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693
颗粒名称: 结语
分类号: R-091
页数: 8
页码: 98-105
摘要: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地方割据势力崛起,战争连绵不断,政权频繁更替,社会动荡不安,民族交流融合的时期,也是中国医学史上中医药学理论进入系统整理的时期。
关键词: 南北朝 医药学 文化交流

内容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地方割据势力崛起,战争连绵不断,政权频繁更替,社会动荡不安,民族交流融合的时期,也是中国医学史上中医药学理论进入系统整理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代封建统治者极力进行政治改革,以巩固其封建统治。其中较有成效的是魏国创始人曹操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从中小地主阶层中选拔出一批有才干的人,实行了比较清明的吏治,打击了士族豪强的政治势力;南朝的刘宋政权对东晋弊政进行改革,严禁士族豪强抢占山泽,选拔有才能的寒门庶族出身的人作为辅佐,加强中央集权制;北魏的魏孝文帝积极推行政治改革,实行汉化政策,改用魏晋南朝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迁国都,实行三长制,建立各级地方基层行政组织,促进民族融合,巩固了鲜卑族贵族统治;北周时期实行府兵制度,强化军事力量,废止佛教,没收寺庙财产,解散僧尼,释放奴婢,为隋代杨坚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代封建统治者在进行政治改革的同时,进行了经济改革,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巩固各代封建统治。如魏国政府推行屯田制,实行大规模的军屯和民屯,恢复北方经济;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招集流亡人员,垦辟荒地,兴修水利,改革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了农业发展;利用水排鼓风冶铸,提高冶炼效率,使冶铁业、丝织业等手工业有发展;商业也有所发展,洛阳成了当时有名的商业贸易城市,连西域商人也来洛阳进行贸易,从而巩固了曹魏统治,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东晋南朝时期,由于北方动乱,人口大量南下,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来了北方的先进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荆州一扬州农业发展显著,三吴成为重要的粮食基地,著名的粮仓。纺织、矿冶、造船、瓷器、造纸等手工业明显进步,出现了以建康、江陵、成都、番禺为首的一大批商业城市,南洋、天竺、狮子国、波斯等国的商船常来进行贸易,商业出现了繁荣景象。北朝的北魏政府也在孝文帝时期进行经济改革,推行均田制度,颁布新的租调制度等,使北魏经济大发展,人口达到五百多万户,三千多万人;粮食充足,府藏盈积;牲畜兴旺,牛羊无数;纺织、造纸、冶铸等手工业发展;出现了长安、洛阳等大型商业城市和家有万贯的刘宝等大商人。北周政权推行均田制,实行租调制,解放劳动力,使北周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统一了北方,并为杨坚统一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文化进步的基础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医药学进入了系统整理中医药学理论的时期。这一时期医药学成就表现在对《黄帝内经》、《八十—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典医籍进行了整理和注解;王叔和编撰《脉经》一书,对古代脉学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出现了以《吴普本草》、《本草经集注》、《名医别录》、《雷公炮炙论》为代表的药物学著作和药物加工方面的著作,标志着这一时期药物学的进步;编著了以《肘后备急方》、《刘涓子鬼遗方》、《褚氏遗书》、《小品方》、《集验方》等医学方书,对中医理论、方剂学和临证医学的成就进行了系统整理;皇甫谧撰写成《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灸治疗经验,使针灸理论更加系统化;在整形外科手术,尤其是唇裂这一先天畸形的修补手术以及治疗创伤和化脓性感染的外科学方面也进行了系统整理,集中表现在《刘涓子鬼遗方》一书中;炼丹术盛行,葛洪系统地整理和总结了道家的炼丹知识,写成《抱朴子》一书,开创了制药化学之先河;刘宋政府的太医令秦承祖首创医学教育,成为中国医药学教育的始祖。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医药学得到发展,为这一时期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奠定了基础。
  维吾尔族医学在新石器时期的医学起源阶段,创造了制药工具和积累了医药知识;在上古时期出现的医巫混杂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学本身的发展,但在这一阶段西域维吾尔族医药已产生了比较先进的医疗方法,如用炒麸皮热敷、草药水沐浴、按摩、烤灼、烙、接骨、拔牙和使用各种动、植物药物治病的方法;在中古时期,维吾尔医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在西汉时期,医学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控制,并由经验医学走向理论指导下的传统医学,西域的地产药物如葡萄、石榴、胡麻、胡桃、胡豆、胡荽、胡葱、胡萝卜、红花、硇砂、硫黄、雄黄、明矾等植物、矿物药品也流传到中原,在汉简中都有记载;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维吾尔医学发展的时期,具体反映在《佉卢文简牍》中,记载了许多疾病名称和常用药物,为两宋时期维吾尔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西域和中原进行了广泛地医药学交流。西域各地方政权不断派使者给中原各代封建朝廷馈赠大贝、赤盐、白盐、绿盐、雌黄、安息香、琥珀、朱砂、水银、郁金、苏合香、木香、荜拨、香附、诃子、胡椒、没食子、石蜜、千年枣等西域地产药品,以及传授西域方士发明的具有止血、祛瘀、续筋、接骨功效的草药及配制使用方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的本草学著作《本草经集注》和《名医别录》中收载了玉、青琅玕、丹砂、雄黄、雌黄、戎盐、木香、胡麻、芥、苜蓿、安石榴、葡萄、酥等陶弘景注明产于西域的地产药品,标志着这一时期丝绸之路药物学交流盛况。同时,中原的先进医药学知识和医药学著作也不断流传到西域,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和罗布淖尔附近发掘出的《魏晋医方》残卷、《脉经》残卷、《刘涓子鬼遗方》残卷,以及在吐鲁番杜相墓土中发掘的《针经》残书十行,记载了“神门”、“中极”等穴位名称,均标志着这一时期中医药学流传到西域的盛况。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和中原频繁的医药学交流,既丰富了中医药学的内容,又促进了维吾尔医药学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和海外诸国进行了广泛的医药学交流。中国医药学传播到朝鲜半岛的高丽、百济、新罗三国,针灸、本草、经方很早就传到朝鲜,并通过朝鲜传播到日本;在公元541年中国医师到朝鲜进行医疗活动;朝鲜的医药学知识也传入中国,陶弘景在《名医别录》和《本草经集注》中就记载了朝鲜的药品如金屑、人参、五味子、昆布、芜荑等。中国医药学在这一时期主要是通过朝鲜间接传播到日本去的,同时中国的医学著作如《肘后方》、《针经》、《明堂图》以及灸治术也通过各种渠道传到日本,对日本“汉方医”的形成有很大影响。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医学开始传入中国,在翻译传入的《五明论》中就有一部分印度医学;在《隋书•经籍志》中就记载有《龙树菩萨药方》等十余部以印度方术为主的医书;天竺国使者来访,馈赠了各种香料药、望舒草等药用植物和药材;中国的僧侣也到印度取经,把中国医药学知识介绍到印度,凡此都说明中印医药学频繁密切交流。阿拉伯国家如波斯的地产药物如薰陆、郁金、苏木、木香、胡椒、荜拨、香附、没食子、雌黄,以及大秦的琥珀、珊瑚、郁金、苏合等药品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运到中国;中国的炼丹术及其他医药知识也多次传入阿拉伯国家,并通过阿拉伯诸国传到西方。东南亚的林邑国、干陀利国、婆利国、丹丹国、槃槃国,多次派使者到中国,馈赠各国地产药物玳瑁、贝齿、沉香、木香、槟榔、檀香、詹糖等;干陀利国的医书如《干陀利国治鬼方》、《新录干陀利治鬼方》等传入中国,被收录在《隋书•经籍志》中;中国僧人法显到印度取经,路过东南亚诸国,把中医药知识介绍到这些国家,促进了中国和东南亚诸国的医药学交流。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西域与中原、中国和海外诸国进行了广泛的医药学方面的交流。这种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既丰富和充实了中医药学知识内容,又促进了西域医药学及海外诸国医药学的发展,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医药卫生保健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附注

①②③④俞慎初:《中国医学简史》第69页,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第1版。 ⑤ 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106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⑥ 〔唐〕魏徵等:《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中华书局,1973年第1版。 ⑦⑧⑨⑩11.12.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113、120、127、130、133、135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13.李经纬等:《中国古代医学史略》第111页,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第1版。 14.〔唐〕房玄龄:《晋书》卷八十五《魏咏之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1版。 15.李经纬等:《中国古代医学史略》第115页,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第1版。 16.〔唐〕房玄龄:《晋书》卷四十五《葛洪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1版。 17.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141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18.孙建德:《维吾尔医学史略》第1页,引《淮南子》卷十九,新疆维吾尔医研究室,1984年。 19.王登正等:《维吾尔医学发展概述》载《新疆中医药》1988年第4期第44页。 20.孙建德:《维吾尔医学史略》第2页,引刘义棠《维吾尔研究》第219页,新疆维吾尔医研究室,1984年。 21.22.孙建德:《维吾尔医学史略》第3页,引麦高文《中亚古国史》第93页,新疆维吾尔医研究室,1984年。 23.孙建德:《维吾尔医学史略》第3页,引麦高文《中亚古国史》第95页,新疆维吾尔医研究室,1984年。 24.《黄帝内经•素问》卷四《异法方宜论》,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第1版。 25.孙建德:《维吾尔医学史略》第3页,引麦髙文《中亚古国史》第87页,新疆维吾尔医研究室,1984年。 26.陈竺同:《两汉和西域等地经济文化交流》,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版。 27.王登正等:《维吾尔医学发展概述》载《新疆中医药》1988年第4期第44 页. 28.〔汉〕班固:《汉书》卷九十六《西域传》,中华书局,1962年第1版。 ⑳ 29.王登正等:《维吾尔医学发展概述》载《新疆中医药》1988年第4期第45页. 30.王登正等:《维吾尔医学发展概述》载<新疆中医药》,1988年第4期第46页。 31.》〔唐〕房玄龄:《晋书》卷九十九《西域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1版。 32.33.34.35.〔唐〕李延寿:《北史》,卷九十七《西域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1版。 36.李经纬等:《中国古代医学史略》第109页,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第1版。 37.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115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38.〔唐〕魏徵等:《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中华书局,1973年第1版。 39.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118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40.41.〔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十一卷《石部》,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年第1版。 ⑬ 42.43.44.〔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九卷《石部》,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年第1版。 45.〔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十一卷(石部》,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年第1版。 46.〔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十四卷《草部》,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年第1版。 47.〔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二十二卷《谷部》,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第1版。 48.〔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二十六卷《菜部》,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第1版。 ⑬ 49.〔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二十七卷《菜部》,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第1版。 50.〔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三十卷《果部》,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第1版。 51.〔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三十三卷《果部》,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第1版。 52.〔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五十卷《兽部》,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第1版。 53.孙建德:《维吾尔医学史略》第6页,新疆维吾尔医研究室,1984年。 ⑭54.孙建德:《维吾尔医学史略》第5页,新疆维吾尔医研究室,1984年。 55.朱绍候:《中国古代史》中册第144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版。 56.57.孔健民:《中国医学史纲》第78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年第1版。 58.孔健民:《中国医学史纲》第79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年第1版。 59.〔唐〕李延寿:《北史》卷九十四《百济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1版。 60.朱绍候:《中国古代史》中册第145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版。 61.孔健民:《中国医学史纲》第79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年第1版。 62.朱绍候:《中国古代史》中册第143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版。 63..孔健民:《中国医学史纲》第78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年第1版。 64.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154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65.〔唐〕魏徵等:《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中华书局,1973年第1版。 66.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154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67.朱绍候:《中国古代史》中册第143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版。 68.〔唐〕李延寿:《北史》卷九十七《西域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1版。 69.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154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⑳70.朱绍候:《中国古代史》中册第144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版。 ⑪71.72.73.74.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155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⑮75.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第156页,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4年12月

“丝绸之路”是对远古以来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东西交通道路的雅称。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通商之路,而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的大动脉。世界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就发生在这条道路上或其周围地区。几千年来,它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将继续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