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建设兵团管理改动第一阶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304
颗粒名称: 生产建设兵团管理改动第一阶段
分类号: F329
页数: 2
页码: 516-517
摘要: 第一阶段:1949年底部队进疆一 1954年10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
关键词: 生产建设兵团 管理 新疆

内容

第一阶段:1949年底部队进疆一 1954年10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
  一兵团二、六两军进疆后,和民族军(后编为第五军)、陶峙岳将军所率领的起义部队(后改编为二十二兵团),在西北边陲会师,共同肩负起保卫祖国边疆,建设新疆的历史使命,执行着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的任务。此时是以战斗队为主的,管理体制也是适应这一特点的。在新疆军区直接领导下,一部分部队负责保卫边疆,剿匪平叛,维护社会治安;从部队中抽调一批干部,在新疆分局统一领导下,协助地方建设已经瘫痪了的各级政权;绝大部分部队,开赴天山南北,在大漠中安营扎寨,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二军在塔里木盆地周围,六军和二十二兵团在准噶尔盆地周围,五军在伊犁河谷,于1950年初春,先后进入垦荒地区,开荒种田。这时仍保持原部队隶属关系、番号和班、排、连、营、团、师、军的建制,有的部队因剿匪任务大,就从生产工地抽调到平叛前线,任务完成后,又返回原生产基地进行开荒种田。
  1953年5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将新疆军区所属部队,分别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仍统一在新疆军区领导下。为了加强对生产部队的领导,军区成立了生产管理部,负责生产部队的生产管理。党政工作、军事工作和后勤供应,分别由新疆军区政治部、司令部和后勤部负责。原二军四师编为国防四师,并从二、六军抽调一部分干部组建军分区和到军区机关,余十一个师均编为农业生产建设师。各团的番号亦重新命名。团以下的组织,根据生产需要设立一些新的组织,如加工厂、副业排、灌溉班……等。营、连、排、班建制,仍然保持,连有连长、指导员,排有排长,班有班长。生产任务的分配,进行田间管理,都是按班、排、连建制进行的;部队驻地,也是按建制区划的。许多单位都是一个班住一间或两间房子(多住地窝子),一个排住一片,一个连就是一个居民区。上工和吃饭,都是听军号指挥(后来改为打钟),集体行动,保持了部队的传统作风。
  这一阶段实行的是供给制,衣服、鞋、帽,由上级统一供给,并有少量的津贴费。生产的粮食、棉花等产品,除留一部分自给外,其余统统上缴国家。这一时期的劳动强度很大,但战士们的待遇却很微薄。应该说:军垦战士的忘我劳动,完全是在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导下进行的。
  兵团和师有军法处、保卫部(科),后改为军事法院、检察院、保卫部(科),生产部队的公、检、法机构及职能,与军队完全相同。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从古代、近代到当代,系统地记述了新疆屯田的过程及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上述诸问题.重点研究在西域兴屯田,西域安,丝绸之路畅通;相反,废屯田,西域乱,丝绸之路阻绝的历史规律。 在划分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申,近代屯田,本应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算起,但为了保持清代新疆屯田史的完整性,不致使其割裂开来,使读者能系统、全面了解清代新疆屯田情况,所以就把清代后期新疆屯田也列入古代屯田范围中一并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