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技事业的第一个春天(1953年—1956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兰州解放五十年》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462
颗粒名称: 二、科技事业的第一个春天(1953年—1956年)
分类号: G31
页数: 3
页码: 249-251
摘要: 1953年我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共兰州市委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动员和组织全市人民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上来。这一阶段,市委的中心任务是,把兰州建设成为一个以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制造工业为主体的重工业性质的新型社会主义工业城市。
关键词: 兰州 科学 工作

内容

1953年我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共兰州市委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动员和组织全市人民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上来。这一阶段,市委的中心任务是,把兰州建设成为一个以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制造工业为主体的重工业性质的新型社会主义工业城市。为了适应大规模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保证全市经济、科技、文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市委讨论、制定了重点加强经济、建设部门的工作方针和有关相应的政策。从1954年5月到1956年底,市委、市政府对1394名干部组织进行了政治、业务和科学文化方面的学习训练;为工业、农业及手工业战线上的近500名专业干部、专职书记和支委开展了短期业务培训。
  1956年10月,中共兰州市委专门召开会议,讨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和周恩来总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产生了《关于知识分子工作情况及今后意见》。这个文件明确提出了关于改进兰州市知识分子工作意见,其中提到要以党内树立对知识分子工作的正确认识,并从领导方法、工作制度等方面切实加以改进;要大力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推广先进经验。从思想上端正对科学进军的认识;要特别注意培养(知识分子)新生力量。 对知名知识分子和专家,配备工作助手,并帮助他们订出培养新生力量的计划。对知识分子生活福利方面存在的问题要解决。使用安排不合理的应加以调整。《意见》还强调各单位要设立专人管理知识分子工作,各级党委要有一名常委或书记负责知识分子工作。
  全市各级党组织在贯彻中央和市委指示过程中,注意在科技人员和高级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新发展的一批党员都是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对于调动科技人员及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推动我市经济建设和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以后,由于市委正确地执行政策,在组织、干部方面,加强了领导,极大地调动了全市广大群众和科技人员的高昂热情,科学研究工作很快便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农业方面,开展了粮食、棉花、油料、瓜果的良种培育及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完成了《甘肃砂田栽培的研究》、《兰州树木抗旱试验》、《兰州黄河鱼类的调査 》等重点科学研究课题。春小麦良种培育的研究及成果,当时在全国处于很有影响的地位。工业和其他学科方面,完成了《营养条件对蝌蚪生殖腺分化之影响》、《定性分析中第三、四、五组阳离子分类方法的研究》等重点科研项目;畜牧兽医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期,按照中央开发大西北的统一部署,一些很有基础、力量较强的科研单位已陆续迁兰或筹划来兰;全国许多大学特别是一些名牌大学选派了毕业生、研究生来兰州,充实了兰州的教学、科研队伍;还从省外高校和归国学者中选调了一些学术造诣高、科研成果卓著的专家、教授来兰,成了新兴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兰州有关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1956年就已经按照全国的科学研究长远规划,把“原子核理论”、“核子作用力的研究”、“生物碱的提取及结构测定”、冰川及冻土、高原大气等确定为重点科研方向。这些方面的研究及成果,至今在国内以至国际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时期的科学研究,无论在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一般科学问题的研究,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应用性课题的研究,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多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一五”期间,在市委的直接关怀下,自然科学方面的学会工作及科学普及工作很有发展,不但恢复了原有的组织,而且又新增加了 1倍;科研设备、项目的资金投入,在此期间,增加了近10倍。 由于高校调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投入等因素,兰州地区的科技队伍迅速发展,各行各业的专业科技人员总人数已接近解放前的5倍。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兰州地区初步形成了一支包括科研、设计、设备制造、经营管理、生产调度、技术培训在内的技术队伍,取得了400多项科研成果。包括兰州炼油厂、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兰州石油机器厂在内的、国家确定的211项重点项目中的10个建设项目,就是在这个阶段开始兴建的。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兰州地区工业总产值已比1953年增加了160%。

知识出处

兰州解放五十年

《兰州解放五十年》

兰州解放五十年来,全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在国民党马家军留下的废墟上, 使兰州由一个经济凋敝、文化落后、交通闭塞、城市面貌破败不堪的烂摊子变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冶金为支柱,电力、煤炭、建材、电子、轻纺等行业相配套的黄河上游新兴的工业科学文化城市。陇海、兰新等四大铁路干线交汇兰州,西兰、兰新等八条公路干线辐射全国,短波、 微波、光缆等多种通讯手段与世界沟通,兰州成为西北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产量逐年增长,一大批名贵土特产享誉海内外;商贸中心建设初见成效,商业大厦及经营网点遍布城乡,市场一派繁荣;科技、 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丝路明珠”放射出耀人的光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