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浩罕支持下的和卓后裔在新疆的四次作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04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浩罕支持下的和卓后裔在新疆的四次作乱
分类号: K249.3
页数: 2
页码: 241-242
摘要: 乾隆朝平定大、小和卓(波罗尼都、霍集占)之际,和卓后裔大多逃往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浩罕国,浩罕国在清朝势力衰落时期,乘机发展强大起来。它一方面四处征伐扩张;一方面支持和卓后裔窜回新疆,谋叛复辟,从中渔利。
关键词: 新疆 和卓 动乱

内容

乾隆朝平定大、小和卓(波罗尼都、霍集占)之际,和卓后裔大
  多逃往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浩罕国,浩罕国在清朝势力衰落时期,
  乘机发展强大起来。它一方面四处征伐扩张;一方面支持和卓后裔
  窜回新疆,谋叛复辟,从中渔利。
  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大和卓之孙张格尔利用当时南疆维
  吾尔族人民对清朝官员和伯克地主不满情绪,依靠浩罕支持,四次
  窜回新疆作乱。
  第一次是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八月,张格尔利用嘉庆帝去
  世之机,率300人由浩罕入卡烧杀抢掠,被清军击溃。道光帝闻变
  即派伊犁将军庆祥亲往视察,査明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斌静荒淫虐
  民,革职逮京。
  第二次是道光四年(1824年)八月,张格尔纠集200多人入
  卡,到柯尔克孜部落中流窜。参赞大臣永芹派帮办大臣巴彦巴图率
  兵300追剿,此讨彼窜,久而无功。于是滥杀柯尔克孜族百人而还,
  被柯尔克孜族2 000人会同张格尔200人包围,全部被杀死。张格
  尔由此聚众三四千人。道光帝闻讯震怒,撤换永芹,以庆祥为参赞
  大臣。
  第三次是道光六年(1826年)六月,张格尔率500人进卡,裹
  胁万余人进攻喀什噶尔、叶尔羌(今莎车),又求助于浩罕,许以割
  让喀什噶尔及财物平分。浩罕出兵万余助战,9月26日攻陷喀什
  噶尔汉城和维吾尔城。来自全国各地的1 000多名汉族商民参加
  了保卫汉城的战斗。城陷,全部被杀,庆祥自缢珣国。英吉沙尔、叶
  尔羌、和田三城也相继陷落,南疆大乱。道光帝命伊犁将军长龄率
  北疆驻兵增援,又派陕甘总督杨遇春等率各省官兵3. 6万名,集于
  阿克苏,分三路进击。次年春,经过几场激战,先后收复四城,平息
  了叛乱,张格尔率少数残匪逃遁。
  第四次是道光八年(1828年)初,张格尔乘春节年关清军疏于
  防范之际,纠集500人窜入卡内。维吾尔人民予以抵抗,清将领杨
  芳率兵6 000追击。在喀尔铁盖山,总兵胡超及锡伯族战士生擒张
  格尔,解京处死。
  在讨平张格尔之乱的斗争中,新疆各族人民特别是维吾尔族
  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或冲锋陷阵,勇敢杀敌;或探敌侦察,充
  当向导。喀喇沙尔(今焉耆)的土尔扈特、和硕特蒙古族人民自备马
  匹军器,组成千人队伍,英勇作战。柯尔克孜、哈萨克、塔吉克人民
  支持清军,搜捕残匪。各族人民承担了军需运输任务,从伊犁和乌
  鲁木齐翻山越岭,车拉人背,保证了阿克苏3万清军的军粮供应。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次平叛,内地只供应了军械火药,而军粮
  则全部是乌鲁木齐所积的屯粮和伊犁采买之粮。这样大大节省了
  内地运粮的困难,保证了平叛战争的胜利。屯垦戍边的成效,在此
  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从古代、近代到当代,系统地记述了新疆屯田的过程及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上述诸问题.重点研究在西域兴屯田,西域安,丝绸之路畅通;相反,废屯田,西域乱,丝绸之路阻绝的历史规律。 在划分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申,近代屯田,本应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算起,但为了保持清代新疆屯田史的完整性,不致使其割裂开来,使读者能系统、全面了解清代新疆屯田情况,所以就把清代后期新疆屯田也列入古代屯田范围中一并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