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028
颗粒名称: 军屯
分类号: F329
页数: 2
页码: 217-218
摘要: 还在平叛过程中,清廷就筹划“将来回部全定,伊犁驻防应以需兵若干,与屯兵粮饷合算,量籽种以定兵数,就收获以济军食。既可省内地挽运之烦,亦不患兵多冗食”(《清高宗实录》)。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陕甘总督杨应琚疏奏:“伊犁底定,宜先屯田”。
关键词: 伊犁 屯垦区 清代

内容

还在平叛过程中,清廷就筹划“将来回部全定,伊犁驻防应以需兵若干,与屯兵粮饷合算,量籽种以定兵数,就收获以济军食。既可省内地挽运之烦,亦不患兵多冗食”(《清高宗实录》)。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陕甘总督杨应琚疏奏:“伊犁底定,宜先屯田”。清政府很重视这一建议。在平叛后的第二年,即1760年伊犁设办事大臣,
  兴办屯田。当年三月,清廷“命阿桂率满洲、索伦骁骑五百,绿营兵
  百,回人二百(实三百)至伊犁搜捕马哈沁,招抚厄鲁特,并筑城屯
  垦”(《清史稿·兵志一》)。阿桂从阿克苏率部到达伊犁后:“二十五年
  (1760年),伊犁屯议起,于河南之海努克(今察布査尔县境)立回
  屯,察罕乌苏(今霍城县西)立兵屯”(《清史稿.食货志》)。是时,屯田
  士卒每人种地10亩。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绿营兵陆续增加,“已足二千名”,“屯
  田八千亩,收获大小麦、黍、粟、青稞等共二万七千一百石有奇”
  (《清高宗实录》)。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岁入三万五千余石,除
  给该处官兵外,尚有贏余”(《清高宗实录》)。乾隆三十一年伊犁军屯
  面积增加到3万亩。三十三年达到36 212亩,产粮68 079石。乾隆
  “三十四年,陆续由内地增调屯田兵至二千五百名,五年更替五百
  名差操,二千名屯田”(《新疆识略•伊犁屯务》)。三十五年又从肃州调
  屯军300名到伊犁。伊犁军屯面积42 356亩,产粮79 782石。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伊犁换防兵改为携眷兵,将军伊勒
  图奏准“改为携眷,定额三千”(《新疆识略·伊犁屯务》)。是年屯田官
  兵增至3 098名,官98名,兵3 000名。500名操练,2 500名屯种。
  共分25屯,每屯百名士兵,每人种地20亩,共种地50 588亩,产
  粮84 988石。设屯镇总兵进行管理。乾隆四十七年伊犁将军伊勒
  图因仓内存粮50余万石,恐太多发霉,请将2 500名屯兵中撤回1
  000人,裁汰10屯。以1 500名屯种,1 500名操练(《西陲总统事
  略》)。到乾隆五十四年,新任伊犁将军宁保考虑到伊犁地处极边,
  万一歉收,恐难维持。奏请将1 500名操练兵中调700人屯田,添
  设7屯,兵屯增至22屯,共种地4. 4万亩,直到嘉庆初年未变。
  嘉庆时期,伊犁有绿营兵屯点30处。主要分布在熙春、绥定、
  广仁、瞻德、拱震、塔勒奇六城近郊。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从古代、近代到当代,系统地记述了新疆屯田的过程及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上述诸问题.重点研究在西域兴屯田,西域安,丝绸之路畅通;相反,废屯田,西域乱,丝绸之路阻绝的历史规律。 在划分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申,近代屯田,本应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算起,但为了保持清代新疆屯田史的完整性,不致使其割裂开来,使读者能系统、全面了解清代新疆屯田情况,所以就把清代后期新疆屯田也列入古代屯田范围中一并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