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炎昆冈·昆仑失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557
颗粒名称: 一、火炎昆冈·昆仑失传
分类号: K210.7
页数: 4
页码: 60-63
摘要: 本文概括了《山海经》形成千古之谜的原因、《山海经》以昆仑为坐标点等。
关键词: 历史文化 山海经 研究

内容

1.《山海经》形成千古之谜的原因是古昆仑文化的失传、误传,昆仑文化的失传又是因为什么呢? 《尚书·胤征》言:“钦承天子威命,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文中“昆冈”二字指的就是古昆仑,这也就是古昆仑失传的时空所在。(图33) 今礼县雷王乡梁集寨西北的祖山,自古及今谓之“瓦渣子梁”,其上有大量的瓦砾,故名“瓦渣子梁”。关于“瓦渣子”的来历,传说该处原是梁集任姓的“庙堂寺”,上古时被一场大火焚烧,便留下了大量的瓦砾,至今有迹可见。这里瓦渣子梁的庙堂寺应当就是佛教界苦苦寻觅的“瓦渣寺”,因其地处古昆仑界内,故言“火炎昆冈”。至于这场大火的来历,从《尚书·胤征》“天吏逸德”一句中可见一斑。而大火的猛烈程度是“玉石俱焚”,“天吏”的凶狠残暴是大大超过了“猛火”。这就是古昆仑失传的原因所在。
   “火炎昆冈”之后,“庙堂寺”的主案神便分而为二,梁集任姓以家神“庖爷”祀之。华里李姓、陈姓、郭姓以“泰山神”祀之。至今,西和、礼县一带的祠公在传爷唱词中说“梁集寨庙堂寺”,而华里的泰山庙,时至今日仍有以“庙堂寺”谓之者。这就是失传了的昆仑文化遗存在人们记忆当中的遗迹。尽管只有三个字,但其考古价值和历史价值无法衡量。
   在《千字文》中有“玉出昆冈”一句,但此“昆冈”不同于彼“昆冈”。前者是言火焚古昆仑山冈“庙堂寺”,后者是沿袭了“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寘”的错误。二“昆冈”不可相提并论。
   “火炎昆冈,玉石俱焚”的结果,造成了古昆仑的失传,“逸德”之“天吏”罪不可赦,但委派“天吏”的“天子”才是真正的元凶。在“火炎昆冈”之后,又有商纣王及宫殿自焚,后又有秦“焚书坑儒”,项羽焚毁阿房宫等,加上朝代更迭,战争,瘟疫,天灾等因素共同造成了古昆仑的失传。
   传爷辞曰:“小林里崖缝寺,茨垻里锦林寺,王山里龙潭寺,梁图33金狮庙远眺庙堂寺遗址集寨庙堂寺,彭寺下普光寺,马沟里炎焚寺,南崖上白雀寺,石沟里海家寺。”在这八大寺中,“庙堂寺”最为耀眼。曾经被火焚的寺庙还有白雀寺、炎焚寺、普光寺、礼县城南的泰山庙等。白雀寺的大火有今“菩萨传”相传,炎焚寺仅民间口头流传,普光寺、礼县城南的泰山庙火灾是否是同一时期无考。
   对于“火炎昆冈”源出自《尚书·胤征》,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云:“太康崩,弟仲康立,是为帝仲康。帝仲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这是说,太康崩逝后,弟弟仲康继位,时掌天文历法的官员羲和因沉湎于酒,玩忽职守,历法时序都混乱不堪,造成对一次日食未能准时预报,于是大臣胤前往征讨,他写了一篇记载此次战事的《胤征》。这就是《胤征》的来历。
   仲康是夏第三代君主,夏启的次子。“火炎昆冈”出于《胤征》,据此可以推断出烧起昆仑大火的“天吏”是奉了“仲康”之“威命”。
   2.《山海经》以昆仑为坐标点 《山海经》以大量的篇幅记录了古昆仑,如《西山经》“昆仑丘”、《大荒西经》“昆仑西王母”、《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海外南经》“昆仑虚”等,皆注明昆仑二字,是以昆仑为坐标点以他物举证展开叙述的。另有“玉山”“嶓冢山”“不周山”“钟山”“岷山”“岷山女几山”等,虽未注“昆仑”二字,主述内容仍是“昆仑”,并以水系作为参照给昆仑定位,如紧接“海内昆仑之虚”,下文即叙“赤水出东南隅”“河水出东北隅”“漾水、黑水出西北隅”“弱水、青水出西南隅”等。四隅即四维,其是相对于昆仑主峰而言的,又以“开明兽”为坐标,注明“开明西凤凰”“开明北不死树”“开明东有巫窫(yà)窳(yǔ)”“开明南树鸟”等。这四正四维准确地标注了“昆仑”具体的坐标点。对于一个绝对重要的地理位置做如此详尽的记录,史书中还是第一次。
   此外,《山海经》还以天地间绝无仅有的地形地貌,如“不周山”“积石山”“开明兽”“砥砺”“流沙”等,以及“沔水”“汜水”“渤海”及令人费解的“五色水”作为标记形成的证据,构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古昆仑的人、地、事。至于《山海经》的历史价值,《四库全书》经部说得很妙:“秦穆‘三良’引《括地志》‘冢在雍县’之文,皆经无明文,而因事以存其人。”这“因事以存其人”,就是作者当初著《山海经》的初衷。
   《括地志》“冢在雍县”之“冢”是“嶓冢山”之“冢”。“雍县”指今西和县、礼县,非指西周时郑州以北的雍州。因为《尚书·尧典》曰:“黎民于变时雍。”《水经》“四方有水曰雍”。《集韵》“同作雝”。《正字通》“邕、雝、壅古俱通用”。《说文》“邑,四方有水,自邕城池者是也”。
   “四方有水,自邕城池者”是一大奇观,奇就奇在“自邕城池”,所谓“自邕”就是天然形成的,而并非人工建造。“黎民于变时雍”,指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之时在雍地。《说文》“四方有水”,当指西汉水的环形图。《说文》“自邕城池者”指天成地就的“不周山”。
   《逸周书》卷七《王会解》曰:“成周之会上……正西昆仑……请令以丹青……龙角(孔晁注云:龙解角得也)神龟为献。”这“正西昆仑”是相对于正东的周都“镐”而言的。“成周”和“镐”在同一个方位线上,以“成周”作为坐标也无不妥。以上诸典籍,无一不言昆仑、漾水、壅、冢、四方有水,皆为同一地望。(图34)·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本书共分二十七章,包括:八卦与六十四卦,关于《山海经》的若干问题,关于《水经注》的若干问题,昆仑,悬圃,流沙,开明兽,雷泽,华胥与西王母、雨师妾,嶓冢山,崦嵫山,梁集寨庙堂寺,西王母,天地之中,盘古之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