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宋代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734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宋代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
分类号: R-091
页数: 59
页码: 232-290
摘要: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的历史时期,然而却是中国医学史上中医药学全面大发展的历史时期。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医药学 文化交流

内容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的历史时期,然而却是中国医学史上中医药学全面大发展的历史时期。
  公元960年春,后周的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谎报北汉和辽朝会师来攻,于是奉命带兵北上,到了开封东北四十五里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回师都城,夺取了后周政权,定国号为“宋”,定都汴梁,史称“北宋”。北宋建立的第四年开始进行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其战略部署是先消灭南方的割据政权,然后北上削平北汉以及收复幽燕地区。公元963年,北宋首先出兵灭掉荆南和湖南;接着陆续灭掉后蜀、南汉和南唐;在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下,公元978年,漳、泉二州的陈洪进和吴越的钱俶相继归附;公元979年,宋太宗亲率大军,出征北汉,把“十国”中的最后一国灭掉,结束了五代十国分立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北宋王朝。
  但北宋王朝始终末能完全统一中国。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方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公元1115年,在松花江两岸兴起的女贞族建立了金国,并在公元1127年兵分东西两路南下,围攻开封,攻陷都城,俘虏宋徽宗、宋钦宗,抢劫开封的全部财物,结束了北宋的统治。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公元1127年5月即皇帝位于南京应天府,改年号为建炎,他就是宋高宗(公元1127—1162年在位)。后来高宗又定都临安,故史称此后的宋朝为“南宋”。此后南宋与金朝以江淮为界,对峙了百余年。经历了约150年的连年战争,南宋政府终因国力衰败,内忧外患,于公元1279年被北方崛起的蒙古贵族政权所推翻。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和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宋太祖赵匡胤执政后,强化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统治,大力推广租田制,鼓励农民垦荒,兴修水利,改进耕作技术,使农业生产有了迅速发展。在手工业方面,矿冶、纺织、制瓷、造船、造纸、制盐等都有显著发展。
  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繁荣,纸币出现,行会产生。同时国内外海陆交通发达,对外贸易十分活跃。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封建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经济的发展,使两宋时期科学技术获得了突出的进步。著名科学家沈括(公元1031 —1095年)在公元11世纪就发现了地磁偏角,比哥伦布在公元15世纪首次横渡大西洋时的发现早四百年。
  他提倡的新历法,最适合农业生产的应用,在分月上比现在采用的公历还合理。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天文、历法、地理、地质、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历史、考古等多方面的科学成就。苏颂和韩公廉在公元1088年共同制作的“水运仪象台”(即天文钟),是天文学上杰出的发明创造。更值得指出的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古代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都最后完成和应用于两宋时期。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排版印刷,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对世界印刷术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公元11世纪,真正的指南针研制成功,并在航海中普遍使用。北宋初期,不但已有了火药武器,在首都开封还设有专门制造火药的作坊。马克思曾对中国占代的三大发明作过高度评价,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正是由于两宋时期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医药学的突出成就。
  宋代发展文官统治,重视文士的培养,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京师设国子学、太学、律学、算学、医学等各类学校,以培养各类专业人员。王安石变法后,对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视,认为这是推行法度的关键,并提出对人才“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完整方案。大量培养文士的结果,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其中一部分文士进入医学队伍后,使医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无论对医药理论的发展或临床经验的总结提高,都起了重要作用。
  著名的政治家、枢密副使范仲淹曾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就是对当时士人知医成为风尚的真实写照。故自宋代起,便有“儒医”之称。诸如政治家王安石、文学家苏轼,科学家沈括等,皆通晓医学。
  而宋代名医朱肱、许叔微等也都是进士出身,都是文士进入医学队伍的具体体现。
  在意识形态方面,宋代有“理学“和“新学”两大哲学流派,这两派之争实际上是唯心论和唯物论之争,对于医学理论有相当大的影响。理学亦称道学或性理之学。周敦颐是理学的倡导者,他强调太极图说;程颖、程颐兄弟则提出“天理”思想;朱熹集其大成,完成了理学唯心论体系。他们主张“理”是万物之源,“理”在不断运动中,自我分化产生“气”(阴气和阳气)和五行以至万物,而人就是“理与气合”的产物等。理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学界对五运六气理论的探讨,使运气学说在宋代得以盛行。甚至朝廷也每年发布“运历”,预告该年所主运气,易生病证及其治疗方法等。朱熹还提出“致知在格物”、“即物而穷其理”以及“纲目”分类法,大多为后世医家所接受。以北宋王安石“新学”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理论学说,则认为天地万物皆由五行的变化所生成,而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有“耦”、有“对”、“阴阳代谢,四时往来,日月盈虚,……故不召而自来”,强调自然规律的客观性。还提出元气本体论的见解及人有“役万物”的能动作用。南宋陈亮反对朱熹“理在事先”的唯心论观点,反对空谈仪理,主张务实。他认为“道非出于形气之表,而常行于事物之间”,强调“用”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叶适则指出,万物都是“一气之所役,阴阳之所分”,是客观存在的。“飘风骤雨,非天地之意也”,而是“起于二气之争”。这些观点,对中医病因学说、病机学说、养生学说等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意义。尤其宋代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学者,表现出大胆的革新精神。他们敢于怀疑历来奉为神圣的经典,对旧有文化持一定的分析态度,直接影响到了医学界。故在两宋时期,医学界的学术空气比较活跃。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出现了不少新的学术见解,并逐渐形成不同的学说。在临床上也取得重大成果,涌现出许多著名医家。这些都为两宋时期的医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药学得到了全面发展。医药学的全面发展,为宋代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4年12月

“丝绸之路”是对远古以来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东西交通道路的雅称。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通商之路,而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的大动脉。世界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就发生在这条道路上或其周围地区。几千年来,它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将继续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