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779
颗粒名称: 结语
分类号: R-091
页数: 7
页码: 408-414
摘要: 明代是我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时期。在明代的初中期,由于明朝统治者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使明代的政治安定,农业迅速恢复发展,手工业进步,并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商业和城市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先进,对外交往日益频繁,郑和七下西洋使中外交流达到了登峰造极盛况。
关键词: 明代 医药学 文化交流

内容

明代是我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时期。在明代的初中期,由于明朝统治者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使明代的政治安定,农业迅速恢复发展,手工业进步,并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商业和城市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先进,对外交往日益频繁,郑和七下西洋使中外交流达到了登峰造极盛况。
  随着经济繁荣、科学技术的进步,明代的医药学除了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得以发展外,并出现了革新倾向。明代医学具有三大特点:一是产生了多种有重大意义的医学创造与发明。如李时珍《本草纲目》的问世,不仅是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而且是世界医药学巨著,科学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吴有性的《瘟疫论》,是17世纪在传染病因学上的卓越创见,对温病学说的创立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人痘接种预防天花方法的发明和推广,成为世界免疫学的先驱,开辟了人类预防医学的新篇章;陈司成发明用汞剂和砷剂治疗梅毒,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砷剂治疗梅毒的记载。二是许多医学家通过对前人医学成就的总结,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编撰了大量的医籍,出现了众多古医籍和医学全书、类书、丛书、方书等。三是中外医药交流空前频繁,郑和率领船队远航“西洋”,其中带有“医官医士一百八十员”,因而他们必然把常用的中药带到了国外,同时也从国外带回了乳香、血竭、安息香、苏合油等药物及有关的知识。
  这期间,我国医学更广泛地传入朝鲜、日本。在此期间,国外的一些科学技术与医学知识也传入我国,对我国科学技术和医学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明代在西域建有地方政权,设立卫所,因而明王朝在西域地区也像在中原一样,设置有相应的医事制度和医药教育机构,实行医疗分科,举行严格的医疗考试制度,为西域培养了大量医药学家,为边疆各兄弟民族防治疾病。
  明代时期,西域的维吾尔医药学和蒙古族医药学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有名的民族医药学家和民族医药学著作,其中《治疗准则》、《苏拉赫》、《医疗宗旨》、《诊治与疗养》等为代表著作。
  同时通过丝绸之路,西域和中原医药学知识频繁交流,在李时珍划时代的世界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近百种西域的药品。西域的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西域给明朝廷进贡的药品,都是这种频繁的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的有力证据。
  明代,海陆交通发达,中外交往十分活跃,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外医药学交往也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历史的顶点。中国和朝鲜医家进行多次医学学术讨论,并有讨论纪要《医学疑问》刊行,实为国际医学学术讨论会之创举,对世界医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国和日本医药学交流更为频繁,日本医家多次来中国留学,回国后在曰本京师创办“启迪院”传授医学,并且结合日本国医药实际撰写了大量的医药学著作,如坂净运的《新椅方》、《续添鸿宝要钞》,曲直濑道三的《启迪集》,古林见宜的《纲目撮要》等,对日本医药学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同时,在日本医药界也出现了“后世派”和“古方派”的医学学术流派之争,对活跃日本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和亚非各国随着郑和七下“西洋”,在医药学方面交流日益广泛。郑和船队的随船医生陈以诚、陈常在远航中,为“西洋”诸国人民治病,与亚非诸国进行了广泛的医药学交流。巩珍的《西洋番国志》、顾〓的《海槎余录》均详细记载了亚非各国的知识。中西医药学交流在明代处于萌芽状态,据统计欧洲出版有关中医药图书约十种,其中以波兰的卜弥格所著《中国植物志》、《中医秘典》影响最大。西方的传教士向中国介绍西洋医学知识,其中较知名的如卡内罗在澳门创办两所医院,范礼安、罗明坚、巴范济、利玛窦等向中国医家介绍的西医生理学、解剖学知识。这些都促进了中国医家对西方医学的了解。总之,海上医药学的交流,对中国医药学和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附注

①②③〔清〕张廷玉:《明史》卷二百一十三《张居正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1版。 ④〔清〕张廷玉:《明史》卷二百一十二,(谭纶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1版。 ⑤朱绍候:《中国古代史》下册第143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版。 ⑥朱绍候:《中国古代史》下册第228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版。 ⑦朱绍候:《中国古代史》下册第229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版。 ⑥朱绍候:《中国古代史》下册第230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版。 ⑨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303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⑩ 朱绍候:《中国古代史》下册第231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版。 11.12.⑫朱绍候:<中国古代史>下册第215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版。 13.朱绍候:《中国古代史》下册第216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版。 14.15.16.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304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17.朱绍候:《中国古代史》下册第219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版。 18.19.朱绍候:《中国古代史》下册第220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版。 20.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305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21.22.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362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23.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363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24.25.26.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364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27.28.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365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29.30.31.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305—307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32.33.34.35.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315—319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36.37.俞慎初:《中国医学简史》第241—242页,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第1版。 38.39.40.博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320—322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41.李经纬等:《中国古代医学史纲》第251页,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第1版。 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331—336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52.俞慎初:《中国医学简史》第239页,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第1版。 53.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341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54.孔健民:《中国医学史纲》第184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年第1版。 55.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344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56.李经纬等:《中国古代医学史略》第263页,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第1版。 57.俞慎初:《中国医学简史》第247页,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第1版。 58.59.60.61.62.63.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361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64.孔健民:《中国医学史纲》第207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年第1版。 65.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371页,引《大明律•集解附例》卷十九,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66.〔清〕张廷玉:《明史》卷七十四,《太医院》,中华书局,1974年第1版。 67.李经纬等:《中国古代医学史略》第293页,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第1版。 68.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372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69.〔清〕张廷玉:《明史》卷三百三十二,《西域传•四》,中华书局,1974年第1版。 70.〔清〕张廷玉:《明史》卷三百三十二,《西域传•四》,中华书局,1974年第1版。 71.李经纬等:《中国古代医学史略》第237页,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第1版。 72.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309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73.〔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部》,第八卷,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年第1版。 74.〔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部》,第十一卷,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年第1版。 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年第1版。 76.〔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年第1版。 77.〔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年第1版。 78.79.〔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第1版。 80.〔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第二十九卷,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第1版。 81.82.〔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卷,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第1版。 83.84.85.86.87.〔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卷,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第1版。 88.〔清〕张廷玉:《明史》卷二百二十九,《西域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1版。 89.90.〔清〕张廷玉:《明史》卷三百三十一,《西域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1版。 91.孙建德:《维吾尔医学史略》第11页,新疆维吾尔医研究室,1984年。 92.王登正等:《维吾尔医学发展概述》,载《新疆中医药》,1989年第2期,第43页。 93.孙建德:《维吾尔医学史略》第11页,新疆维吾尔医研究室,1984年。 94.俞慎初:《中国医学茼史》第249页,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第1版。 95.李经纬等:《中国古代医学史略》第287页,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第1版。 96.潘吉星:《本草纲目之东渡与西渐》,载《李时珍研究论文集》第227页,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1版。 @上野益三:《日本博物学史》第249、255页,东京平凡社,1973年第1版。'98.潘吉星:《本草纲目之东渡与西渐》,载《李时珍研究论文集》第237页,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1.版。99.上野益三:《日本博物学史.》第258页,东京平凡社,1973年第1版。 100.〔清〕张廷玉:《明史》卷三百二十一,《外国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1版。 101.朱绍候:《中国古代史》下册第175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版。 102.103.朱绍候:《中国古代史》下册第176页,引巩珍《西洋番国志》的《古里国》条和《祖法儿国》条,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版。 104.朱绍候:《中国古代史》下册第176页,引费信《皇槎胜览》中《占城国》条,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版。 105.106.李经纬等:《中国古代医学史略》第291页,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第1版。 107.〔民国〕臧励和等:《中国人名大辞典》第1575页,商务印书馆,1927年第1版。 108.〔民国〕臧励和等:《中国人名大辞典》第1790页,商务印书馆,1927年第1版。 109.〔清〕张廷玉:《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利玛窦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1版。 110.111.112.赵璞珊:《中国古代医学》第249页,中华书局,1983年第1版。 113.114.115.赵璞珊:《中国古代医学》第250页,中华书局,1983年第1版。 116.117.118.119.赵璞珊:《中国古代医学》第251页,中华书局,1983年第1版。 120.121.122.123.赵璞珊:《中国古代医学》第25页,中华书局,1983年第1版。 124.125.赵璞珊:《中国古代医学》第253页,中华书局,1983年第1版。 126.127.128.129.赵璞珊:《中国古代医学》第254页,中华书局,1983年第1版。 130.131.俞慎初:《中国医学简史》第246页,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第1版。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4年12月

“丝绸之路”是对远古以来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东西交通道路的雅称。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通商之路,而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的大动脉。世界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就发生在这条道路上或其周围地区。几千年来,它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将继续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