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灌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196
颗粒名称: 哈密灌区
分类号: F329
页数: 1
页码: 471
摘要: 哈密灌区位于天山东段巴尔库克山南麓冲积扇扇缘地带。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红星一场、红星二场、红星三场、红星四场、黄田农场、火箭农场、柳树泉农场、红星二牧场均屯田于哈密市境内。有土地及草场1 030万亩,耕地15. 25万亩,播种面积14. 67万亩。
关键词: 哈密 灌区 新疆

内容

哈密灌区位于天山东段巴尔库克山南麓冲积扇扇缘地带。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红星一场、红星二场、红星三场、红星四场、黄田农场、火箭农场、柳树泉农场、红星二牧场均屯田于哈密市境内。有土地及草场1 030万亩,耕地15. 25万亩,播种面积14. 67万亩。
  1988年人口 39 401人。以种植粮食、油料和瓜果为主,近年注意发展葡萄和棉花。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5 165. 6万元。生产粮食17 821吨,上缴国家9 013吨,为哈密地区粮食平衡作出了贡献。
  产棉花1 667吨,缴售国家1 661吨。产油料545吨,上缴国家525吨。牲畜存栏92 194头(只)。该垦区生产的哈密瓜,驰名京、津、沪和港澳。红星二场的前身是晋察冀边区教导旅。1949年编为六军十六师四十七团,1957年12月改为红星总场二分场,1959年改称红星二场,1968年编为兵团后勤处二一四团,1982年兵团体制恢复,仍称红星二场。该场是重盐碱地区,经过艰苦奋斗,创造出治碱高产经验。1964年自治区党委号召全区农牧区和兵团学习红星二场的艰苦奋斗精神和治理盐碱科学种田的经验。曾被评为全国的先进农场。近年兴起的脱水菜生产,迅速在全垦区推广,产品远销国外。红星一场前身是十六师四十八团,自1949年进疆,即在此屯田生产。黄田农场原是地方国营农场,1982年归属哈密农场管理局,该场除种植粮食、瓜菜外,还生产天然大理石板、人造大理石板、水磨石板、花岗岩等产品,质量优良,畅销区内外。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从古代、近代到当代,系统地记述了新疆屯田的过程及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上述诸问题.重点研究在西域兴屯田,西域安,丝绸之路畅通;相反,废屯田,西域乱,丝绸之路阻绝的历史规律。 在划分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申,近代屯田,本应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算起,但为了保持清代新疆屯田史的完整性,不致使其割裂开来,使读者能系统、全面了解清代新疆屯田情况,所以就把清代后期新疆屯田也列入古代屯田范围中一并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