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胥鞬屯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865
颗粒名称: 北胥鞬屯田
分类号: F329
页数: 2
页码: 34-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汉代在北胥鞑进行屯田,这是公认的历史事实,但北胥鞬究竟在何地,从清代以来,史学家说法不一。
关键词: 屯田 北胥鞬

内容

《汉书•西域传》记载:“都护之起,自吉置矣。僮仆都尉由此罢,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于是徙屯田,田于北胥鞬,披莎车之地,屯田校尉始属都护。”“都护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
  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
  汉代在北胥鞑进行屯田,这是公认的历史事实,但北胥鞬究竟在何地,从清代以来,史学家说法不一。
  《新疆简史》说:“西域都护设置后,屯田的地域扩大到从莎车分出来的北胥鞑。”新疆大学周轩先生有《北胥鞬新考》(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3期)赞同这一论点,认为西域都护既有统辖乌孙等36国的职权,又有督察康居等外国的责任。公元前60年,汉鉴于匈奴势力退出西域,来自东北方面的威胁基本解除,而西北方面的安危就显得重要起来,于是审时度势,将屯田的地域扩大到从莎车划分出来的北胥鞑。莎车在叶尔羌河流域,近康居诸国,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宜于耕种,所以临近的依耐(今叶城南)和蒲犁(今塔什库尔干)都“寄田莎车”。汉在北胥鞬屯田,主要是为了安抚臣属诸国及督察边外,及时掌握情况,讨平反叛势力。
  清代徐松在《汉书西域传补注》中认为:“疑莎车为车师之讹。”学者岑仲勉在《汉书西域传地里校释》中,主张“莎车”为“车师”之讹,还释“北胥鞬”即“别失八里”。并说“徙田于北胥鞑者,即徙屯田于车师后庭一带”。钱伯泉先生在《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第2期著文《北胥鞬考》中认为“北胥鞬”急读就变为“北鞬”二音,在车师国与此同音的就是“辟展”,即今鄯善县。
  笔者认为:公元前60年郑吉任西域都护,其任务:一是代表西汉中央政府统辖西域车师、龟兹等36国;二是防止匈奴再争西域;三是“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郑吉于车师举办屯田,显然是为了应付匈奴的,而北胥鞴屯田则是为了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动静的。北胥鞬在莎车境内,莎车位于西域西部。再往西越葱岭,则是康居、大月氏、安息……等国,莎车是祖国西部的要冲,所以在北胥鞬驻军屯田是合理的,是一个安定西域的重要部署。这里水土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是屯田的理想之地。经李恺先生长期研究,据考古资料证实,现在巴楚的图木休克一带,不但是唐代的一个大型屯田区,而且也是唐以前的一个屯垦地,从各方面观察,很可能是汉代北胥鞬屯田的遗址,当然,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北胥鞬屯田规模,史无记述。但我们根据“屯田校尉始属都护”来分析,据《汉书•郑吉传》载:“自张骞通西域,李广利征伐之后,初置校尉,屯田渠犁。”《中国历史大辞典•屯田校尉》条记述:“武帝时,轮台、渠犁皆有屯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外国者,后车师、乌孙、焉耆等地皆有屯田,以校尉领之。宣帝神爵二年,置西域都护府后,诸屯田校尉皆属之。”屯田校尉领屯田卒数百人,北胥鞬的屯田校尉,也应领屯田卒数百人,人以二十亩计,其规模当在万亩上下。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从古代、近代到当代,系统地记述了新疆屯田的过程及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上述诸问题.重点研究在西域兴屯田,西域安,丝绸之路畅通;相反,废屯田,西域乱,丝绸之路阻绝的历史规律。 在划分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申,近代屯田,本应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算起,但为了保持清代新疆屯田史的完整性,不致使其割裂开来,使读者能系统、全面了解清代新疆屯田情况,所以就把清代后期新疆屯田也列入古代屯田范围中一并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