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176
颗粒名称: 科技兴农
分类号: F329
页数: 4
页码: 451-454
摘要: 粮食、棉花单位面积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兵团各级领导干部充分重视科学种田,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技术培训和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组织技术、科研、教学和种田能手,进行丰产技术攻关,开展大面积丰产竞赛;注意进行技术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有计划地引进先进技术,严格贯彻技术措施;建立科技示范户。
关键词: 科技 新疆 农业

内容

粮食、棉花单位面积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兵团各级领导干部充分重视科学种田,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技术培训和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组织技术、科研、教学和种田能手,进行丰产技术攻关,开展大面积丰产竞赛;注意进行技术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有计划地引进先进技术,严格贯彻技术措施;建立科技示范户。另外,还重点抓了以下几件事:1) 良种。兵团体制恢复之后,建立健全了良种繁育体系,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工作。选出了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甜菜等优良新品种46个,瓜果蔬菜新品种22个。引进了国内外优良品种130多个。小麦品种更新换代2—3次,棉花1一2次,优良品种增产效果一般达到9% —12%,南斯拉夫的SC704玉米增产高达50% —100%。兵团推广油用葵花“先进工作者”,使油的总产提高1. 2倍。
  一些优良品种的瓜、果、蔬菜也畅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外,有的还远销国外。
  2)肥料。近几年来,除已较普遍推行的带种下肥、分层施肥外,还开展了测土施肥和施用稀土微肥、液氨施肥等新技术。1986年平均每亩施标准肥47. 2公斤,比1977年增加4倍,使氮素化肥利用率达到33. 4% — 44. 2%,磷为11. 04%。兵团各级干部和科技人员特别重视农家肥,施行了秸秆还田、轮作、种苜蓿和草木樨等培肥地力的传统增产措施。在“六五”期间,每公斤标准肥生产粮食2. 6公斤,皮棉0.43公斤。
  3)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新疆各垦区是从1980年开始试用塑料薄膜覆盖棉花这个新技术的。应用地膜覆盖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光热资源,保蓄土壤水分,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耕作层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轻土壤板结,抑制杂草生长,以加速养分分解,为农作物生产发育创造一个相对适宜和稳定的环境,从而加速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达到提早成熟,增加产量和改进品种质量的目的。1980年王震同志来疆,大力推行这个办法,各农场积极响应,当年就在棉田进行试验,地膜覆盖棉花7. 5万亩,获得了成功,以后这项新技术迅速在天山南北各垦区推广开来,并逐年扩大。新疆各族农民群众,看到这个办法增产效果显著,也学习这个新技术,于是地膜栽培技术也在新疆广大农村发展起来。到1986年,全兵团地膜植棉已达133. 55万亩,占兵团棉田面积的72%,占自治区地膜植棉面积54%。从1981 —1988年以来,地膜植棉较常规植棉平均每亩增产19.5公斤,总增产皮棉14 167万公斤。现在地膜栽培技术已推广到蔬菜、瓜田和丰产玉米等许多作物。
  4)化学除草。农田杂草危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据调查,兵团垦区的农田杂草有49科,215种。如稻田稗草、扁秆芦草(三棱草)和麦田的野燕麦……等,危害甚为严重。以野燕麦为例,兵团7个师(局)40多个农场调査的结果,野燕麦发生面积高达140万余亩,轻的每亩有5万株,重的竟达100 —200万株。减产严重的达60%以上,个别条田甚至因颗粒无收而“放荒收草”。
  因野燕麦危害,全兵团小麦年减产3 000万公斤左右。从1962年开始,兵团进行除草剂试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迅速加以推广,到1988年,化学除草达380万亩。凡有杂草的小麦、水稻、棉田都推广了化学除草,有效率达90%以上,大大减轻了人工拔草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产量。据测算:1987年,32万亩稻田采用化学除草,每亩增产37. 5公斤;121万亩麦田进行化学除草,每亩增收小麦20公斤;165万亩棉田使用化学除草,每亩增产皮棉3公斤。
  5)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兵团成立伊始,就十分重视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不断增加现代化农机具,建立修理厂、保养间,设立农牧业机械科研机构,培训技术人员,使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到1988年底,兵团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9 007万瓦特,农用拖拉机20 733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0 014台,机耕面积1 088. 3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8. 6%。联合收割机1 684台,主要农作物耕地、播种、施肥,水稻和小麦收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拖拉机和农具配套达到1 : 3. 6。还研制出了多种地膜机、液氨施肥机械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兵团农牧业的机械化水平,从1979年开始,农二师二十九团进行了农业航空水稻播种试验,结果经济效益显著,很快在农一师、农二师推广应用,后来在北疆的六、七、八师也相继推广。1984年初,兵团成立了拥有十架运11型飞机的农航队。飞机作业具有快速、机动、覆盖面大、漏区少、宏观经济效益好等优点,1984年农航队刚成立,就进行作业760小时,作业面积达到42.52万亩。从1984年到1988年,全兵团农业航空作业共17 353小时,作业面积1 545.13万亩。其中兵团农航队作业579. 73万亩。1988年飞机播种水稻11. 3万亩,据农二师三十团测定,每亩节省稻种5公斤,飞机播种速度快,可保证适时播种、下籽均匀;平均增产6%—8%。1988年,航空喷撒药剂防治病虫害221. 5万亩,有的病虫发展快,蔓延甚速,危害极大,人工或机械喷药防治,往往延误时间,结果事倍功半。特别是病虫在田边林带寄生的时候,漏区就更大了。而飞机作业,速度快,可选择最佳时间喷撒药剂,而且覆盖面大,很少有漏区,增加了防治病虫的有效性。据对飞机防治油葵锈病调查,增产率达6% — 9. 3%。此外,航空作业还进行了小麦和棉花的叶面追肥,化学除草,以及对棉花喷撒矮壮素等,效果都很好。
  6)模式栽培。兵团各师、各团场都因地制宜地制订了作物栽培技术措施,并层层负责,严格要求贯彻执行。在认真总结丰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土壤详测,逐步制定模式栽培技术体系。如棉花的矮、密、早、膜栽培技术体系,使棉花增产10%左右。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从古代、近代到当代,系统地记述了新疆屯田的过程及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上述诸问题.重点研究在西域兴屯田,西域安,丝绸之路畅通;相反,废屯田,西域乱,丝绸之路阻绝的历史规律。 在划分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申,近代屯田,本应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算起,但为了保持清代新疆屯田史的完整性,不致使其割裂开来,使读者能系统、全面了解清代新疆屯田情况,所以就把清代后期新疆屯田也列入古代屯田范围中一并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