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吾庐屯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880
颗粒名称: 伊吾庐屯田
分类号: F329
页数: 3
页码: 53-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伊吾庐屯田研究,伊吾,秦时称伊吾,汉时改称伊吾庐。在今哈密市西60公里处。伊吾庐为西域门户,与匈奴毗邻,是西域的战略要地。
关键词: 伊吾庐 屯田 研究

内容

伊吾庐屯田伊吾,秦时称伊吾,汉时改称伊吾庐。在今哈密市西60公里处。伊吾庐为西域门户,与匈奴毗邻,是西域的战略要地。这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著名的哈密瓜就出产在这里。《汉书•西域传》载:“伊吾,地宜五谷、桑麻、葡萄。其北又有柳中,皆膏腴之地。故汉常与匈奴争车师、伊吾,以控西域焉。”东汉与匈奴在伊吾庐反复较量,每次夺得伊吾庐立即组织屯田。由于争夺之频繁,出现了屯田屡办屡停的局面。
  汉明帝决心效武帝着力经营西域。派奉车都尉窦固、骑都尉耿忠率士卒1 200人在天山东部,大败匈奴。《后汉书•明帝纪》载:永平“十六年春二月……窦固破呼衍王于天山,留兵屯伊吾庐城”。
  关于这一战役的经过,《后汉书•窦固传》是这样记述的:“(窦)固、(耿)忠至天山,击呼衍王,斩首千余级,呼衍王走,追至蒲类海,留吏士屯伊吾庐城。”在这一战役中,班超以假司马(代理司马)的名义,率士卒与匈奴激战,打得很出色,为窦固所赏识。“奉车都尉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后汉书•班超传》)。
  这次伊吾庐屯田,进行了整整四年,到公元77年3月,汉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于建初“二年(77年)三月,复罢屯田伊吾,匈奴因遣兵守伊吾地”(《后汉书•章帝纪>)。这次屯田的停止,显然是缺乏战略远见的。
  公元90年(东汉永元二年),车骑将军窦宪派副尉阎槃率2 000骑掩击伊吾。攻克之后,东汉第二次在伊吾庐进行屯田。
  公元92年(永元四年),“使中郎将任尚持节卫护屯伊吾”(《后汉书·南匈奴传》)。公元93年已降汉的匈奴於除鞬叛逃,帝遣任尚率屯田士卒与将兵长史王辅所率千余骑追斩於除鞬。
  延平元年(106年),西域诸国叛,攻都护任尚于疏勒,会温宿、姑墨皆叛,被副枝尉梁慬大败之,西域叛乱被平定,因路远书信迟到,公卿以为西域阻远,数有背叛,其费无已。遂于公元107年(永初元年)“罢都护,遣骑都尉王弘发关中兵,迎慬、禧、博及伊吾庐、柳中屯田吏士”(《后汉书•梁慬传》)西域的叛乱被平定下去后而放弃西域屯田,可见东汉政府腐败之至。
  公元119年长史索班率1 000余人,收复伊吾庐并行屯田,同时招抚西域各国。《后汉书•西域传》载:“敦煌太守患其(指匈奴)暴害。元初六年,乃上遣行长史索班,将千人屯伊吾以招抚之,于是车师前王及鄯善王来降。”仅数月,“北匈奴复率车师后部王共攻没班等。遂击走其前王。曹宗请兵北击匈奴,复欲进取西域,邓太后不许”。其后北匈奴与车师屡寇河西,朝廷不能禁。有的大臣竟提议:“闭玉门关、阳关,以绝其患。”公元123年(延光二年)复以班勇为长史出西域,再次统一西域。公元131年伊吾庐再次恢复屯田。为了加强领导,置伊吾司马一人。“帝以伊吾旧膏腴之地,傍近西域,匈奴资之以为钞暴,复令开设屯田,如永兀时事,置伊吾司马一人”(《后汉书•西域传.总叙》),此是顺帝永建六年之事。
  这次恢复屯田后,由于政治局面较稳定,屯田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建成西域一个大的屯田基地。屯田士卒不仅进行屯田,还参加了保卫边疆的战斗。公元151年,北匈奴呼衍王率士卒3 000余进攻伊吾,伊吾司马毛恺率屯军500人迎战失败,全军覆没。敦煌太守马达率兵4 000救援,匈奴闻讯,引兵西去。伊吾庐屯田虽受到一次挫折,但随即恢复。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从古代、近代到当代,系统地记述了新疆屯田的过程及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上述诸问题.重点研究在西域兴屯田,西域安,丝绸之路畅通;相反,废屯田,西域乱,丝绸之路阻绝的历史规律。 在划分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申,近代屯田,本应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算起,但为了保持清代新疆屯田史的完整性,不致使其割裂开来,使读者能系统、全面了解清代新疆屯田情况,所以就把清代后期新疆屯田也列入古代屯田范围中一并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