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端屯田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979
颗粒名称: 斡端屯田区
分类号: F329
页数: 5
页码: 156-160
摘要: 斡端,在元代又称兀丹、忽炭、忽丹、五端、阔端等名。即今和田。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大漠南缘。古于阒国。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名城。东通中原,西达葱岭以西诸国,扼中西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蒙元统一西域,特别是灭宋之后,对斡端大力经营,建成南疆的军事基地。设置军政机构,通驿站驻重兵,大兴屯田。
关键词: 斡端 屯田

内容

斡端,在元代又称兀丹、忽炭、忽丹、五端、阔端等名。即今和田。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大漠南缘。古于阒国。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名城。东通中原,西达葱岭以西诸国,扼中西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蒙元统一西域,特别是灭宋之后,对斡端大力经营,建成南疆的军事基地。设置军政机构,通驿站驻重兵,大兴屯田。
  1.建立军政机构。
  至元十九年(1282年)“受诸王合班阿只吉节度,仍置别失八里,哈喇火州,兀丹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蒙兀儿史•昔里吉传》)。以统辖南疆军政事务。至元十九年是“仍置”,说明在此以前曾设置过宣慰司都元帅府。究竟是哪一年?《新元史•地理志六》记述:“忽炭,城名……在倭赤之西,可失哈儿之东南,本兀丹部,又曰斡端。至元中,置宣慰司都元帅府。”“至元中”,没有明确哪一年,从字面上看,“至元”共31年。所谓“中”,似指15、16或17年吧。史籍有两条记述可供参考,第一条记载是:至元十六年,“会海都党侵袭天山南路。明年(刘恩)改副都元帅,命偕都元帅也罕的斤帅蒙、汉军征兀丹,在道进都元帅,仍兼宣慰使”(《蒙兀儿史记•刘恩传》)。第二条记载是:至元十六年二月“又发探马赤军一万人,及夔府招讨张万之新附军,俾四川西道宣慰使也罕的斤将之,戍斡端”(《 元史•兵志二》)。也罕的斤是主帅,至元十六年抵斡端,随即建立都元帅府宣慰司府,是合乎逻辑的。十八年海都叛军进攻,元军退出斡端,都元帅府、宣慰司自然撤销。至元十九年,元军击败叛军,复斡端,重设都元帅府宣慰司,所以称“仍置”。
  2.元政府在此驻重兵,与海都叛军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双方兵力之大,时间之长,说明战争是异常激烈的。
  成吉思汗于1218年统一西域后,直到1260年,斡端相对稳定了40余年。从蒙古诸王为争夺汗位发动叛乱以来,漠北和西域成了主要战场。特别是至元五年(1268年)海都叛乱后,当时元政府正集中兵力灭宋,无力西顾,海都叛军,不时骚扰。
  元灭宋后,政府不断增兵西域,与叛军展开了长期的、激烈的战争。斡端是西域南线的军事重镇,元军不断增兵于此,海都也势在必夺,于是导致了 1281—1282年之间的“斡端之役”。
  至元十三年(1276年)十月:“命别速䚟、忽别列八都儿二人为都元帅,领蒙古军二千人,河西军一千人,守斡端城”(《元史•兵制二》)。
  至元十五年(1278年)正月“阿老瓦丁将兵戍斡端,给米三千石,钞三十锭”(《元史•世祖七》)。阿老瓦丁因制炮有功被授予宣武将军、管军总管、副万户。
  至元十六年,调元名将兀浑察“从大军征斡端”(《元史•拜延八都鲁传》)。
  至元十六年八月:“又发探马赤军一万人,及夔府招讨张万之新附军,俾四川西道宣慰使也罕的斤将之,戍斡端”(《元史•兵志二》)。增兵1万至斡端。
  至元十六年,刘恩入朝,“赏赍有加,授四川西道宣慰使,改副都元帅,帅蒙古、汉军万人,征斡端……师次甘州,奉诏留屯田,得粟二万余石”(《元史·刘恩传》)。
  至元十八年(1281年),由于海军进犯斡端,元军进行保卫,双方调集重兵,展开了“斡端之役”。《元史》对此有较详细的记载:十八年,“命(刘)恩进兵斡端,海都将玉伦亦撒率兵万人迎战,游骑先至,恩设伏以待,大败之。海都又遣八把率众三万来侵,恩以寡不敌众,成师而还”(《元史•刘恩传》)。元军撤兵,叛军占领斡端。
  元军经过准备,调集大军,对叛军进行了反攻。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将“旦只儿从诸王合班,元帅忙古带军至斡端,与叛王兀卢等战,胜之”(《元史•旦只儿传》)。从这位将军的传记中,得知组织元军进行反击的司令是诸王合班,元帅忙古带辅之。将军旦只儿参加了这一战役,当然还有许多将军参战,最后取得胜利,收复斡端。这一战役规模很大,叛军出动兵力开始1万,后又增兵3万,共4万。元军出动的兵力,也罕的斤率兵1万(还有新附军,其人数未载),刘恩将兵万人,别速台、忽别列八都儿二人率兵3 000,阿老瓦丁带兵多少进戍斡端,未载。见于文字的共2.3万人。实际上,元军兵力不超过5万,否则是不可能打败4万海都叛军的。双方投入的兵力,约在9万以上。可见规模之大、战斗之激烈。元军在史书上出现的诸王、名将就有八人之多,可以看出忽必烈对这一战役的重视。海都对斡端之役也势在必胜,开始1万人被元军击败后,迅速增兵3万人,选诸王兀卢指择,遣骁将八把将兵迎战,占领斡端。
  次年,元军大举反攻,击败海都,复斡端。随即“设置宣慰司都元帅府”(《蒙兀儿史记.昔里吉传》),以加强西域南线的军事力量。但海都并不甘心,仍驻兵可失哈儿一带,相机进袭斡端。据《元史•拜延八都鲁传》载:元军名将兀浑察从征斡端,“诸王术伯命兀浑察往乞失哈里之地为游击军,时敌千余,兀浑察以勇士五十人与战,擒其将也班胡火者以献”。这一战斗证明海都叛军仍在窥视斡端。
  3.元政府在斡端兴屯田。
  《元史•世祖十二》载:至元二十五年七月“命斡端戍兵三百一十人屯田”。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十一月,“以忽撒马丁为管领甘州,陕西等处屯田等户达鲁花赤,督斡端,可失合儿工匠千五十户屯田”。
  从以上两条资料研究:屯田性质:戍兵300人屯田是军队屯田,1 500户工匠屯田属于民屯。
  时间:两条史料均是至元二十五年,仅短短一年。
  规模:300军人,每人种地50亩,共1. 5万亩。1 500户工匠屯田,一半算在斡端,一半算在可失哈儿,仍以每人种地50亩计,500人种地2. 5万亩。军屯、民屯合计,共屯田4万亩上下。
  实际上,时间要长,规模要大得多。
  从时间上看,速别台、忽别列八都儿二人于至元十三年(1276年)十月率兵3 600人进戍斡端后,除担任守戍者外,经过准备,于十四年就应开始屯田。直到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中经叛军侵犯,耽误一二年外,都应有军队屯田。刘恩率部万人征斡端,于至元十六年路过甘州暂停仅一年,就立即组织“屯田,得粟二万余石”。
  斡端从至元十三年到叛军进攻,中隔四年。再从至元十九年击退叛军,收复斡端,到至元二十五年,中经六年时间,元军是会组织屯田的。否则,这么多军队的粮饷供应如何解决?遭战火洗劫的斡端人民负担不起,靠辽远的河西长途转运,更是无法解决的。
  关于屯田规模。由于在战争前线,大部分兵力要备战戍守,就以四分之一的兵力进行屯田是完全能够做到的。斡端驻军多时在4万以上。以1万人屯田,其耕地面积可达50万亩左右。大军云集斡端,屯田规模小了是无法满足军队需要的。
  元将阿老瓦丁于至元十五年正月进兵斡端,为解决部队粮饷供应,元政府给米3 000石。这米是如何从河西走廊运到斡端的?书籍未说。在古代交通不便,运距遥远,途经寸草不生的千里戈壁,其困难情况是可以想见的。阿老瓦丁进驻斡端,立即组织屯田,到第二年“斡端境内蒙古军耗乏”,元政府赐给牛、马、羊及衣服、弓、矢之类,就没有给粮食,说明粮食供应已经解决,屯田取得效果。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从古代、近代到当代,系统地记述了新疆屯田的过程及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上述诸问题.重点研究在西域兴屯田,西域安,丝绸之路畅通;相反,废屯田,西域乱,丝绸之路阻绝的历史规律。 在划分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申,近代屯田,本应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算起,但为了保持清代新疆屯田史的完整性,不致使其割裂开来,使读者能系统、全面了解清代新疆屯田情况,所以就把清代后期新疆屯田也列入古代屯田范围中一并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