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塔尔巴哈台(塔城)屯垦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033
颗粒名称: 四、塔尔巴哈台(塔城)屯垦区
分类号: F329
页数: 2
页码: 224-225
摘要: 塔尔巴哈台,中国与俄罗斯卡伦相望,是我国西陲屏藩,军事要塞。在讨平准部叛乱后,“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塔尔巴哈台筹设营屯”。由参赞大臣绰勒多率绿营兵600名由乌鲁木齐去雅尔地方屯田。次年开垦种地,并在该地修建肇丰城,作为塔尔巴哈台的首府,后该地被沙俄侵占。1766年参赞大臣阿桂将城移于楚呼楚建绥靖城(就是现在的塔城),种地1. 8万亩,距故城200里。
关键词: 屯垦区 塔城 清代

内容

塔尔巴哈台,中国与俄罗斯卡伦相望,是我国西陲屏藩,军事要塞。在讨平准部叛乱后,“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塔尔巴哈台筹设营屯”。由参赞大臣绰勒多率绿营兵600名由乌鲁木齐去雅尔地方屯田。次年开垦种地,并在该地修建肇丰城,作为塔尔巴哈台的首府,后该地被沙俄侵占。1766年参赞大臣阿桂将城移于楚呼楚建绥靖城(就是现在的塔城),种地1. 8万亩,距故城200里。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巴尔品奏准:“楚呼楚地广田多,请于乌鲁木齐拨绿营兵四百名,前往耕种。”是年屯田丰收,人均收粮18石,受到清廷嘉奖(《新疆识略•塔城屯务》)。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有屯地1.7万亩,屯兵850人,以游击督领。五十九年(1794年)屯兵减为四百名,分为五屯,头工在城西四里,二工在城南二里,三工在城东南八里,四工在城东十二里,五工在城东三里,共种地8 000亩,以副将督领。到乾隆末年,“塔尔巴哈台营屯共七处”。“乾嘉时期,察哈尔、厄鲁特七佐领携眷兵丁也有四处屯田垦区。”后来由于粮库存粮霉烂,各地裁屯,而塔尔巴哈台垦区还在扩大,“嘉庆十三年(1808年)调乌鲁木齐200名于十四年派往,十五年种地交粮”(《西陲总统事略》)。这是因为沙俄在中国边境不断扩张,故采取措施,加强屯田力量。同时边防兵力量也在增强,该地原有驻防兵900名,屯田兵600名,后改驻防兵为轮换兵,并将屯田兵增加为2 110名。
  塔尔巴哈台的民屯规模不大,乾隆六十年(1795年),有100余户认垦,种田3 000余亩(《塔尔巴哈台事宜》)。
  乾隆四十年(1775年)参赞大臣奏准把原给伊犁厄鲁特营为奴的100名遣犯,调塔尔巴哈台挖煤,1777年到达后,除挖煤外,派31人屯田种粮,人给地12亩,其中在锡伯图有“遣犯十一名,种地一百二十亩”(《塔尔巴哈台事宜》)。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从古代、近代到当代,系统地记述了新疆屯田的过程及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上述诸问题.重点研究在西域兴屯田,西域安,丝绸之路畅通;相反,废屯田,西域乱,丝绸之路阻绝的历史规律。 在划分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申,近代屯田,本应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算起,但为了保持清代新疆屯田史的完整性,不致使其割裂开来,使读者能系统、全面了解清代新疆屯田情况,所以就把清代后期新疆屯田也列入古代屯田范围中一并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