,圣神迭降,王道昭彰,禹贡山川以分渎岳,享国家之祀典,惟出类拔萃之圣神者,在在有之。钦为我朝,灭金取宋,混一华夏,车书同轨,遐区绝域,罔不来宾。惟此地幸秦国公并入收附,创立帅阃,以礼店名焉。昔古岷属县曰“大潭”,俱为礼店之治,开拓疆土,直抵文扶,此邦二百里之西区,一望森林,山峨水劲,壁立高岗,盘桓而上于绝顶,名曰“岳平”,有湫池,广里之余,其深未知几许,旁建祠堂,额曰“灵潭庙”。谚云“黑池”,其来尚矣,惟神塑像俨然,威容赫奕,灵感昭彰。众逢旱涝,祈雨而雨,祈旸而旸,富而富,寿而寿,凡有所求,无不如愿;合里士民,愈宗愈敬,除当例外,岁时致祭,以季春十有三日神之诞辰,口口封西和迎送祀享不辍,否则见怒,雷电震响,莫不悚惶。由是四方之民,无论智愚,靡不率从,周流合郡,自春迄秋,蕃方建殿宇,祀以为常。惟神出处稽考未能,不委秦定改元甲子,本部重新整理庙宇,于雷王山口所藏盖国大帝之官诰、族谱及修行得道之本末,索负而归,方知斯神乃雷王西江之昆季也。今庙之南约三百步有佛刹,额曰“龙泉寺”,乃神显化于斯时也。惟神位居广济,德播众区,掌岳渎之灵司,统乾坤之主宰,褒封徽号。粤自晋宋迤逦而至元朝,封之等差不一,其托化姓氏,虽与雷王西江之神别生分类,原其古昔殊异宗派之图,朗然该载,实乃同气连枝之谓也。神之灵口,未可枚举;子孙繁多,善恶殊分;口大而化,无为而成;名播遐荒,功标青史。自春及冬,谒庙祀耆耋,不禅路途之遥险阻之艰累累而来,未尝有昔遐迩倾心而奉之感。邀五风十雨,而民乃东粒乃登荀,非鞭鸾跨风服玉炼丹之神,其祷乃若恩乎!殿宇口周,诚亏碑记,里人敦武校尉达鲁花赤阿都只,乃秦国公之后,生平好事退让尤佳,但有知闻,无不介意,遂竭寸丹,率居提领蒋世用、口口口祝罗黑召,采其坚口口省载运高岗,托灵神口助,如有乔木之易也,以达庙堂。惟文未撰,求假于予,自愧学疏才浅,诚雕措手,遂录神之总圣图文,并历代加封大帝王侯之号命,勒之于石,继赘之铭曰:太极既判,两义生焉。三才悉备,圣神变迁。各统方位,灵威数豪。岳〓之奠,亘古流传。口兹广济,妙化难量。庙居绝顶,秋汇高岗。祈雨而雨,祈旸而旸。名垂青史,德播遐荒。血食自土,灵妥无疆。轰雷掣电,孰不悚惶。饮承岁时,以雨万祈。各有攸司,岂容怠废。敬托神庥,天时地利。风雨顺时,虔恭不替。
   大元至正十六年岁次丙申仲夏庚辰朔官授进义校尉管领陕西等处行补荐房诸邑人匠提举蒲君美撰。
   1.《黑池碑记》中“禹贡山川以分渎岳,享国家之祀典,惟出类拔萃之圣神者,在在有之”,大意是说,自禹贡以来,尊享国家之祀典之神,“惟”有出类拔萃的“圣神”。“在在有之”:是说在此所“有之”。此意与《山海经》“雷泽中有雷神”“在吴西”大意相近。
   2.“惟此地幸秦国公并入收附,创立帅阃,以礼店名焉”,大意是“此地”本不属于秦国管辖,是秦国公“并入收附”的,“创立帅阃”之后,以“礼店”名之,在元至顺元年(1330年)绘制的陕西行省地图中,其被标注为:“礼店文州元帅府”。《易·师卦》注曰:“阃外之事,将军可裁,临时制宜,不必皆依君命。”《汉书·扬雄传》曰:“天阃决兮地垠开。”注曰:“天阃,天门之阃也。”令人疑惑的是,帅阃就在先秦大堡子山下偏东,“龙王山”位置偏南,间距并不远,为什么说是惟此地幸秦国公并入收附?创立帅阃? 3.“盘桓而上于绝顶,名曰‘岳平’,有湫池,广里之余,其深未知几许,旁建祠堂,额名‘灵谭庙’。谚云‘黑池’其来尚矣”。“盘桓而上于绝顶,名曰‘岳平’”,指今龙王山主峰顶部是平坦的,名曰“岳平”,约有一里见方,故曰“广里之余”。“有湫池”,《集韵》:“湫,音啾(jiū),北人呼水池为湫。”《说文》:“有湫水在周地。”《史记·封禅书》:“湫渊祠朝那。”注曰:“湫渊在安定朝那县。”按《集韵》《说文》《史记·封禅书》《康熙字典》之释,皆指此“龙王山”“绝顶”处水池为“湫渊”,因地处老龙王庙旁,故曰“湫渊祠”,又因系老龙王之祠,故曰“龙湫”。疑“朝那”一词不妥。
   4.“黑池”,当地自古尊称老龙王——雷神为“黑池龙王”。“中华村”翟姓祠“黑池龙王”为家神。“其来尚矣”:其历史非常久远。“旁建祠堂”是指黑池旁边建有老龙王——雷神“祠堂”。“灵潭”:是说每逢旱涝,“祈雨而雨,祈旸而旸,富而富,寿而寿,凡有所求,无不如愿。”故曰“灵潭庙”。
   5.“口口封西和迎送祀享不辍,否则见怒,雷电震响,莫不悚惶。”是说“口口封西和县按时迎送祀享不辍”,中途不可借故中止,“否则”激怒了“雷神”便会“雷电震响”。
   6.“惟神出处,稽考未能”是说雷神出处经稽查考证,未能穷焉。据此可见该碑文撰者学术态度之严肃,谨慎。
   7.“于雷王山口所藏盖国大帝之官诰、族谱及修行得道之本末,索负而归,方知斯神乃雷王西江之昆季也。”这就是“黑池碑记”撰文之时已知的“斯神出处”。
   8.“今庙之南约三百步有佛剎,额曰:‘龙泉寺’乃神显化于斯时也。”不解,待专家考证。
   9.“掌岳渎之灵司,统乾坤之主宰。”从文句看“斯神”之功德、地位、法力已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步,无与伦比。
   10.从“太极既判,两义生焉”及“三才悉备,圣神变迁”“岳渎之奠,亘古流传”等语,足见“斯神”之早。仅以笔者肤浅之认识,“斯神”即《山海经·海内东经》“雷泽中”之“雷神”无疑。稽考之处,当在今礼县境内的“龙王山”、龙王山偏东之“老爷庙”、西和县、礼县两县交界处的“雷神庙”、礼县雷王乡阳坡村的“华里”“中华村”等地。
   此黑池碑文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应当是比较高的,文中“惟文未撰,求假于予,自愧学疏才浅,诚雕措手,遂录神之总圣图文,并历代加封大帝王侯之号命,勒之于右,继赘(zhuì)之铭”“遂录神之总圣图文”之句,就是可信度极高的理由,这一点是由古人对神的敬畏决定的,不容置疑。“总圣图文”曰:“太极既判,两义生焉。三才悉备,圣神变迁。各统方位,灵威数豪。岳渎之奠,亘古流传。口兹广济,妙化难量。庙居绝顶,秋汇高岗。祈雨而雨,祈旸而旸。名垂青史,德播遐荒。血食自土,灵妥无疆。轰雷掣电,孰不悚惶。饮承岁时,以雨万祈。各有攸司,岂容怠废。敬托神庥,天时地利。风雨顺时,虔恭不替。”据“享国家之祀典”“历代国封大帝王侯之号命”“盖国大帝之官诰”“统乾坤之主宰”“岳渎之奠,亘古流传”推论,“惟出类拔萃之圣神者,在在有之”斯神在天地间,惟此为大,无与伦比。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本书共分二十七章,包括:八卦与六十四卦,关于《山海经》的若干问题,关于《水经注》的若干问题,昆仑,悬圃,流沙,开明兽,雷泽,华胥与西王母、雨师妾,嶓冢山,崦嵫山,梁集寨庙堂寺,西王母,天地之中,盘古之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