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兵团建制恢复后,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17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兵团建制恢复后,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
分类号: F329
页数: 12
页码: 450-461
摘要: 本节记述了新疆建设兵团建制恢复后,生产又了较快的发展。
关键词: 兵团 建设 新疆

内容

兵团体制恢复之后,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80年农业总产值为82 996. 6万元(均以1980年不变价格计),到1988年达到了162 258万元,增长95%。平均每年增长11. 8%;工业总产值1980年是79 203万元,到1988年达到211 817. 9万元,增长167%,平均每年增长20%;工农业总产值1980年为162 200万元,1988年增长到374 075. 9万元,增长130%,翻了一番还多,平均每年增长16%。这是一个比较高的速度,特别是在多方牵制、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工农业生产速度能发展的这样快,主要是在大胆进行改革的同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推广先进技术,认真贯彻各项栽培技术措施,坚持不懈地进行农田水利建设,不断改善生产条件,重点抓了节水农业等措施造成的。
  兵团党委经过调査研究,认真分析,决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在保证粮食总产逐年有所增长的基础上,适当压缩面积,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迅速发展经济作物,经过7年实践,粮食总产稳步增长,棉花、油料、甜菜及其他经济作物大幅度增长,提高了经济效益。1981年粮食播种面积605.19万亩,到1988年,粮食面积压缩为510.99万亩,减少94.2万亩,但粮食总产却由1981年的9. 266亿公斤,增长到1988年的13. 13亿公斤,增加3. 9亿公斤,每年以0.55亿公斤的速度增长。这主要是认真推广农业先进技术,重视科学种田,粮食亩产大幅度提高的缘故。
  1981年全兵团粮食亩产152. 5公斤,1988年粮食亩产上升到257公斤,每亩增产104. 5公斤,每年以15公斤的幅度增长。经济作物面积迅速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棉花播种面积1981年为131.42万亩,1988年猛增为202.4万亩,增加了 70万亩。棉花亩产(皮棉)由1981年的40公斤,提高到1988年的53公斤,每亩提高13公斤,棉花总产1981年是5. 25万吨,到1988年达到10.69万吨,7年翻了一番,油料总产量由5万吨,增长到9.2万吨,上升80%;甜菜总产由24. 76万吨,猛增到51.49万吨,增长108%,其他经济作物如甘草、贝母、啤酒花、薰衣草、红花、梨树、果树、葡萄、麻类、蔬菜、西瓜、甜瓜子……等也因地制宜,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科技兴农粮食、棉花单位面积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兵团各级领导干部充分重视科学种田,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技术培训和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组织技术、科研、教学和种田能手,进行丰产技术攻关,开展大面积丰产竞赛;注意进行技术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有计划地引进先进技术,严格贯彻技术措施;建立科技示范户。另外,还重点抓了以下几件事:1) 良种。兵团体制恢复之后,建立健全了良种繁育体系,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工作。选出了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甜菜等优良新品种46个,瓜果蔬菜新品种22个。引进了国内外优良品种130多个。小麦品种更新换代2—3次,棉花1一2次,优良品种增产效果一般达到9% —12%,南斯拉夫的SC704玉米增产高达50% —100%。兵团推广油用葵花“先进工作者”,使油的总产提高1. 2倍。
  一些优良品种的瓜、果、蔬菜也畅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外,有的还远销国外。
  2)肥料。近几年来,除已较普遍推行的带种下肥、分层施肥外,还开展了测土施肥和施用稀土微肥、液氨施肥等新技术。1986年平均每亩施标准肥47. 2公斤,比1977年增加4倍,使氮素化肥利用率达到33. 4% — 44. 2%,磷为11. 04%。兵团各级干部和科技人员特别重视农家肥,施行了秸秆还田、轮作、种苜蓿和草木樨等培肥地力的传统增产措施。在“六五”期间,每公斤标准肥生产粮食2. 6公斤,皮棉0.43公斤。
  3)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新疆各垦区是从1980年开始试用塑料薄膜覆盖棉花这个新技术的。应用地膜覆盖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光热资源,保蓄土壤水分,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耕作层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轻土壤板结,抑制杂草生长,以加速养分分解,为农作物生产发育创造一个相对适宜和稳定的环境,从而加速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达到提早成熟,增加产量和改进品种质量的目的。1980年王震同志来疆,大力推行这个办法,各农场积极响应,当年就在棉田进行试验,地膜覆盖棉花7. 5万亩,获得了成功,以后这项新技术迅速在天山南北各垦区推广开来,并逐年扩大。新疆各族农民群众,看到这个办法增产效果显著,也学习这个新技术,于是地膜栽培技术也在新疆广大农村发展起来。到1986年,全兵团地膜植棉已达133. 55万亩,占兵团棉田面积的72%,占自治区地膜植棉面积54%。从1981 —1988年以来,地膜植棉较常规植棉平均每亩增产19.5公斤,总增产皮棉14 167万公斤。现在地膜栽培技术已推广到蔬菜、瓜田和丰产玉米等许多作物。
  4)化学除草。农田杂草危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据调查,兵团垦区的农田杂草有49科,215种。如稻田稗草、扁秆芦草(三棱草)和麦田的野燕麦……等,危害甚为严重。以野燕麦为例,兵团7个师(局)40多个农场调査的结果,野燕麦发生面积高达140万余亩,轻的每亩有5万株,重的竟达100 —200万株。减产严重的达60%以上,个别条田甚至因颗粒无收而“放荒收草”。
  因野燕麦危害,全兵团小麦年减产3 000万公斤左右。从1962年开始,兵团进行除草剂试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迅速加以推广,到1988年,化学除草达380万亩。凡有杂草的小麦、水稻、棉田都推广了化学除草,有效率达90%以上,大大减轻了人工拔草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产量。据测算:1987年,32万亩稻田采用化学除草,每亩增产37. 5公斤;121万亩麦田进行化学除草,每亩增收小麦20公斤;165万亩棉田使用化学除草,每亩增产皮棉3公斤。
  5)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兵团成立伊始,就十分重视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不断增加现代化农机具,建立修理厂、保养间,设立农牧业机械科研机构,培训技术人员,使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到1988年底,兵团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9 007万瓦特,农用拖拉机20 733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0 014台,机耕面积1 088. 3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8. 6%。联合收割机1 684台,主要农作物耕地、播种、施肥,水稻和小麦收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拖拉机和农具配套达到1 : 3. 6。还研制出了多种地膜机、液氨施肥机械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兵团农牧业的机械化水平,从1979年开始,农二师二十九团进行了农业航空水稻播种试验,结果经济效益显著,很快在农一师、农二师推广应用,后来在北疆的六、七、八师也相继推广。1984年初,兵团成立了拥有十架运11型飞机的农航队。飞机作业具有快速、机动、覆盖面大、漏区少、宏观经济效益好等优点,1984年农航队刚成立,就进行作业760小时,作业面积达到42.52万亩。从1984年到1988年,全兵团农业航空作业共17 353小时,作业面积1 545.13万亩。其中兵团农航队作业579. 73万亩。1988年飞机播种水稻11. 3万亩,据农二师三十团测定,每亩节省稻种5公斤,飞机播种速度快,可保证适时播种、下籽均匀;平均增产6%—8%。1988年,航空喷撒药剂防治病虫害221. 5万亩,有的病虫发展快,蔓延甚速,危害极大,人工或机械喷药防治,往往延误时间,结果事倍功半。特别是病虫在田边林带寄生的时候,漏区就更大了。而飞机作业,速度快,可选择最佳时间喷撒药剂,而且覆盖面大,很少有漏区,增加了防治病虫的有效性。据对飞机防治油葵锈病调查,增产率达6% — 9. 3%。此外,航空作业还进行了小麦和棉花的叶面追肥,化学除草,以及对棉花喷撒矮壮素等,效果都很好。
  6)模式栽培。兵团各师、各团场都因地制宜地制订了作物栽培技术措施,并层层负责,严格要求贯彻执行。在认真总结丰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土壤详测,逐步制定模式栽培技术体系。如棉花的矮、密、早、膜栽培技术体系,使棉花增产10%左右。
  兴修水利兵团同志深刻认识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新疆是个干旱地区,没有水利就没有农业,没有牧业,也没有绿洲,没有生命。兵团恢复之后,坚持不懈地进行了水利建设。从1982年到1988年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49 274万元,新建水库20余座,新增库容量5亿多立方米,新打灌溉井1 945眼,增加抽水能力4亿多立方米,进行渠道防渗6 100公里,可节约水4亿多立方米。重点抓了边远贫困地区的水利建设和旧灌区的技术改造与配套。
  1)兴修水库。农三师原地方国营农场水利设施简陋,灌溉无保证。划属兵团领导后,适逢“文化大革命”来临,也未来得及解决。兵团体制恢复后,作为建设的重点,扩建小海子水库,新建了永安南、北库,库容量达7亿立方米。灌区内进行了渠系配套,灌溉用水得到了保证,生产发展很快,粮棉年年增产。
  农九师边境农场建立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由于水利工程简陋,农业多是靠天吃饭,生产极不稳定。兵团恢复后,先后建成了乌什水库和乌拉斯台水库,加上喷灌大面积推广,大大改善了灌溉条件,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
  2) 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兵团全面推行计划用水,以水定地,基本上实现了灌溉沟畦化。近年引进、研制喷灌、滴灌设备,推广喷、滴灌先进技术,从而使灌溉水的利用率由过去的30%_40%,提高到50%以上。每亩灌水量由过去的800 — 1 000立方米,降低到400—600立方米。每方水的效益达到产粮0.5公斤,产籽棉0.5公斤左右。每方水的经济效益达到0. 2元的较好水平。现在全兵团已建成喷滴灌面积17万亩,其中,农九师有11.5万亩,大部为自压喷灌;在果园中推广的滴灌,节水在50%以上,增产效益十分显著。
  3) 重视开发地下水。兵团从1980年以来,打井近2 000眼,增加抽水量4亿。农六师五家渠灌区三个团场利用地下水灌溉占总水量的50%以上。不但提高了灌溉的保证率,而且,还有效地降低了地下水位,基本上解脱了次生盐溃化的威胁。为全兵团开发利用地下水,进行竖井排灌,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4) 渠道防渗。1980年以来,兵团共建防渗渠道6 100公里,提高了渠系利用率,降低了地下水位。农二师塔里木垦区五个团场到1988年全部完成干、支、斗渠防渗,渠道利用系数提高20%,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米多,灌溉面积由20万亩增加到25万亩,粮棉年年增产,生态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5) 引进暗管排水新技术。从1985年起在二十九团进行人工挖沟埋管(波纹塑料管)1 000亩试验,次年又从荷兰引进挖沟埋管机,现已建成暗排面积6 000亩,三年试验经测定,可增产20%左右,减少占地15%。
  到1988年底,全兵团累计水利建设投资16亿元,建成大、小水库96座(其中,1亿立方以上大型水库8座),蓄水能力27亿,修建各级渠道4. 7万条,总长达6. 37万公里,渠道引水能力每秒2 900立方米,灌溉能力1 800万亩。其中防渗渠道1. 6万公里,引用地下水灌溉井6 000余眼,年引水8亿立方,建成水电站107座,装机容量11. 8万千瓦,形成了 110个较完整的灌区。同时,还利用水库、湖泊水面发展养殖业,1988年渔产量达6 590吨,占自治区生产总量的40%左右。
  兵团修建的农田水利工程,多是军民两利工程,如乌鲁木齐和平渠、哈密的红星一渠、阿克苏的胜利渠、库尔勒的十八团渠、石河子的“两利渠”……等,不但团场受益,群众也受益。
  据统计:兵团水利工程中,群众受益面积达15% —20%。
  发展畜牧业兵团畜牧业是建国初期军垦战士节衣缩食,艰苦奋斗,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到1965年大小牲畜已经发展到210万头(只)。先后遭受了两次严重挫折。一次是大跃进后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一次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兵团畜牧业遭受严重损失,徘徊不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畜牧业开始回升。到1981年年末存栏数为271. 5万头(只),兵团体制恢复后,除养猪业因受市场影响,曾经出现“卖猪难”而徘徊不前外,畜牧业稳步发展。到1988年年末大小牲畜存栏数达到335. 79万头(只),7年增加64.25万头(猪减少6. 6万头),增长24%,平均每年增长3.4%。 1988年较上年增长6. 7%。由于兵团各级领导十分注意发展农区畜牧业,所以使牧业与农业能更好地结合,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庭院经济的兴起,又激发了职工养畜的积极性,所以私养牲畜业,也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对于山区畜牧业,主要是积极保护和改良草场,逐步推行定居,提高牧工科学放牧水平,提高品种质量。为了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兵团建立了畜牧科学研究机构和师、团畜牧技术体系,这些机构除严格贯彻畜牧技术措施外,还重点抓了以下几项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育成并推广良种细毛羊军垦A型和B型体系兵团高级畜牧师刘守仁,从1956年开始,用了 12年时间,成功地培育出了“新疆军垦细毛羊”。又从1972年之后,在石河子农学院李一善副教授和北京农业大学蒋英教授等协助下,培育出了良种细毛羊军垦A型和B型品系,并在单系选择、封闭育种、近交利用、品系繁育等育种理论和方法上有新的创见,获得农垦部科技改进一等奖。经选育的良种细毛羊A型、B型种羊主要生产指标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净毛重:公羊为7.15,母羊为3.19公斤;毛长:公羊为11. 49厘米,母羊为9. 57厘米。为鉴定细毛羊的品质,在品种育成过程中,先后进行了五次试纺和工业验证。结果证明:其羊毛特征、纺纱性能及毛纺织品质量,均与进口澳毛56型相似,在毛长、细度、乳白油汗、大中弯曲、柔软光泽等方面,都为过去国产羊毛所未见。1978 — 1984年,已向六个省、市、区推广种羊3. 2万余只,共获改良羊240万只,每只改良羊毛单产提高1 - 1. 5公斤。
  1989年5月农业部组织专家对“新疆军垦型”细毛羊鉴定,认为,“繁育体系采用一级育种场向二、三级场单向输送优质种公羊和母羊的繁殖方式,在我国尚属首创。繁育体系羊群羊毛质量明显改善,提高了长度和净毛率,羊毛主要理化性能与产品质量,基本达到了同类进口澳毛的水平。成绩突出,经济效益显著,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刘守仁又继续培育出“C型”(强毛型)细羊毛,现正在进行农业部“北羊南移”、“超细品种”培育试验。
  细毛羔羊当年育肥技术推广1983年,新疆农垦科学院、农八师、兵直二二二团合作进行“提高细毛肥羔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的课题研究,通过鉴定后,这项新技术迅速得到推广。到1985年,10个师(局)97个团场,累计育肥当年羔羊15.68万只,产羔羊肉2 118吨,盈利96万元。1985年以后,这项新技术,已列入正常生产。
  飞机播种牧草兵团从1985年开始,在农五师、农六师、农十师利用飞机作业,播种牧草。到1988年累计完成9万余亩。据测定:伏地肤播区产草量每亩122. 67公斤,为未播区的2倍多。博乐农五师垦区,在飞机播种区内蒿草亩产量113. 79公斤,也为未播区的2倍多,飞播草场质量也显著提高。据调査:围栏内飞机播种后伏地肤占63.49%,而围栏外未播区伏地肤仅占12.79%。蒿草在围栏内占39. 29%,杂草类也大大减少,围栏外蒿草仅为22. 63%。飞机播种成本也很低,每亩8元,而人工草场用机播,每亩需成本40元左右。
  提高商品猪瘦肉率的研究与推广从1983年起,新疆农垦科学院、兵团畜牧处、农二师、农八师等单位共同承担“提高猪瘦肉率的研究”课题,通过大量不同杂交组合试验从中筛选出杜洛克X新疆白猪的最佳杂交组合。经抽样屠宰测定:六月龄活重达90公斤,日增重657克,料肉比例为3.6 : 1,胴体瘦肉率57.1%。1985年通过鉴定后,迅速推广,到1987年底,兵团九个师(局)推广应用,两年合计,出栏商品瘦肉猪共11. 55万头。据多点抽测,七月龄胴体重达90公斤,瘦肉率达57.18%,比一般猪提高6%,育肥期缩短26. 5天,少消耗词料40公斤。1989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兵团科技进步一等奖。
  绵羊冷冻精液配种技术推广农垦科学院畜牧所主持绵羊冷冻精液的研究,从1974年到1980年进行综合性研究,1981 —1985年示范推广与进行应用配套技术研究。到1987年底累计推广冷配绵羊11. 54万只,平均情期产羔母羊率51. 95%。截止1988年7月,连同选留的优异种公羊效益和XK—2型输精器提高受胎率的效益等,累计增收1 000余万元。1988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兵团畜牧工作者和科学技术工作者,在羊绦虫病防治、仔猪黄痢防治、羊只膜炎病防治,以及羔羊腹泻防治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良好的效果。
  振兴工业十年改革开放,特别是兵团体制恢复以后,加强了对工业的领导,增强了对工业的投入,坚持改革开放为工业注入了强大活力。
  所以兵团的工业生产结束了长期徘徊停滞的局面,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1988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0. 98亿元,较1981年增长144%。主要工业产品成倍增长,钢产量增长3.5倍、钢材增长178%、水泥增长4倍、发电量增长1.1倍、原煤增长33. 7%,棉纱增长128%、棉布增长72. 8%、毛线增长1. 44培、机制纸增长1. 5倍、皮靴增长1. 27倍、机制糖增长51%、饮料酒增长1. 8倍。
  由于重视了质量管理,产品质量也有很大提高。近几年,兵团工业不断发展新技术,增加新产品,仅1986年到1988年三年开发新产品119种。其中大流量井用潜水泵,一号双面胶板纸,长途客车等22个产品获得自治区优秀新产品金马奖。从1983年以来,有175个产品和品种获得国优、部优、自治区优质产品称号。
  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由1982年的3 862.9万元,增加到1988年的8 386. 3万元,增长1.17倍。上缴国家的税金由4 301. 28万元,增加到9 114. 8万元,增长1. 68倍。全员劳动生产率由6 537元提高到 10 017 元,提高 53. 23%。
  现在全兵团有企业1 306个(1988年底数),其中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89个,职工20. 6万。现有固定资产原值16. 58亿元,净值11. 68亿元,拥有总动力设备功率77. 55万千瓦。1988年工业总产值为20. 98亿元,占兵团工农业总产值的56. 6%,为自治区的19.3%。
  兵团工业的主要特点是:以农业为基础并为农业服务,工业、农业紧密结合,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绝大部分工业企业都办在垦区或农牧团场,依托垦区丰富的农牧产品,就地取得原料,因地制宜地进行加工。由于有强大的农牧业作保证,从而具有稳定发展的潜力。许多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品,如棉纱、棉布、毛线、糖、机制纸等产量已占自治区的1/3到一半以上。工业的发展,又支援了农业。从1985年到1988年仅钢铁、水泥、化肥、农药、机引农具、农机配件等支农产品总值9 423万元。兵团恢复后,七年的工业利润累计82 332. 6万元。其中团场附属企业利润4. 4亿元,绝大部分支援了农业(或弥补了亏损)。没有工业支援农业,农业的增长幅度不可能有现在这样高;相反,没有农业支援工业,工业的发展速度也不可能有现在这样快。
  兵团的工业是50年代初期,从零起步,节衣缩食,艰苦创业,白手起家的。这期间,曾经两次遭受到严重的挫折,但兵团企业具有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精神。虽然制约因素甚多,但它仍以较快的速度在前进。
  交通运输1980年兵团货物运输周转量是31 248万吨/公里,1988年达到162 175万吨/公里,增长4倍,八年翻了两番半。现有独立核算运输企业20个,职工30 375人,拥有各种汽车15 217辆,其中载重车(货车)11 357辆。兵团驾驶员长年奔驰在浩瀚的戈壁和崇山峻岭之中。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忍酷暑、耐严寒,创造了极其出色的成绩。兵团第一运输公司,从1986年开始大胆进行改革,当年盈利54万元,1987年盈利120万元,翻了一番,1988年盈利240万元,又翻了一番;农六师芳草湖糖厂驾驶员刘清银同志,从1971年到1989年安全行驶148. 29万车/公里,从1977年到1989年5月止,他一人上缴利润37.14万元,从1981年到1986年共节约材料费3万多元,创年出车344天的记录,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商业外贸1988年商品零售总额184 418万元,较1983年的86 072. 86万元增长114%,五年增长一倍。现拥有商业零售机构9 369个,遍布天山南北,从事商业工作的人员有2. 9万余人。兵团改革开放,政策放宽之后,集体和个体商业急剧发展,公路沿线及垦区中心,农牧团场场部所在地的饮食业、服务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大批农业劳力转移到二、三产业。据1988年统计,个体有证从事商业人员达7 357人。商业的发展,为农牧业生产,生活资料的供应及农牧产品的销售,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还积累了资金,支援了农业。
  随着生产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对外贸易也成倍地增长。1984年出口商品总额为12 267万元,到1988年达到54 853万元,四年增长357%。出口的产品有农产品、畜产品及工业产品等40余项,其中棉花、棉纺和毛纺织品、甘草、鹿茸等,是兵团的主要创汇产品,在自治区的创汇总额中,兵团占50%以上。
  此外,兵团的建筑业及其他生产建设事业也取得很大成绩。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从古代、近代到当代,系统地记述了新疆屯田的过程及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上述诸问题.重点研究在西域兴屯田,西域安,丝绸之路畅通;相反,废屯田,西域乱,丝绸之路阻绝的历史规律。 在划分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申,近代屯田,本应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算起,但为了保持清代新疆屯田史的完整性,不致使其割裂开来,使读者能系统、全面了解清代新疆屯田情况,所以就把清代后期新疆屯田也列入古代屯田范围中一并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