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塔里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158
颗粒名称: 开发塔里木
分类号: F329
页数: 3
页码: 414-416
摘要: 塔里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南北宽约500公里,东西长1 000多公里,中有著名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风起时黄沙滚滚,晴天时浩瀚无垠,人称“死亡之海”。塔里木河西起阿克苏与叶尔羌河的交汇点,沿盆地北缘,东抵罗布泊,全长1 000多公里,是亚洲最大的内陆河,河床频繁改道,素称“无缰之马”。
关键词: 塔里木 开发 新疆

内容

塔里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南北宽约500公里,东西长1 000多公里,中有著名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风起时黄沙滚滚,晴天时浩瀚无垠,人称“死亡之海”。塔里木河西起阿克苏与叶尔羌河的交汇点,沿盆地北缘,东抵罗布泊,全长1 000多公里,是亚洲最大的内陆河,河床频繁改道,素称“无缰之马”。这里有大片万古荒原可开发,有充足的水源可以利用,但由于荒原中心干旱酷热,狂沙暴频频出现,盐碱重,人又称“恐怖之地”,加上交通不便,历代农民无力开垦。
  20世纪50年代,生产建设兵团在塔里木河两岸摆开了战场,兵分两路向塔里木大进军。
  农业生产建设第一师负责塔里木河上游的开发,这支部队的前身是著名的三五九旅,曾参加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为了开发塔里木,自治区和兵团联合组成的一支勘察队,在1957年深入塔河上游实地全面踏勘,取得了水土资料。塔里木河上、中游稍加改良就可利用的荒地有600万亩。塔河水源除上游地方群众利用一部分外,尚有40多亿立方米水可供利用。这个地区,光照资源丰富,适宜种植棉花,特别是长绒棉等经济作物。
  1957年国庆前夕,师长林海清向农垦部部长王震汇报了开发塔里木的方案后,王震十分高兴,大力支持。10月下旬,兵团决定从各师抽调2万余人,支援开发塔里木,从此便拉开了开发塔里木的序幕。经过1958年一年苦战,在塔里木被开垦的处女地上,新建了胜利十场、十一场、十二场、十三场、十四场、十五场、十九场、野麻农场等8个国营农场,开荒造田45万亩。在塔河北岸的阿拉尔地区,盖起了楼房,新建了拖拉机修配厂、加工厂、农业红专大学(塔里木农垦大学前身)、医院、商店、书店、邮电局、银行、招待所等,塔里木深处第一个城市初现雏形。
  1958年秋,兵团司令员陶峙岳将军视察塔里木时看到塔里木翻天覆地的变化,即兴赋诗一首:塔河岸边有高楼,今日登临一览收。
  面目全非曾几日,无边漠野尽田畴。
  1959年塔里木垦区又垦荒44 618亩,新成立了三个农场。
  1960年,修建了上游水库,保证了枯水期的灌溉。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农一师在塔里木河上游两岸共垦荒667 907亩,建成大型农场10个。修建渠道3条,长156. 5公里,成功地开发了神秘的亘古荒漠塔里木。
  开发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的是农二师。在尉犁县东南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库鲁克库姆沙漠之间,有可垦荒地约300万亩。1956年,农二师开垦了塔里木河下游的门户即塔里木一场。1957年又新建塔里木二场,此时,兵团和农二师组成联合勘测队,对塔里木河下游进行了全面勘测,摸清了这个地区的水土资源。1958年在塔里木河下游全面布点,提出“苦战三年,改变面貌”,由副师长谢高忠率领万人大军进入塔里木。当时条件极为艰苦,荒原上没有房屋,住的都是地窝子,没有蔬菜用盐水下饭,不论酷热的盛夏,还是严寒的冬季,指战员们每天苦战十几个小时。经过三年苦战,共垦荒60万亩,建成农场7个。修建铁干里干渠、卡拉干渠、普米干渠等水渠173公里,建成建筑物631座,建成大西海子水库一、二库,爱沙米尔一库,水库的库容达1. 56亿立方米,保证了灌溉用水。
  三年中,农一师和农二师在塔里木盆地北沿共开荒造田120万亩,建成大型国营农场17个。在塔里木河上、下游形成了两个新垦区,亘古荒原上出现了两个新的绿洲。
  向准噶尔大漠进军准噶尔盆地面积约30多万平方公里,北有阿尔泰山,西有萨吾尔、塔尔巴哈台、阿拉山,东面有北塔山,南有天山。盆地中部是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部署在这个盆地边缘的生产建设部队,在兵团党委统一领导下,分路向准噶尔戈壁大进军。
  开发莫索湾莫索湾位于准噶尔盆地中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属玛纳斯河中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土、光热资源丰富,适于农牧业发展。早在清代同治年间,玛纳斯、呼图壁县附近的汉族人民就为反抗阿古柏和“清真王”妥得璘的民族仇杀而逃避至此。他们组织民团,筑城自卫,一边战斗,一边生产,建设了西营、野马、东湖、马桥等城镇。50年代,这些城镇的断壁残垣,被泥沙淤塞的渠道和荒芜的田埂还清晰可见。根据王震将军的设想和兵团的部署,1956年在详细的土壤调査和地形勘测的基础上,拟定了开发莫索湾的方案。农八师于次年冬派出4 500人的水利建设大军。进驻莫索湾,抢修了 26公里长的总干渠和南干渠,一、二支干渠,解决了 70万亩土地的输水灌溉问题。到1960年,仅3年的时间,共修干、支、斗、农渠1 012公里,桥涵等建筑物3 120座,大型水库1座,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灌溉网。
  与此同时,开荒造田,农场规划也同时展开,早在1957年11月,农八师派肖凤瑞同志率领先遣组进驻莫索湾,随即抽调大批干部战士组成垦荒大军。当时最大的困难是缺水、无菜、没有房子住,道路也不通。水是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只能保证吃饭和喝水,洗脸水一盆要洗三四次,然后才用来洗脚,洗脚也要洗上三四次后才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从古代、近代到当代,系统地记述了新疆屯田的过程及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上述诸问题.重点研究在西域兴屯田,西域安,丝绸之路畅通;相反,废屯田,西域乱,丝绸之路阻绝的历史规律。 在划分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申,近代屯田,本应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算起,但为了保持清代新疆屯田史的完整性,不致使其割裂开来,使读者能系统、全面了解清代新疆屯田情况,所以就把清代后期新疆屯田也列入古代屯田范围中一并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