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南道(楼兰、精绝、于阗)屯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887
颗粒名称: 三、南道(楼兰、精绝、于阗)屯田
分类号: F329
页数: 5
页码: 60-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东汉时期西域南道(楼兰、精绝、于阗)屯田
关键词: 南道 东汉 屯田

内容

楼兰屯田楼兰为西域的城郭之国之一。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最近一个世纪以来断断续续的考古材料证明,这个王国的位置在今罗布泊周围,其范围包括孔雀河以南,南抵今若羌县的米兰、墩力克一带,西濒塔克拉玛干沙漠,东与敦煌接壤,其西北可通焉耆、龟兹,西南可至婼羌、于阗等南道诸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即从楼兰分为南北两道,通往中亚、印度及欧洲。今罗布泊西北岸边、孔雀河南岸7公里处的楼兰古城,可能就是当年楼兰王国的中心城市。此城是东西交通的枢纽,东西方来往之使者、商人、旅客必经之地,也是西域的军事重镇。
  秦汉之前,我国内地好像还不知道这个王国的情况,到司马迁撰《史记》时,才知有楼兰国,而消息之来源还是从匈奴人那里得来的。《史记•匈奴列传》称文帝四年(前176年)匈奴冒顿单于给汉文帝写信说,“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这是我国史书中第一次出现这个王国的名称。从此以后,国内对楼兰的情形逐渐了解,因而给我们保存了许多材料。张骞通西域后,楼兰(后改国名为鄯善)的情况在《汉书》和其他古籍中屡有记载,这些记载便成了我们今天认识楼兰和研究楼兰屯田的重要资料。本世纪以来,外国探险家和我国的考古学家在楼兰王国境内进行过多次考古调査和发掘,从调査与发掘中得到了大批文物,这就给我们了解楼兰屯田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物证。
  从文献和考古中我们知道,在汉文帝四年以后,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之前,楼兰王国在政治上是隶属匈奴僮仆都尉的。元封三年武帝遣从票侯赵破奴击车师,俘楼兰王,楼兰才降于汉朝。
  楼兰降汉后,虽基本上摆脱匈奴控制,但有时也受匈奴的军事压力和反间,经常苦害汉朝出使西域各国的使者。汉昭帝时,楼兰王竟又公开叛汉归匈,昭帝派傅介子刺楼兰王,改其国名为鄯善,并劝说新立的楼兰王迁都于罗布泊以南的伊循城,从此楼兰王国便更名为鄯善,《后汉书》记载的和考古证明的有关楼兰的屯田,实际上包括了楼兰王国后期和鄯善王国时期的屯垦情况。
  西汉在楼兰的屯田,《汉书》没有明确记载。但1930年在罗布淖尔出土的汉简文书,似乎表明西汉在楼兰进行了屯垦的尝试。例如:宣、元之际,汉在楼兰置军侯、设亭燧、开井渠、置仓库(居卢訾仓便是一个最大者),如无屯田,似不可想象。
  但是,汉在楼兰之屯田,确应以东汉时规模为大。这一时期的卓有成效的屯垦,为后来魏晋南北朝时楼兰地区的屯田和经济繁荣打下了良好基础。
  东汉屯田于楼兰应是从汉明帝时开始的。这条史料我们得自于《后汉书•杨终列传》。据此传文,杨为东汉章帝时之校书郎。建初元年(76年)他在他的上疏中称“自永平以来,仍连大狱,有司穷考,转相牵引,掠考冤滥,家属徙边,加以北征匈奴,西开三十六国,频年服役,转输繁费,又远屯伊吾、楼兰、车师戊己,民怀思土,怨结边域……”杨终此议,实有畏难退缩之意,曾遭班固等力主屯田西域者之反对。于是,杨终又辩曰:“……今伊吾之役,楼兰之屯,久而未还,非天意也。”于是章帝采纳杨终的妥协主义,停止了边屯。
  杨终的主张,应该说是有损西域屯垦事业的,但我们从其两次奏章中看出,楼兰的屯田确从明帝西征北匈奴时开始,屯田劳动力大部是明帝时因冤狱而流放的株连者。
  东汉时的楼兰屯田,规模甚大,成效显著,1980年4月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楼兰考古队在楼兰古城官署采得标本,此标本经碳14测定,其校正年代为距1950年前之1865土80年,也就是说,古城的官署建筑物应该是东汉初期遗留下来的。与此相联系的是考古队又在同一地点的一堆废木料底下发现了堆积厚达70厘米、宽1米的一批糜子,糜子中夹杂着小麦(经科学鉴定,这里拣到的小麦花是当今世界上最早、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小麦花)。
  这一发现,正是东汉楼兰屯田的有力证据。
  东汉的楼兰屯田,还有另一个垦区即前汉的伊循。伊循自傅介子惩楼兰王之后即为鄯善国都。考古学家考证结果,伊循即今若羌东北的米兰一带。现在我国的水利工作者已经经过周密调査和测绘,将车尔臣河下游和米兰河流域的汉代灌溉系统复原了出来。这一灌溉系统呈树枝状散开,工程配置相当严密和科学。郦道元《水经注》曾记载,“敦煌索励字彦义,有才略。刺史毛奕表行贰师将军,将酒泉、敦煌兵千人至楼兰屯田。起白屋,召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各千人,横断注宾河。河断之日,水奋势激,波陵冒堤。……大战三日,水乃回减,灌浸沃野,胡人称神。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咸服外国”。从这一记载观之,今若羌一带及米兰以东地区之开发,索励与毛奕是有功劳的,东汉以后在这一区域内有长史之设,恐与其地的大规模开发不无关系。考古学家黄文弼考证,“注宾河”即今之车尔臣河,车尔臣河下游,当然亦在楼兰国范围。
  精绝屯田精绝,西汉三十六国之一。位于塔克拉玛干南缘,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今民丰县城北150公里处,今尼雅遗址即古精绝国都。
  1956年从民丰的汉代尼雅遗址中,曾出土“司禾府印”一方。
  边长2厘米,高1. 7厘米。据王炳华先生考证:“司禾府是汉晋时期与屯田事务有关的一个机构。”可见精绝曾进行过屯田。但其规模和人数、起止时间,有待进一步探索和考证。
  于阒屯田于阗即今和田市。位于西域南部,昆仑山北麓,西汉时西域三十六国南道大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地扼东西交通咽喉,是汉与匈争夺的重点地区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永平十八年(75年)汉明帝死,焉耆乘东汉大丧,发兵攻击并杀死西域都护陈睦,班超在西域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数次发兵围攻疏勒,超固守榮橐城,与疏勒王忠互相策应,坚守一年多。肃宗初即位,以都护陈睦战死,班超单危不能自立,乃下诏班超还中原。
  班超接旨忍痛从疏勒起程,准备沿丝绸南道返回。疏勒人民闻讯震惊,惧复为匈奴、龟兹所灭。都尉黎弇流泪说:“汉朝使者扔下我们不管,我们又要被龟兹灭亡了。”说罢当众抽刀自刎。班超含泪挥别,走到于阗,国王大臣环跪在地,抱住马腿,苦苦挽留。班超深受感动,决心为西域各族人民的利益而献身。他拨马返回疏勒,上书呈请留在西域。先后平定疏勒、莎车的叛乱,击退了大月氏的大规模入侵。并派人到乌孙同大昆莫、小昆莫加强了联系,龟兹及姑墨、温宿等地自动臣属于汉。公元88年,汉和帝即位。东汉与南匈奴联合,连年大败北匈奴。公元91年,北匈奴大部西迁,东汉再次统一西域,正式任命班超为都护,都护府设于龟兹它乾城;任命徐干为长史,驻在疏勒。又重新设立戊己校尉于车师之高昌壁,设置戊部侯于车师后部之侯城。再次恢复屯田,史称“二绝二通”。
  章帝元和元年(84年),汉廷“复遣假司马和恭等四人将兵八百诣超。超因发疏勒、于阗兵击莎车”《后汉书•班超传》)。这次出兵因疏勒王忠叛、康居遣精兵救莎车,因而未能获胜。次年,“超发于阒诸国兵二万五千人,复击莎车”(同上书和恭将800 士卒,驻屯何地?史籍未载。根据疏勒已有徐干所率1 000余名士兵驻屯,当不会再将和恭所率800名士兵驻此。于阗是战略要地,与疏勒在军事行动上可以互相策应,于阗又是水土肥美宜农宜牧的好地方,从军事部署,与屯田需要以及屯田军与于阗军共同参加军事行动等情况来判断,和恭所率士兵似应驻屯于阗,在于阗进行屯田,当然还需要学者们进一步考证。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从古代、近代到当代,系统地记述了新疆屯田的过程及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上述诸问题.重点研究在西域兴屯田,西域安,丝绸之路畅通;相反,废屯田,西域乱,丝绸之路阻绝的历史规律。 在划分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申,近代屯田,本应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算起,但为了保持清代新疆屯田史的完整性,不致使其割裂开来,使读者能系统、全面了解清代新疆屯田情况,所以就把清代后期新疆屯田也列入古代屯田范围中一并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