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奎屯垦区(农七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247
颗粒名称: 七、奎屯垦区(农七师)
分类号: F329
页数: 4
页码: 489-492
摘要: 该垦区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麓塔城地区乌苏县境内。
关键词: 奎屯 垦区 新疆

内容

该垦区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麓塔城地区乌苏县境内。
  东接石河子,西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毗邻。1988年末人口195 104人,其中,少数民族6 986人,占总人口的3. 6%。职工83 389人。耕地面积124. 65万亩。下辖10个农牧团场,2个水利工程处,12个工交建独立核算企业,以及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科学试验站、教师进修学校、车排子医院、勘测设计队、驻乌鲁木齐办事处等单位。铁路、公路贯通垦区,交通十分便利。
  农七师的前身是新疆和平起义后改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步兵二十五师。1950年3月进驻垦区,1954年编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七师。至1966年发展到3个管理处、3个总场,共23个农牧团场,18个师直属工矿企业单位,兴建了一座奎屯新城。耕地面积126.77万亩,林木面积16万多亩,果园3.17万亩,总人口 22万余人。1962年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精博总场划归农五师,]969年位于塔城的第三管理处9个农牧团场划归农九师,1975年下野地区域的第一管理处6个团场又划归石河子地区。奎屯设市,直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领导。农七师体制多变,现仅为原规模的1/3左右。1988年社会总产值59 701万元(当年价),其中农业总产值19 908万元,工业总产值29 051万元。
  粮食总产73 268吨,棉花总产18 400吨,向国家缴售棉花19 059吨(包括上年存花),其中,80%供出口,是兵团的棉花基地。牲畜23. 4万头(只)。
  垦区为山前冲积洪积湖积平原,地势南高北低,坡度在1‰—15‰之间。除个别老沟谷地外,大部分地势平坦,适于农业生产。气候属于中亚大陆性气候。年最高气温为40. 2℃;,最低气温为—42. 3℃,无霜期160—18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为2 700 — 3 000小时,年降水量200毫米。垦区水利资源有奎屯河、古尔图河、四棵树河,年径流量12. 6亿立方米,与乌苏县群众共用。有泉水1. 04亿立方米,已打井470眼(1985年数),年抽水1 780万立方米。有水库6座,总库容量2. 25亿立方米,具有比较完善的灌溉系统。
  车排子灌区该灌区位于乌苏县境内,奎屯河东侧中下游地区,南接柳沟灌区,东至独一克公路,西临甘家湖,北抵加依尔山,总面积106.81万亩。现有耕地面积60. 25万亩。灌区包括一二三团、一二六团、一二七团、一二八.团。总人口 72 709人。一二三团的前身是二十五师七十四团(后编为二〇团),其他三个团场是从一二三团分出组建的。灌区以产棉花、粮食为主。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11 402. 6万元(1980年不变价格),产粮24 785吨,上缴1 199吨,产皮棉8 877吨,缴售国家10 027吨。是自治区定点出口棉花基地之一。
  一二三团的苹果,124个品种,年产8 000吨,色艳、味美、耐贮,闻名遐迩,灌区内工业主要是农副产品加工和农机具修造。各团场都有粮棉加工厂、榨油厂和修造厂。一二八团还有豆制品厂、奶粉厂、油毛毡厂、帆布厂、石棉加工厂和炼油厂。
  柳沟灌区(一二五团场)该灌区位于乌苏县柳沟。一二五团前身是二十七师七十九团,该团场于1964年由原柳沟一、二、三分场合并而成。总面积44万亩,耕地12. 96万亩。人口 19 294人。以产粮棉为主。该场是盐碱区,近年来在兵团农垦科学院的专家帮助下,认真改土治碱,积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量大幅度提高,生产发展很快。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3 498.69万元,产粮食8 761吨,上缴国家870吨;产棉2 559吨,缴售国家2 300吨。
  一二四团,位于乌苏县高泉,天山北麓山脚下。土地面积49. 36万亩,现有耕地9. 95万亩,以产粮棉为主。总人口 18 888人。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2 773. 6万元。产粮8 754吨。产棉花2150吨,缴售国家2 506吨。乌一伊公路由东向西穿过,现已逐步形成一个农贸繁荣的新镇了。
  一二九团,位于奎屯市北,独山子一克拉玛依公路55公里处。
  1958年建场,耕地14. 21万亩。人口13 510人。主要种植粮食和棉花。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2 892. 3万元;产粮食8 046吨,上缴国家1 250吨;产棉1 606吨,缴售国家1 649吨。该团“五五酒厂”生产的“天池特曲”,被自治区和农牧渔业部评为优质产品,是新疆的名酒。
  一三〇团,位于奎屯市北,独山子一克拉玛依公路38公里处。
  其前身是1958年全师职工捐款兴建的共青团农场,耕地17. 62万亩,人口 1.93万人。主要生产粮食和棉花。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为3 049.27万元,产粮9 230吨,上缴国家5 279吨,商品率52.8%。产棉2 244吨,缴售国家1 965吨。
  一三一团,地处奎屯市郊。工业单位和商业网点分布在市内。
  人口 1.3万人。生产粮、棉、瓜果、蔬菜、牛奶、禽蛋以供应奎屯市和独山子矿区。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2 250. 4万元。产粮10 980吨,产棉659吨,缴售国家612吨。该团场生产的“奎屯特曲”被评为自治区和农牧渔业部的优质产品。
  一三七团,驻于克拉玛依市乌尔禾。耕地2.4万亩,人口 7 460人。该团是农牧结合的农场,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484. 14万元,产粮2 006吨,阿吾斯奇牧业营位于中苏边境,边境线长58公里。
  有牲畜28 347头。该团生产自然沥青,质量优良,销于区内外。
  农七师直属的工矿企业有奎屯棉纺厂、针织厂、食品厂、发电厂、化工厂、红山煤矿、五五供电所、五五农机厂、车排子油脂化工厂、奎屯造纸厂等。
  奎屯棉纺厂:1965年开工生产,现有职工1 800人。主要生产纯棉纱和纯棉布。1983年晴纶车间正式投产,为自治区第一家晴纶生产厂。生产的许多种类针织用纱,供全疆十多个针织厂使用。填补了自治区晴纶生产的空白。现有纯棉纱锭18 648枚,晴纶纱锭6 674枚,织布机420台。年产纯棉纱200余吨,晴纶700余吨,棉布100万米。棉纱品种10余个,晴纶品种6个,棉布品种10余个。产品销往全疆及内地一些省(市)。近年多渠道引进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改造了老厂房、晴纶车间、色织车间、中试工程等。扩建1. 8万锭工程,并以优惠政策引进技术、资金,加快了企业步伐,与广州、包头等地的针纺站挂钩联营,生产在迅速发展。
  奎屯针织厂:1962年10月该厂生产出了新疆有史以来的第一批针织内衣和袜子。职工800余人。主要产品有:各种纯棉、晴纶、晴棉交织厚绒衫裤、棉毛衫裤、运动衫裤、灯蕊弹力衫、汗衫、背心等类品种百余个。各种晴纶弹力袜、锦纶男女袜、少年袜、童袜、民族长统袜等,规格齐全。
  该厂从日本引进了针织大圆机等设备10多台,染整等设备7台,多功能缝纫机20多台。还组建了一条针织流水线,生产各种混纺针织涤纶布、乔其纱、毛圈布、弹力呢等中高档针织面料和成品。
  按设计能力年产可达200多万件。产品远销日本、法国、意大利、丹麦、新加坡等地。
  奎屯发电厂:1958年建,1959年7月1日投产。现有职工502人,总装机容量17 250KW,拥有供电线路206公里,供电变压器255台,总容量40 530千伏安。是奎屯地区工农业生产唯一的发供电合一的电力生产企业。
  农七师一三一团奎屯酒厂,一二九团五五酒厂和一二七团启明酒厂,年产各类白酒3 000多吨。1988年白酒主要产品有:天池特曲、天池头曲、天池二曲、天池特液、五五大曲、奎屯特曲、奎屯特酿、奎屯大曲、奎屯佳酿、康宝玉液、启明特曲、启明大曲等12个品种5个档次,其中新疆地方名酒379吨。
  1988年工业产值占工农业生产总值的59%。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从古代、近代到当代,系统地记述了新疆屯田的过程及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上述诸问题.重点研究在西域兴屯田,西域安,丝绸之路畅通;相反,废屯田,西域乱,丝绸之路阻绝的历史规律。 在划分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申,近代屯田,本应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算起,但为了保持清代新疆屯田史的完整性,不致使其割裂开来,使读者能系统、全面了解清代新疆屯田情况,所以就把清代后期新疆屯田也列入古代屯田范围中一并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