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越医药学交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797
颗粒名称: 5.中越医药学交流
分类号: R-091
页数: 3
页码: 447-449
摘要: 据《大南会典》记载,清代中医书籍《医学入门》、《景岳全书》等先后传到越南79。公元18世纪,越南著名医学家黎有卓(又名“海上懒翁”)著有《海上医宗心领》六十六卷80,其中有医家冠冕、玄牝发微、百家珍藏、梦中觉痘、妇道灿然集等编,内容包括内、外、妇、儿各科;药物除论及中国药物外,并有“岭南本草”一节81,专门述及越南当地所产药草形态和功效。
关键词: 中越医药学 医药学 文化交流

内容

据《大南会典》记载,清代中医书籍《医学入门》、《景岳全书》等先后传到越南79。公元18世纪,越南著名医学家黎有卓(又名“海上懒翁”)著有《海上医宗心领》六十六卷80,其中有医家冠冕、玄牝发微、百家珍藏、梦中觉痘、妇道灿然集等编,内容包括内、外、妇、儿各科;药物除论及中国药物外,并有“岭南本草”一节81,专门述及越南当地所产药草形态和功效。本书对于中国古典医籍《内经》和明代医生冯楚瞻(兆张)所著《冯氏锦囊秘录》备极推崇,认为冯氏著作是他从事医学受到最大教益的书籍。此外,该书在论述外感病时,还提出越南因地处南方,不存在中国医学所谓的“伤寒”之说,指出:“我国无伤寒,凡有所伤,率为感冒,不事六经形证,不必追求古人方法。”82他特地写有“论我岭南麻黄、桂枝汤绝不可用”83一章,对我国张仲景《伤寒论》的治疗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是他对于中国医学理论所持灵活运用的态度,具有一定特色。该书在越南影响很大,黎有卓本人也被视为越南的“医圣公元19世纪以后,医家著作更多,根据陈存仁先生有关越南医书的介绍,可知尚有吴员外著《活人秘要》四集85、陈月芳《南邦草木》一卷等多种著作86。当时还有不少华侨在越南行医,很受欢迎,被称为“东医”;而越南本民族私相传授的医生,则称为“南医”,他们为解除越南人民的疾病痛苦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以上海外诸国的药物和医疗方法,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就记载了几十种海外药物以及许多奇特的海外治疗方法,现仅举数则,以见一斑。《本草纲目拾遗•草部上》卷三•八页记载:“西洋参,从新云:出大西洋佛兰西,形似辽东糙米参,煎之不香,其气甚薄,若对半擗开者,名片参,不佳。反黎芦,入药选皮细洁,切开中心不黑,紧实而大者良。近日有嫌其性寒,饭锅上蒸数十次而用者,或用桂圆肉拌蒸而用者。忌铁刀、火炒。苦寒,微甘,味厚,气薄,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87《本草纲目拾遗·草部中》卷四•二十八页记载:“番慧茹,《采风图》云:一名番苦苓,一名心痛草。种出荷兰,叶秀嫩如云板,〓干则香,结子青红色。治一切心气痛。”®《本草纲目拾遗•诸谷部》卷八•三十六页记载:“西国米,《岑南杂记》云:出西洋西国,煮不化而色紫柔滑者真,伪者以葛粉为之……朱排山《柑园小识》曰:西国米来自闽广洋艘,大如绿豆,以色紫煮不化者真。
  健脾胃功最捷,久病虚乏者,煮粥食最宜。益胃和脾,病起宜食。”80《本草纲目拾遗·诸蔬部》卷八•一百零二页记载:“波斯菜,即今红菜,一名洋菜。汪建仕云:生长海阳者佳。根本红辖,色鲜弱。止血、活刑杖瘀血,攻心,捣汁冲酒服即效,可理跌打。”90《本草纲目拾遗·虫部》卷十•五十五页记载:“洋虫,一名九龙虫,出外洋,明末年始传入中国,或云出大西洋,康熙初年始有此物。形如米蛘子,初生蚁如小,既久则变黑如豆瓣,有雌雄。今人用竹筒置谷花饲之,性极畏寒,天冷须藏之怀袖中,夜则置衾褥间,否则冻死。得人气则生极蕃衍。有饲以茯苓屑、红花、交桂末者,则色红而光泽,可爱,入药尤良。性温,行血分,暖脾胃,和五脏,健筋骨,去湿,〓风,壮阳道,治怯弱。治刀斧伤,用虫捣敷即愈。疯瘫用虫九个,木香汤送。
  打伤用九个,黑枣薄荷汤送……”91以上《本草纲目拾遗》中所记载的西洋参、番慧茹、西国米、波斯菜、洋虫等均为海外诸国的药物。
  这些海外诸国的地产药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医药学的内容,对中国的医药保健事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同时,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所记载的这些海外诸国的地产药物,也是证明清代中外医药学交流蓬勃发展的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4年12月

“丝绸之路”是对远古以来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东西交通道路的雅称。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通商之路,而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的大动脉。世界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就发生在这条道路上或其周围地区。几千年来,它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将继续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黎有卓
相关人物
冯楚瞻
相关人物
张仲景
相关人物
陈存仁
相关人物
陈月芳
相关人物
赵学敏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国医学理论所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