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泽的一般概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579
颗粒名称: 一、雷泽的一般概念
分类号: K210.7
页数: 2
页码: 109-110
摘要: 随着伏羲文化及古昆仑的失传,伏羲文化的其他概念名词也随之失传。而在失传的过程中,史学家要不断地考证,寻找真相。因其考证者的考证方法不同,征集到的资料各异,从而出现了一名数地、一地数名的现象。《山海经》此类问题特别突出,如昆仑山、嶓冢山、不周山、河水、洛水、弱水、长沙、赤水、雷泽、咸池、履迹处……都有几个地名。这里只说“雷泽”。
关键词: 历史文化 研究

内容

随着伏羲文化及古昆仑的失传,伏羲文化的其他概念名词也随之失传。而在失传的过程中,史学家要不断地考证,寻找真相。因其考证者的考证方法不同,征集到的资料各异,从而出现了一名数地、一地数名的现象。《山海经》此类问题特别突出,如昆仑山、嶓冢山、不周山、河水、洛水、弱水、长沙、赤水、雷泽、咸池、履迹处……都有几个地名。这里只说“雷泽”。
   《山海经·海内东经》曰:“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雷泽”到底在什么地方呢?有学者以为是与山东河南有关系。又因有《左传·昭公十七年》:“陈,太皋之虚也”一句,又因“周武王封舜后伪满于陈,是为胡公”,从而奠定了《汉书·地理志》“陈国,今淮阳之地,陈本太昊之虚”的基础。据此,有学者大胆地肯定这个雷泽在吴国的西部。这形成了一个看似完整的证据链,但是问题就出在对《左传》的理解上。《左传》并没有说明“陈”的地望。“太皋之虚”指的是最原始的“墟”,最原始的“墟”起码是在出生地,而既是出生地就必然有父母的根基。没有“雷神”“华胥”,何以言“雷泽”?没有“雷泽”又何以言“墟”? 那么这个“陈地”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火炎昆冈”之后,梁集任姓请回了自己“三头六臂”的祖先神——庖爷,姚姓、郭姓、王姓同祀奉。华里的李姓、陈姓、郭姓请回了泰山神以家神祀奉。共同祀为一祖的还有陈阳坡、阴坡、旧庄、寺下湾里、刘家窑上、安子下七个村庄,而这七个陈姓村寨,以“陈地”言之并不为过。加之任姓的“庙堂寺”一名,至今无人考证过为什么叫“庙堂寺”。据笔者粗浅的认识,仅“庙堂寺”一名的认定,就可确定为“太昊之虚”,仅七个陈姓村庄的聚居地,就可以认定为“陈地”。“生于仇夷”之说,怎么理解呢?在伏羲氏东迁之前应当是“九夷”,东迁之后应当是“东夷”,此有史载可证。至于“仇夷”一词的出现,应当在伏羲氏后裔西移之后,与他族形成对立面而后出现的,或秦汉时才出现的。因此,“九夷”更接近于伏羲生时。况且此地具备了“雷神”“华里”“庙堂寺”“泰山神”,以及伏羲文化核心内容的其他相关名词。所以,认定此处为“生于仇夷(池)”是有理可据。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本书共分二十七章,包括:八卦与六十四卦,关于《山海经》的若干问题,关于《水经注》的若干问题,昆仑,悬圃,流沙,开明兽,雷泽,华胥与西王母、雨师妾,嶓冢山,崦嵫山,梁集寨庙堂寺,西王母,天地之中,盘古之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