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扫战场,安定民心,动员逃离农民回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兰州解放五十年》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487
颗粒名称: 清扫战场,安定民心,动员逃离农民回乡
分类号: D61
页数: 2
页码: 352-353
摘要: 解放兰州是我军在西北最后一仗,也是蒋、马军队负隅顽抗最后一块阵地。地处九区的东、西两山,被视为居高临下扼守兰州的天然屏障。
关键词: 中国 兰州 建设

内容

解放兰州是我军在西北最后一仗,也是蒋、马军队负隅顽抗最后一块阵地。地处九区的东、西两山,被视为居高临下扼守兰州的天然屏障。沈家岭是马步芳在兰州防御体系中一个主要阵地,所谓“兰州的锁钥”。马步芳在皋兰山的头营子、二营子、三营子修了环形工事群。在三营子修的钢筋水泥明碉暗堡,被称谓西北“一号防御工事”。在明碉暗堡的周围削壁三丈,三道战壕,三道铁丝网,在碉堡仅二百米的地段,就埋下了七百多颗地雷,还在地雷上拴上三颗三号飞机炸弹,构成了密集错纵火力网。这些被敌人视为“固若金汤”的工事,在强大的人民解放军面前,相继攻克,胜利的红旗插上三营子和沈家岭的髙峰。战斗结束之后,新建立的区委、区政府即深入到两山,发动群众,积极提供线索,收缴马家军在溃逃时丢弃的军用物资和武器,仅在皋兰山三营子村就收缴了轻机枪两挺,长短枪20支和多发子弹。
  对我军英勇牺牲的指战员的遗体,我们组织群众将牺牲的同志按姓名、籍贯、职务和所在部队作了登记、造册、编号,为烈士公墓搬迁做好准备。
  对被击毙的马家军尸体和死马,因天气还炎热,组织群众连夜掩埋,以防疫病发生。
  更大的特别紧急的工作是扫雷。敌人在东西两山设满了地雷,战斗结束后人、畜被踩或定时爆炸,群众不敢出门、不敢放牛羊,一不小心,踩着地雷就没命了。据粗略统计,很短期间被炸死的将近20个人。八里窑街上住的邓文德老汉,只有一个独生子,因家境贫困,10月间一个夜晚让儿子到皋兰山割硼灰草、烧硼灰卖钱,不幸踩上了地雷,轰的一声剧烈爆炸,老汉一惊叹道:我娃完了。几个人将老汉扶到山跟,将儿子抱在怀里,觉得轻轻的,一看血淋淋的,下身不见了,顿时邓老汉昏了过去,闹得人心惶惶。如果不及时清除地雷,群众就无法安全生产和生活。于是我们全力动员清雷,特别是组织了富有扫雷经验的二营子戴学礼为首的扫雷小组,以三营子碉堡群为重点,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险战斗,终于将敌人埋设的七百多颗地雷基本扫完。为了推动两山的扫雷全面铺开,区上决定将戴树为排雷英雄,加以奖励,我写了一篇报导,刊登在《甘肃日报》上予以表扬。
  随后召开座谈会,动员离乡的群众返回家园。在马家军未结集在两山战场之前,年轻的男女和孩子,带上能带走的贵重东西外逃,家中留下老人守门。我们经过宣传党的政策,通过亲友捎话带信,或家人亲自前往,说明政府号召后,打消了顾虑,才纷纷相继返冋。

知识出处

兰州解放五十年

《兰州解放五十年》

兰州解放五十年来,全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在国民党马家军留下的废墟上, 使兰州由一个经济凋敝、文化落后、交通闭塞、城市面貌破败不堪的烂摊子变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冶金为支柱,电力、煤炭、建材、电子、轻纺等行业相配套的黄河上游新兴的工业科学文化城市。陇海、兰新等四大铁路干线交汇兰州,西兰、兰新等八条公路干线辐射全国,短波、 微波、光缆等多种通讯手段与世界沟通,兰州成为西北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产量逐年增长,一大批名贵土特产享誉海内外;商贸中心建设初见成效,商业大厦及经营网点遍布城乡,市场一派繁荣;科技、 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丝路明珠”放射出耀人的光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