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屯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936
颗粒名称: 轮台屯田
分类号: F329
页数: 2
页码: 114-1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唐朝时期在轮台屯田的研究。
关键词: 轮台 屯田 唐朝

内容

这里的轮台不是天山以南的汉轮台(今新疆轮台县),而是天山以北唐代所设庭州下辖的轮台县。贞观十四年(640年)侯君集平定高昌后,西突厥驻可汗浮图(今吉木萨尔县)的叶护阿史那贺鲁率部归唐。唐太宗在天山以北设庭州,下属金满、蒲类和轮台三县。究竟唐代轮台在什么地方?众说纷纭。《后汉书•西域传》自高昌壁北通后部金满城五百里,耶律楚材《西游录》别失把里城南五百里有和州,即唐之高昌,道里证之,适相符合,轮台县当在今迪化、昌吉之间,这是第一种说法。《新疆图志》说:“轮台在北庭都护府西或曰四百里,或曰三百里,或曰二百里。”《辞海》轮台条中注:轮台,古县名,唐贞观中置,治所当在今新疆米泉县境。这是第二种说法。《新疆简史》称:“庭州在今吉木萨尔县城北,古遗址尚存……州治以西四百多里外有轮台县,其地当在乌鲁木齐附近不远。”这是第三种说法。清代徐松著《西域水道记》称:轮台在乌鲁木齐稍东。李光廷的《汉西域图考》认为轮台在乌鲁木齐以东70里的地方。新疆社会科学院钱伯泉先生在1982年《新疆社会科学》第1期《轮台的地理位置与乌鲁木齐渊源考》一文中认为:首先,轮台一名的来源与“於赖”有关,“於赖”即是今日的“乌拉”泊地方。那么设立轮台县治,决不会远到乌拉泊以外的地方去。其次,轮台既是唐朝的军事重镇,必然设在形势险要的地方。现在的达坂城天山山谷为乌鲁木齐通往吐鲁番的孔道,上古称“于娄谷”,乌拉泊紧扼这条山谷的谷口,处于咽喉重地。唐朝西域的威胁,是牙帐设在塔拉斯草原碎叶城附近的突厥,突厥东侵北庭都护府,或者南侵安西都护府(始治高昌,后移龟兹),都须路过乌拉泊及其附近。所以轮台县治—定设在天山谷口的乌拉泊无疑。再看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它显然是在轮台写的。诗中“……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如果像有的学者所说那样,唐朝的轮台设在阜康县,则天山城南无“路”可通西州(今吐鲁番),若走北庭都护府,大路又是一马平川,不可能出现“山回路转不见君”的情景。米泉远在乌鲁木齐市北,昌吉也在乌鲁木齐西北30多公里,南离天山很远。只有乌拉泊一地,一出东门,就见重重叠叠的天山,大路也是向东偏南而去的,冬天送客东归,才会出现诗中所描写的情景。
  乌拉泊古城遗址,坐落在乌鲁木齐市区南郊10公里处,其南背倚天山,东扼吐鲁番和南疆的咽喉。古城略呈方形,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80米,周长2公里,城墙为土夯筑,现残留高达4米,最高处7米多。四个城角处尚存方形角楼遗迹,每面城墙都分布有凸出墙身的马面,城墙中部则有瓮城门,表明了这座古城当年所具有的军事地位。古城内散布着唐、宋时期的陶片,也曾拾到清代圆形方孔铜钱。钱伯泉先生认定此古城遗址即唐代轮台县治所在。林必成先生在《新疆大学学报》著文《唐代轮台初探》中也认定此处即唐代轮台所在。笔者也同意这一结论。
  轮台县下设四个乡,当唐政府迁移西州的汉族农民到庭州屯田时,部分汉族农民也来到轮台垦荒种地。公元702年在乌鲁木齐西部的九家湾地区移民屯田。所遗引水渠道,建国初期尚清晰可辨。
  长安二年(702年)唐政府在庭州置北庭都护府。设烛龙军,次年郭元振改为瀚海军、天山军、伊吾军、静塞军、清海军、金牙军等。
  静塞军驻轮台,有士卒千余人。按唐政府规定:“镇戍地可耕者,人给十亩以供粮”(《新唐书•食货志三》)。唐军屯田1万余亩。这里有军屯、有民屯。《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屯田丰收的情况:“轮台、伊吾屯田,禾菽弥望。”唐代诗人岑参写道:“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如实地记载了唐代屯田士卒在边疆屯垦戍边的情况。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从古代、近代到当代,系统地记述了新疆屯田的过程及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上述诸问题.重点研究在西域兴屯田,西域安,丝绸之路畅通;相反,废屯田,西域乱,丝绸之路阻绝的历史规律。 在划分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申,近代屯田,本应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算起,但为了保持清代新疆屯田史的完整性,不致使其割裂开来,使读者能系统、全面了解清代新疆屯田情况,所以就把清代后期新疆屯田也列入古代屯田范围中一并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