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卫生与预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769
颗粒名称: 6.卫生与预防
分类号: R-091
页数: 3
页码: 351-353
摘要: 就世界疾病史而言,天花是波及面极广、危害极重、流行史甚长的烈性传染病。我国在公元4世纪时,文献上最早描述到天花这种病,当时称之为“时行”病。
关键词: 卫生与预防 医药学 文化交流

内容

就世界疾病史而言,天花是波及面极广、危害极重、流行史甚长的烈性传染病。我国在公元4世纪时,文献上最早描述到天花这种病,当时称之为“时行”病。自天花在我国流行为害以后,我国人民在同天花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地创造了一些治疗方法。《千金方》里就曾介绍过一些治疗的方剂,并且人们也曾探索一些预防天花的方法。公元1727年俞茂鲲的《痘科金镜赋集解》中记载道:“又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家之传,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57。按隆庆年间,相当于公元1567—1572年。此外,其他文献所谈及人痘的时间与俞氏所述大致相近。由此看来,我国的人痘接种术,最迟在公元16世纪或更早一些时期就已经发明了。接种人痘的方法主要有痘衣法和鼻苗法。痘衣法是将出天花者穿的内衣给未出过天花者穿,让其传染天花而产生抵抗力。鼻苗法包括浆苗法、旱苗法与水苗法。
  浆苗法是用棉花团沾天花患者的疱浆,塞入未出天花者鼻腔内,使其发生天花而产生抵抗力。旱苗法是将痊愈期天花患者的痘痂研细,用银管吹入未出天花者鼻腔内。水苗法则是将上述研细的痘痂用水调湿,以棉花团塞入鼻腔内。后二种鼻苗法,由于所用的痘苗是天花患者痊愈期的痘痂,接种后是能够产生一定的预防作用的。
  据《种痘新书》记载: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可见效果颇好,因而逐渐地在各地流传应用。这种人痘接种术不仅在我国各地得到广泛应用,还曾流传到国外。公元1652年前后,名医龚廷贤的弟子戴曼公到日本,介绍了人痘接种术。公元17世纪后,不少国家特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人痘接种术。中国的人痘接种术先后流传到俄国、朝鲜、土耳其、英国等欧亚国家。我国明代发明的人痘接种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是牛痘发明前预防天花的有效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人工免疫法的先驱,在世界医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明代手工业更趋发达,开矿、冶炼、纺织、印染等行业的职业病逐渐增多,逐步地积累了某些职业病的知识及防治经验。
  薛己在《内科摘要》中记录了一例银匠职业病病案。说一销银匠,因手工操作冶炼,经常接触冶炼物质,产生劳倦、寒热及手麻症状,有医生误以为疔毒,采用寒凉药物内服与外敷,均无效。薛己认为实因职业所致,治用“补中益气及温和之药煎汤渍手而愈”58。
  对开采铅矿工人的职业病,《本草纲目》最早作了翔实的记载:“铅生山穴石间,人挟油灯,入至数里,随矿脉上下曲折斫取之。其气毒人,若连月不出,则皮肤痿黄,腹胀不能食,多致疾而死”59。
  对煤气中毒,明代文献更是屡有记述。《本草纲目》写道人有中煤气毒者,昏瞀至死”60。《景岳全书》中记载得更为详细,并介绍了预防方法:“京师之煤气性尤烈,故每熏人至死,岁岁有之。而人不能避者无他,亦以用之不得其法耳。夫京师地寒,房屋用纸密糊,人睡火炕,煤多爇于室内。惟其房之最小而最密者最善害人,……但于顶槅开留一窍,或于窗纸揭开数枵,则其气自透去不能下满,乃可无虑矣”61。为预防采煤工人发生煤气中毒,公元17世纪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写道:“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有将巨竹凿去中节,尖锐其末,插入炭中,其烟从竹中透上”62。此外,《天工开物》还提到“烧砒之人,经两载即改徙,否则须发尽落”63,以及熔礁时“用墙以抵炎热”等方法,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劳动保护措施。
  《外科启玄》在历述日晒疮、冻疮、皴裂疮、担肩瘤、水渍疮等疾病时,指出皴裂疮与从事推车、行船、打鱼、辗玉、染匠、车旋匠等职业的密切关系。
  总之,明代我国医药学迅速发展,产生了多种有重大意义的医学创造与发明,编撰了大量医学书籍。据《明史•艺文志》卷九十八记载,共有医家五十七家,医书六十八部,一千零九十八卷。仅从这不完全的统计数字中就可以看出明代医药学发展的梗概。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4年12月

“丝绸之路”是对远古以来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东西交通道路的雅称。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通商之路,而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的大动脉。世界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就发生在这条道路上或其周围地区。几千年来,它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将继续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